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中医案例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对中医案例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日期: 2010-7-21 4:13:34 浏览: 1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从目前中医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中医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证不足的弊端,有利于大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
   【关键词】 医案教学;中医教育;思维模式
   Abstract:Starting from present existent problems,it puts forwards that TCM case teaching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to TCM theory,and to some extent improve shortcoming in clinic,helpful to training of TCM thought model of collegial students.
   Key words:medial case teaching;TCM education;thought model
   中医医案最早见于汉代名医淳于意,名为《诊籍》,当时记述较为简单,只是对一病一方的简单记录。经后世不断发展,数量不断增多,理法方药日渐齐备,至清代已初步形成规模,并成为临证医学的一大分支。医案的出现,是著名医家以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记录,对于后人学习和借鉴提供了鲜活的实例,使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得以更好的融合,对中医临床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不少医案,因贡献巨大,而被后世奉为名著,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
   1 医案教学的必要
   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所云:“中医之成就,医案最著”。诚然,医案的内容真实,形式活泼多样,以简朴的语言记述了各种疾病的特点、辨证要点及理法方药,可以充分体现一代名医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点。它几乎是以随笔的方式,对深奥的经典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进行了深刻、生动的阐述和诠解,它的应用价值远远地超过了医案的本身。人们通过阅读医案,得以有机会了解各位名家,并感悟中医基础理论的奥旨。一些名家还将自已的读书体会标注在医案里,这便形成了医案评注。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对辨证、用药等难点逐一作出注释,逐步发展为医案助读。经过以上形式的修饰,使医案学习变得更加浅显,易读、易懂、易记,这一直接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形式也非常容易被初学者所接受,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医案可以使学生能有机会直接与名家对话,体会中医药的疗效,增加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加深对原来学习过的知识理解,温故知新,掌握名家的辨证方法与技巧、用药特点、经效验方,对于逐步培养中医思维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循序渐进的医案学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开拓视野,增加认证能力和用药技巧,是短时间内提升辨证水平的最便捷方式,不失为学习中医一条捷径,这也是近代医案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2 医案教学的优点
   目前中医基础与临床教学的严重脱节,是近年来中医教育严重滑坡的主要原因,而医案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弊端。首先,医案是理论和实践相衔接的最好桥梁。因为医案多是医家对于个人的医疗经验进行总结而成,其内容从基础到临床,从辨证思维到具体用药,均比较详备,它既不是一味的说教,也不是单纯的记述疾病诊治,而是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医案中对于中医的病机特点及病机形成,多做出必要的阐述,并用中医基础理论来加以验证,这样一方面便于初学者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也便于初学者能从较烦杂的症状中找出中医辨证规律,从而逐渐培养出执简驭繁的辨证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医案教学是中医教学和临床相衔接的最好桥梁。
   另外,医案也是培养中医系统辨证思维方式的便捷途径,医案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近代人越来越重视到医案教育的重要性,故在医案后的注解中,多注明该病的辨证要点或技巧,对选方用药做了必要的阐述,这对阅读病案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因此它对中医思维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近代一些医家针对中医辨证思维西化等倾向,通过医案分析,对目前中医辨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剖析指正,在中医思维较为混乱的今天,对维护中医辨证思维的独立性和系统性,更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量医案的阅读还有助于开拓视野,改善思维。中医医案由于写作时间不同、各自的经历及研究方向不同,故对于疾病的认识及用药也各不相同,一些医家在用药、配伍及用量方面,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甚至形成不同的流派。因此,通过私淑不同医家,便于活跃思维,开拓视野,对于提升中医辨证水平和形成个人辨证用药风格是十分必要。
   3 对医案教育的建议
   中医是在我们无数先辈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中医基础知识文词古奥,理论体系庞杂,加之流派众多,致使后学者对其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应该试图通过医案教育来加以弥补。笔者认为中医教育从基础到临床各科都应附有一定量的案例,并加以评注。当然不同的学科案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中医基础理论应侧重于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是最浅显的认识,培养学生们的中医思维意识,加强对中医基本理论的认知与理解。诊断则是加强对各种症候群的认识,并进行证型间的鉴别。方剂则侧重于对中药药性的熟练掌握,组方用药的解析,主辅佐使的配伍原则、意义。临床各科则应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四诊基础上,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着重于辨证思维技巧以及遣方用药能力的训练。
   另外,教学医案的选取原则上应具有代表性、说理性。用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病案宜简明、浅显、典型,主要是配合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可参考近代名家的一些医案,如《蒲辅周医案》、《岳美中临床经验集》或一些地方省市的名老中医医案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选取一些较为复杂的病案,着重于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能够在较为复杂的一组病症中抓住主线。对于有时间及精力的同学,可以在以上医案的基础上,涉猎有代表性的名人医案,如《临证指南医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柳选四家医案》等,或加入一些专科医案,也可指导他们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医案及医话进行阅读。通过大量地阅读医案,可拓宽眼界,开阔思路,有利于汲取各家之长。只有这样才能在临证时触类旁通,知常达变,用药也能圆机活法,自出新意,而形成独特的辨证思维方式。通过以上的渐进、系统的医案学习,对中医目前教育是有弥补作用的,对于中医传统辨证思维的形成也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新的本科临床学科教材在每章节后大都附有一二医案,这些可以做为医案教学的一部分,但还远远不够,由于医案教学在中医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理应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这对改善中医教育,提高辨证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