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用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 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用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 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日期: 2008-12-29 15:19:48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小明 虞思旦

  摘  要:教育部首次颁布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这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举措。学习并用好这个目录,对于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专业目录;专业设置;结构调整;宏观调控
 
    2004年10月26日,教育部首次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以下简称《目录》)、《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原则意见》(教高[2004]4号)(以下简称《意见》),并将配套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简介》(以下简称《简介》)。《目录》的制定和颁布是关系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举措,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高职高专教育毕业生的适应性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用好《目录》,是当前广大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师、管理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

学海网

 
    一、《目录》有利于高职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一)强化了与产业、行业、职业的对应关系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一线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使高职专业结构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格局相匹配,使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数量、质量,特别是专业类型及知识结构等方面最大化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录》突破了本科按学科体系分类的方式,以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性质,对高职高专的专业大类、专业类进行了划分,使《目录》的专业大类、专业类结构对应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并从名称到专业内涵强化了高职教育的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应关系,突出了高职教育的服务属性,为高职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清晰明了的技术路线。《目录》的颁布有利于贯彻落实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引导高职院校正确定位及推动专业改革。
    (二)提高了信息化程度与宏观调控功能
    专业结构调整能否实现优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否实时地得到真实准确的市场信息。由于全国高职专业名称的不规范和缺少统一的专业代码,以往人才市场对高职人才类型的信息统计难以进行,即使有专业分类数据,也往往给人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样的信息对于指导毕业生就业、高职专业结构调整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录》的颁布帮助解决了信息统计分类的问题,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将原来全国1500多种高职专业归并为532种,并进入系统化管理;二是专业名称与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三是《目录》编有两套专业代码,第一套代码体现了高职专业按产业、行业分类的特点,第二套代码解决了与本科专业的衔接对应关系,两套代码均按国家专业编码标准编码,纳入全国统一信息库进行管理。《目录》的这三个特点,体现了信息统计的特征,为高职专业人才统计和专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为主管部门对整体专业结构和人才类型、数量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突出了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作用
《目录》是在教育部、交通部、建设部、水利部、公安部、司法部等6个部委相关部门协作下制定的。《目录》研制过程中,曾通过网上公布、电子邮件、专题会议、电话和书信联络等方式,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得到了各省市教育厅、国家相关行业部委、设置高职的院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使《目录》更多地体现了服务的宗旨。为了适应市场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意见》规定:对连续3年达不到本省平均就业率的高职高专专业,应通过调节招生计划等方式减少或限制招生;可依据本省产业结构和人才市场特点设置《目录》外专业和制定本省的高职专业设置管理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每两年对《目录》进行一次更新。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目录》对市场的适应性,突出了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对就业的导向作用。
 
    二、《目录》有利于高职院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确立特色办学
    (一)指导、帮助高职院校提高自主办学能力
    将《目录》定位为“指导性”,反映了指导、帮助高职院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的一个总体思路。《目录》以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为主要依据对高职专业进行分类,理顺了高职专业与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对应关系,起到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简介》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明确提出了“专业核心能力”、“就业面向”和“可考取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内容,指导、帮助高职专业的建设和推动“双证书”教育的发展;《目录》采用规范化的专业代码,为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提供了方便,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同时,教育部又根据《目录》中 19个专业大类的划分,成立了19个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高职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帮助提升高职院校自主办学的能力。
学海网
     (二)鼓励高职院校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
《意见》中明确指出,国家对高职教育专业的管理遵循“专业大类原则不变,专业类相对稳定,专业适当放开”的原则对《目录》进行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本地区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实际情况,核定学校高职教育专业大类和专业类范围。学校可在核定的专业类中自主设置和调整目录内专业,也可依据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名称以“()”形式标出专业方向或本校该专业内涵的特色。同一名称的专业,各地区各院校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与特点,设置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和实习实训内容。《意见》给高职院校自主办学留出了充足的空间,倡导学校进行自主办学。
 
    三、有利于建设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一)建立公共课程平台,提供优质课程和教学内容
    建立通用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进而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目录》中按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划分层次结构,将对应相近职业岗位(群)或职业的专业归类在一起,为公共课程设置提供了方便。根据该模式的特点,建设相同或相近专业所需求的公共素质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公共平台,建设网上精品课程,建设高质量的精品教材,供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同一学校的相近专业共用,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二)建设实习训练公共平台,实现办学条件资源共享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掌握与职业岗位(群)相关的主流技术与技能,因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对专业的投入往往较大,而重复投入、设备淘汰快、资源利用率不高又是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录》中将相近的专业划分于同一个专业类,相当于将相近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术技能要求进行了归类,有利于投资人对实习训练公共平台的建设实现统筹规划,以提高投资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四、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安排招生和组织毕业生就业
    (一)有针对性地安排招生
    《目录》强化了统计功能和宣传功能。高职人才统计数据的准确,是预防高职专业结构性失调,高职人才结构性不足或过剩,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的先决条件。《简介》中介绍了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就业面向,部分专业介绍了可考取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具有较好的宣传功能。这两个功能提供了解决招生中存在的上述两方面问题的良药,有利于提高学校招生和考生(及家长)报考时的针对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二)有针对性地组织毕业生就业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高职学校和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录》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贡献,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据劳动科学院2003年的研究报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看,主要是由于短期经济波动、大学专业结构和制度性障碍等三大因素形成的。该报告指出了专业与就业的关系。《目录》的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与相应的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高职院校又可以自主设置专业,加强了高职专业与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有利于毕业生对口就业。
    2.据调查表明,在用人单位最看中的大学生素质中,前5项素质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排在首位。与《目录》配套的《简介》中强调子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就业面向和可考取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及高职院校可以自主确定专业的外延与内涵,有助于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3.“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在我国现阶段的人才招聘中到处可见。本来一些高职毕业生就能胜任的岗位往往引进的是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度较低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又一重要因素。加大对《目录》的宣传,可以加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了解,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增加对高职毕业生的录用。
    4.毕业生就业时另一种非正常的现象就是“有业不就”。《目录》和《简介》可以帮助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就建立择业、就业的思想准备,建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心态。
5.人才流动渠道的畅通与否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录》的颁布促进了专业体系的建设与规范,专业公共平台的建立,校际合作交流的增多,专业口径的扩展和学生适应性的增强,有助于开辟毕业生就业率提高的新途径。
 
    五、有利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高职教育理论的建设与完善
    《目录》理顺、强化了高职专业与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对应关系,既有益于提高高职教育为产业、行业的服务质量,又有益于产业、行业界人士对高职教育的进一步了解和认同,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目录》的研制与颁布,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从规模发展为主向更加侧重质量发展为主,从外延发展为主向更加侧重内涵发展为主的标志之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理论建设成果,是构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高职高专院校只有学习、使用好这个《目录》,才能够加强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