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英语教学在汽车类职业教育中的探索

英语教学在汽车类职业教育中的探索

日期: 2010-4-23 5:27:33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是个挑战,针对职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没兴趣,出现严重的厌学现象,课堂难于管理等现状。本文旨在探索一条适合职校英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职业教育 语言输入
  
   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口头交际占据绝对的比重。就汽车行业来讲,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看懂外文资料,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国外同行业的最新动态,能听懂用英文讲的会议,能用英语对话(高级)。这个要求对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如天上的月亮。但是要求达到在前台接待时跟顾客间能用英语沟通(普通对话)、打开一辆进口车能看懂英文识标、看懂英文说明书。这是切实的目标。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是侧重在实效性,而这对于我们英语教学来讲就是要重在听说。本着这一点我在我的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 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ness)
   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习得是获得语言交际技能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创造较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是必要的,同时也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在学校也就是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和愿望。职校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实用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听说训练,特别是说,那么说者自然就成了中心。课堂上让学生说,学生自己愿意说、主动说是不同的。目前我国职校的学生在他们入校前应该都不是班级的中心人物(这里指学习),所以课堂上以他们为中心,这是个挑战!
  
   二、 使学生找回失去的自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们在试图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我们知道在学校中,学生最重要的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营造关心、信任的课堂氛围。没有自信的是职校学生的普遍现象。我们知道这类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在性格特征、语言学习能力、以及认知风格上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他们属于低成就的学生,而他们中大多数很少或从未品味过成功的喜悦,也很少得到教师的关注,这些导致了他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而在这些因素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汽车专业的学生以男生为主,一个班有二三个女生都是多的。英语这个学科对他们来讲是最不喜欢的,最头疼的,最不想学的。所以上英语课是老师学生彼此痛苦。我也曾经历过的,这也是我要探索面对这样的学生该如何教学、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之所在。
   现在我在每一个班刚接手的一二两节课上要对学生做思想和精神的动员,告知他们初中已成为他们的历史,无论成败,现在都将翻开人生的崭新的一页。从现在做起,昂首挺胸,无畏向前。学习上也是如此,在英语学习中认真做回自己。他们也每每激情澎湃、信誓旦旦。我知道热情可以被点燃,但使之永恒,则需要更有效的方法。
  
   三、 培养兴趣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S.Bruner 就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外语学习是与学习者个人不懈努力和不断实践分不开的,而且是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努力。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学生的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的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提高的,英语教学的效果应以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课堂教学就要求参与度要广、要持久。而什么能使一个人在某事上保持持久呢?那应该就是兴趣。兴趣是最积极的内发性的学习动机(高树森,1986:93)。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讲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华罗庚教授也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而我们的学生如果你问他:“Do you like English ?” 相信大部分学生会说:“No” 针对这一点我也是身有体会的。我会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但我会让你们喜欢上英语的。”他们持怀疑的态度。话虽说出去了,可怎么才会让他们喜欢上英语呢?
   首先使教学本身有趣. 充分利用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有实物,图片,幻灯片,电子课件等。另外还要注意使用语言情境,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感情,师生对话要有感情,朗读课文要有表情。在学生做出回答后老师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采用合适而多样的教学方法。其次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除了教学生动,富有趣味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逐步传授学习方法和启发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创造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要使他们具有长久的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多元需求。这里指就业需求,升学需求,社会需求,个人成长需求等等。这完全不同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强调的是升学目标。而职业教育重在就业的要求。教学中要求成绩基础好的同学不仅要完成课上的内容还要补充课后阅读和写作,为他们升学做准备; 对于基础特别弱的就侧重补基础,从发音认识26个字母开始,而他们的要求就是能识别所学的单词也就是知道中文意思并能正确读出来,由此能看懂所学课文,特别是专业词汇如:engine (发动机)、clutch(离合器)、cylinder(气缸)等等,满足他们的就业要求。英语课离不开默写单词,而我是让他们自己默写后马上打开书来检查订正再交上来的。批过的作业、默写本子上是从不打分数的(只有日期和鼓励他们的星星,而星星是可以一颗或两颗的),因为我不拿分数来衡量他们。我只要看到他们在课上忙着说,忙着写。就知道他们在学习,那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样当他们上课不再紧张,不再无事可做而且还能找到成就感时,他们的身心就得到了抚慰,得到了满足。
  
   四、大量输入
   我们生产知道没有输入就没有产出,其实教学亦如此。英国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的自然输入理论(Input Hypothesis)指出大量的自然输入才是发展输出能力的唯一途径。而这种语言输入必须是有效的。这种有效的输入是指:可理解性;趣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足够的输入量。也就是说学习者一定要能够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不能过于复杂(包括语言形式和概念),否则,学习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而无法集中在语言交流的意义上。在此基础上,我针对我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了调整,以输入词汇、词组为核心,重视阅读的趣味性,降低情感过滤,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Krashen强调阅读输入,我侧重词汇。而这也是符合我们国情的,国内的研究表明“交际的核心不是句子平面上的知识,而是语言知识,而词汇是核心的核心。”(王大伟,1997:45)。因此以词汇、词组为输入核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增加词汇量,而这正是学生所没有的。强化理论强调学习中适当的强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输入的同时我注重词汇的强化,以便牢记,做到真正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脱口而出。例如:在教授“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Britain”中我首先介绍一下这些词“steam train, bus, ship, coach, underground, maglev, plane, light rail tram and motor boat.”再给他们一个语境把它说出来,如:
   T: In National Day I went to Hainan by plane. It was a wonderful journey. Do you like traveling?
   S: Yes.
   T: Where have you been to? How did you get there?
   S: I went home by train. I miss my family very much.
   S: I went to Shanghai by bus. I enjoyed the magnificent scene of Huangpu River.
   S: I went to Dalian by ship. It’s a beautiful city.
   这些语言并不难,但他们可能已经不记得那么多了,或者就只知道几个常见的词。在这个过程中我把词放在词组中记忆,因为词组有意义容易记忆,同时也体现着这个词的用处或用法。有了词汇再增添几个句型,就有了举一反三的机会。能大胆讲出来的同学总会有几个的,先让他们讲,在他们讲的时候要求其他同学听,然后在学习的基础上,比较弱的也会讲了,最差的可以放在明天复习时再讲,那他们已经是千锤百炼了,就是不会我也从不批评,相反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大大表扬。(注重语言输入的同时我兼顾了情感输入)。实在不会说就读课文,按原文讲述。课文他们是会读的,因为我是一词词,一句句,领读几遍的。我教学中主线是词-词组-句子-文章。训练口语我从发音开始,先教音标,然后让每位同学学会发音,最后在不借助任何外在条件的情况下能完全独立地把单词读对读准。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一个半月后,在教第四单元时,学生可以自己读单词了。这时我看到了他们那久违了的自豪感。
  
   四、 协同合作
   课堂的处理。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放任自流,使局面失去控制。学习者自我发展似乎与课堂天生有矛盾。Wenden (2002)说, SDLL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自己计划、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这些任务原来是教师的,甚至教师也不能完全决定学什么,因为大纲、课程进度是事先定好的。课堂讲解是面对学生整体的,无暇顾及多样性和个性化。但是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我尝试着做了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角色换位。我们经常会听到英语老师说“好累啊,讲得嗓子都冒烟了”,耳听的人会非常认同的说:“是啊,你们英语老师就是讲得多”。诚然语言课是不能不讲的,但谁讲?老师吗?如果都是老师讲那学生做什么? 这样的课老师累,学生也累,学生累的是听,老师累了也要讲,因为没有下课,而学生累了却休息了。一下课老师就说:“终于完成任务了”。新课改了倡导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老师,这对于职校的英语课能适用吗?其实任何时候学习都是学生自己的,谁也代替不了。这如人走路,我们的学生还是个没完全学会走路的人,需要抚一把,即便这样也得让他自己走,否则他永远也站不起来。我教会发音后,任何新课都是他们自己读单词,而且每个人读,读后再去文章中找到它,但不是只找这个词,要以词组的形式把它标出来。(我们以往都是用这个词造几个句子,但这样就增加了难度,首先是从词就直接到了句子,而且词是新的,句子也是新的,还要不停的替换。)如:从这个词deserted(荒芜的)到词组a deserted island(荒岛)。那个好记呢?显然是词组。那如果他自己都把词和词组都掌握了,文章还难吗?所以一堂课他们都在读单词,找词组,翻译课文理解词义,还要回答问题。老师似乎不存在了。其实这时的老师也很忙,走在学生中解答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此时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其次,师生合作和学生间的合作。当老师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就是师生合作的体现。这种情况下,老师发出的每一个指令都会得到回应,这时就要注重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包括课上和课外,课上我有意布置讨论是以小组呈现的,回答要包含其它小组成员的见解,而且每次小组发言是不同的人,这就要求聆听、领会、归纳和总结。同时也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
  
   五、 持之以恒
   归因理论指出不同的学生对于成功和失败有着不同的归因,而成就动机理论则建议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可以达到的目标以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也就是说学生能取得成就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在汽车专业的各项等级考试中没有英语方面的考核,那么怎样让学生实现自我呢?我自己在教的班级中设定考核项目如:朗读,词汇,翻译等。成绩突出的给与奖励,进步的也给与奖励。我的课上没有批评只有表扬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他是最令人头疼的差生,他也怕每个人都比他好。有了要好的想法,就是要给他一个不停进取的目标了。让他们有信心,持之以恒地去学习。
  
   总结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这类学校。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系统地应用知识”的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为此,文章本着“以人为本,终生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学习动机等问题的研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探索一条比较适合这类学校英语教学的方法。总结起来是:1.深入了解学生并能理解他们,正视他们的优缺点;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3.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5.建立平等、尊重、诚信互助的师生关系;6.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何东《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四川师范大学论文
   《解读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blog.163.com/cqwzgzdjf/blog/static/521366 .. 33K 2009-6-25 –
   马庆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开发职校生学习潜能》www.tech.net.cn/research/total2/8369.shtml 43K 2006-11-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