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评估的认识

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评估的认识

日期: 2009-1-11 6:46:04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齐福荣 高萍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前一段主要表现为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长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就评估工作本身言,现阶段也主要应该进行形成性评价,重视条件和过程的数量要求,这是提高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评估  数量  质量

 

(一)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一直表现为相互对立,此起彼伏而难以齐头并进。国内有学者认为:“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二者往往交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同一时期难以兼顾。在数量大发展以后,就需要有一段调整和整顿时期,也就是注重质量的时期。

学海网
质量的提高又为数量的进一步增长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有人甚至还认为“这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和表现”。

    作为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而大力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日前,对这

 类教育的特征和规律的认识还很不成熟,很难建立起统一的科学严密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前一段主要表现为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长,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可以理解的,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而随着对这类教育认识的深化,尤其是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呼声的日益增强,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个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摆到了政府和教育者面前,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和保证教育质量。这个时候,实施针对这类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适时的,是必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

如果说前一阶段数量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曲,“量”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现阶段“提高质量”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质”业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宏观调控和质量保证手段的教育评估(评价)工作也势在必行。但是必须要认识到,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量”是“质”的前提;笔者非常不赞成所谓“数量的扩张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诸如此类的说法,尤其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这样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对这一新生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不清的表现,因为对“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高等职业教育”这些基本问题还没搞清楚的情况下,或者说对“何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即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尚无定论的前提下,空谈“质量”毫无意义,是无的放矢。正是在这类教育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才逐渐“浮出水面”;因此,没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数量,就谈不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

 

(二)

    教育评估(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教育活动满足社会群体和个体需要的程度就是教育的价值,因此,教育评估就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应只是一个标准。个人、群体、社会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三者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最后他们要统一到社会的要求上。二者联系起来,教育评估的实质就是对教育质量的判断的活动。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质上就是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判断活动。公布的评估方案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条件、过程、结果兼顾,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都有,证明、诊断、激励、管理功能齐全,反映了评估组织者与方案研制者对此次评估目的多元性的追求。而从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权重分配来看,15个二级指标中只有2个,8个重要指标中只有1个直接可以认为是对“结果”的评价,其余都是针对条件和过程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育部既定的“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重点突出;这也是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客观要求。

  

学海网
  从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现实出发,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和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重在指导教育举办者和办学者完善条件、规范过程,做好质量保证。“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改进”。从这一主要目的出发,则对条件和过程的测量和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条件和过程均比较容易进行事实判断,大多易于用数量表述和衡量,公布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在涉及条件和过程的13个二级指标里,有10个是可以用数字说明的,占到77%。许多指标“量”就是“质”的表现和基础,如“生师比”,不仅数字本身直接反映了学校办学实力,而且也是队伍结构质量的基础,只有在教师数量达到规定的要求之后,学历比、职称比、双师比等反应队伍质量内涵的指标统计才有效,才能说明问题。因此可以这么说,没有充足的数量,根本谈不上教师队伍的质量。推而广之,没有充足的办学投入,没有充裕的教学行政用房,没有满足需要的教学仪器设备,没有丰富的图书馆藏……何谈办学水平,何谈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再拿评估指标体系中直接评价结果的二级指标“就业与社会声誉”来讲,主要观测点是“三率”:新生报到率、年底就业率和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称职率。直接用数量反映质量。但是,简单的数字高低就能真实反映潜在的社会声誉(质量)问题吗?谁都明白,新生录取率说明不了生源质量(高考分数高低);就业率也反映不出就业质量(对口就业、岗位工作条件、起薪等),为什么还这么规定呢?这就恰恰说明了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下,对此类问题达不成共识和难以准确测量,初级阶段数量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特征尽显无遗,也就是说,对一些新鲜问题,在对其质量内涵认识尚不清晰之时,也只能先着眼于其数量的多寡。先有数量,才可以谈得上质量。很难想象,招不上学生,毕业生又就不了业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能高到哪里去,因此,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

 

(三)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实而言,数量扩张是质量提高的基础条件;就办学条件而言,数量指标不仅直接反映着办学实力,也是其质量内涵的基础,进而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目前也只能主要观测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就评估工作本身而言,现阶段也主要应该进行形成性评价,重视条件和过程的数量要求,这是提高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总之,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坤著.教育评价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顾明远.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的多样性.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1(9)

[3]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王英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危机与改革趋势.北京:中国高等教育,1999(5)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