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老师的爱

老师的爱

日期: 2007-1-8 20:58:51 浏览: 13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灵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友谊

听听这些歌《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爱心是人世间最有价值的礼物,是在任何时候,送给任何人都会被接受的最美的珍藏。爱心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献爱心的人在人们的眼中总是崇高、受欢迎、受尊敬的。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更渴望在感知和认识社会受到伤害和挫折时,能得到爱的呵护和指航。因此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才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挫折中不偏离正义的方向。也因为如此,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就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实践告诉我们要管理好班级唯有爱才能塑造每一个灵魂。下面我就自己从一个职中生成长为一名教师的经历来阐述我对师爱的理解及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何为师爱?
师爱不同于母爱,它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成分,而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母爱更伟大,比友爱更纯洁更持久,这是因为师爱本身具有如下特征。
1、职业性:教师以培养人才为职业,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这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职业也就不存在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首先问问自己,你爱学生吗?如果回答是不爱,那么,你也是不爱教育事业的,爱学生就是爱事业,二者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2、原则性:教师的爱是一种教育的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才去爱的。因此,师爱不仅有关心体贴,不仅有同情和爱护,而且必须有严格的要求。有些学生在母亲面前敢任性,而在爱他的老师面前却总是很“听话”,大概也是因为师爱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的原则性。
3、广博性:对于我们教师所教育的学生来说,干净漂亮的、丑陋肮脏的、纯洁善良的、调皮野蛮的都需要真诚的爱,在班主任心中,班级几十名学生,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尽管他们心灵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灰尘,但他们同样都有闪光点,都有美好的未来。正是这些,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会激发出爱生之情,这就是师爱的广博性。
我读了三年的职高,大学毕业在职高教学已有五年了,对师爱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深有体会的。通过这几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或一位班主任只要施爱于学生时不脱离师爱的这三大特征,就能使你得到班级几十名学生的心,就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成为高度动力型的学生、进而能使整个班集体健康而又富有活力的成长。
二、师爱的班级管理中的体现。
1、调节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提出说“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受教育者向他爱戴的教育者敞开自己的心灵,是一个彼此促使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
所以,在管理一个班级时候,班主任就应该将师爱的调节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多次反复不厌其烦地进行,使教师的教育之“泉水”非常自然地流入全班几十位同学的心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得到同学们的爱戴,才能更清楚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学生,以便调节自己的教育“步伐”和教育手段,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潘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但浑身却流露着“原始的野性”,转到我们班已是第二次转班了,因为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和老师顶嘴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而进入了学校“勒令退学”的黑名单,看着那双始终带着警觉的双眸渗满了抗争的泪水,我犹豫了,因为在我心头总是这么认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引导不好的老师”所以我要求学校再给一次机会给他。我也加快了打开管某心扉的进程。当天,我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家经济并不宽裕,靠父母打苦工才免强供其读书,在初中时由于吃穿都跟不上“时代”便招来了许多同学甚至个别老师的白眼,因此他开始怨恨除其父母之外所有的人,他认为这个社会对他不公,他也就开始自卑、自报自弃,在初中时几乎每天到政教处报到的经历使其更加养成了自觉纪律性差,缺乏对自己严格要求,以及对他人封闭自我等性格上的缺点。通过谈话,我看到了他渴望被人肯定,渴望上进的心,同时通过他的心灵窗户,我看到了他奇妙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之后教育历程中,我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彼此间建成立了深厚的情义,通过其本人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排到了全班的第十二位。
2、激励功能
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由于人们观念等原因的影响,职高中的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都受不同程度的冷落,甚至一部分学生可以说在初中某些老师的眼里是被判了死刑的,可是为何这部分学生经过了三年的职业教育,仍能步入神圣的大学殿堂呢?具调查研究:原因只有一个,即师爱的激励作用。人人都渴望爱,亲人的、朋友的、同学的,然而更使青少年关注的是学校中教师的爱,因为教师的爱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它实际上已是一种评价,一种社会性的评价,正是职校教师这种如阳光般温暖的爱,这种无歧视的爱,这种真诚的爱,激励着我们的学生,他们将这种爱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以及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此时教师的爱,在实际上已转化为了一种社会环境因素;教师的爱,使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身上的缺点;愿意积极上进;甚至激发一种同过去的“自我”做斗争的勇气、信心的力量,此时教师的爱,已转化为学生内部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他们努力学习、发展智力、钻研专业、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而这种内容动力正是推动班级良性管理时必不可少的动力之一。
说我自己吧,初中毕业我极不情愿地来到职高求学,刚入学时,很自卑、话很少,认为自己各方面均不如人,连去读自费普高的同乡都笑话我,当时我真没有勇气再读下去了。记得那是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秦老师的第一句话说:“欢迎同学们来到职高学习,和灵中的学生比你们同样是优秀的,只怪他们收得太少,这都没有关系,好好努力在这里你们同样有机会。”直到高考,秦老师都用一句对我说“你肯定能行,肯定考得上”最后我也真的考上了,而且还是本科。所以从我的经历我明白了,对于职高生鼓励他们自信,也就给予他们把握机会的力量。也是如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尽力去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教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们班在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时,被老师和同学们誉为“拿奖专业户”。
3、感化功能
在教学中,处于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种对学生人格的感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悄悄地进行的。事实表明,正是师爱的这种感化和陶冶,使得班级后进生上进,自卑者自尊、悲观冷漠者看到希望,燃烧起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催化剂。
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师在分析某班级的教学过程得失成败时,总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中的认知系统,而往往忽略情感系统。我认为,师生间情感因素若被激活,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班级管理的目标,都会超水平的得以完成,但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坚持师爱的广博性及原则性,千万别把偏爱当师爱。只有当学生沐浴在无私的爱的世界里,我们才能够塑造出高尚的灵魂来,我们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