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制度变迁与技术创新的辨证分析

制度变迁与技术创新的辨证分析

日期: 2007-1-4 10:46:47 浏览: 17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湖南大学机械工程 梅丽芳

摘 要:本文在回顾有关经济长期增长主导动因的学术争论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增长历程中的辨证互动关系,指出那种片面强调技术创新或者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单方面决定意义,并过分纠结于两者何为历史最初起点的学术争论不仅容易陷入循环悖论的逻辑误区,而且对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所裨益。文章据此就如何正确利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的辨证关系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作了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制度变迁;技术创新;辨证分析
System vicissitude an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dialectical analyzes
Mei Li fang (S05022037)
(Hunan University machinery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stitute 410082)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the review related economy long-term growth leadership a motive academic argument foundation, uses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 the method, mutually relates from the productivity and the productive relations the angle embarked, prov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system vicissitude in the near modern world economics growth course dialectical interaction relations, Points out that kind lays undue stress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or system vicissitude unilaterally decision significance which grows to the economy, and excessively intertwines to two what not only to be easy for the historical initial beginning academic argument to fall into the circulation paradox logic harms the area, moreover to solves the problem which in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meets also does not have the benefit. How did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above on correctly instruct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 using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the system vicissitude dialectical relations to do further elaborates.
Key word: System vicissitude; Technical innovation; Dialectical analyzes
前言 长期以来,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技术的变革是推动近现代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演绎出以技术为主要内生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然而,随着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究竟是制度还是技术在长期经济增长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争论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些学者机械理解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技术能够自发的推动经济发展,制度的变迁仅仅是对技术创新的被动适应。另外有些学者则片面夸大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变迁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那么,究竟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变迁决定着经济的长期增长?本文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出发,并结合进现代世界经济增长实践,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提供一初步的分析思路。
一、关于制度与技术学术争论的历史回顾
对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历史上主要存在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两种不同观点,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技术决定论者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角度出发,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核心动力,制度变迁依赖于技术变革的推动,而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变迁论者则认为只有制度变迁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技术创新不过是对制度变迁的回应。
1、有关技术决定论的论述
马克思是较早关注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家,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采用辨证逻辑的分析方法论证了技术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技术创新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决定着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即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社会制度的演进又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变革的动力,技术与制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与制度辨证关系的论述开拓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的思考,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力(技术创新)对生产关系(制度变迁)的长期、宏观定性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有关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在增长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理论中得到重视,更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增长的关键原因归功于技术进步,他们借鉴丹尼尔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利用科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计算了各国科学技术进步在国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具体量化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不断扩大、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也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管理学家们开始将创新引入管理领域。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是较早重视创新的学者。他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把创新定义为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德鲁克认为,创新有两种:
一种是技术创新,它在自然界中为某种自然物找到新的应用,并赋予新的经济价值。
一种是社会创新,它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2、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变迁理论的论述
制度变迁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变迁过程。制度变迁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就在于:一个效率较高的制度的建立,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制度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是密不可分、互相促动的。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的这种紧密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进行了理论阐述。
近几十年来,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增长原因以及制度与技术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论述,他们分析了近现代西方经济的兴起,对当时具备类似技术条件却引致出不同增长结局的不同社会进行了比较,认为技术创新、教育及资本积累等诸多因素并非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因,因为“它们乃是经济增长本身”[1](P103),而制度变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新制度经济学家据此对近现代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些现象进行重新解释,例如他们认为18世纪的产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主要在于当时的英国具备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和所有权体系,即:股份制和公司制的形式使得经济单位提高规模经济和经营效益;专利法奖励鼓励创新和发明;圈地运动和汇票制度提高要素市场的流动效率,保险制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制度安排才是技术进步乃至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产业革命不过是增长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世界经济增长史中制度与技术关系的实证分析
究竟是制度变迁决定技术进步,或者是技术创新推动制度变革,两者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如何?要正确理解两者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必须对近现代世界经济史进行广泛深入的实证分析,受笔者研究能力所限,本文仅在此提供一初步分析框架。
1、技术创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及制度演
进的促进作用技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最为重要的源泉之一,工业革命使机械力代替人力,将人的体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器生产使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生产机械化以前的增长。18世纪10-8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指数提高近51倍[2](P238)。英国正是依靠第一次技术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85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世界贸易额的21%,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工艺者和技术的主要输出国[3](P8)。目前,技术进步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70%—80%以上,而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推动下,以数字形式存在,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的知识性生产,并以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所谓“新经济”模式也成功例证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根本性推动作用。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美国实现了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这深刻显示了科学技术进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
三次技术革命在极大地推动近现代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促生了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及社会制度。第一次产业革命使机械力代替人力,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方主要国家得以确立,大工业生产的低成本工业品改变各国自然经济的产业结构,同时大规模生产对资源的巨额需要又将世界各国纳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第二次产业革命则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的扩大、技术的进步,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资本主义,并通过资本的输出和世界殖民统治体系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初步形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第三次产业革命带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全面飞跃,加速国际分工格局的转变和深化,发达国家部门内部更深刻的分工占主导地位,并推动了跨国公司这一世界性的生产组织的出现,同时现代信息技术进步对包括生产方式、交易方式、决策方式、管理方式、传播方式等在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广泛影响代表了技术进步对制度变迁作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系统本身的创新,更主要是把技术成果引入生产过程所导致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把它转化为能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或工艺的全过程。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潜在的生产力,它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及其扩散而进入生产过程,使它和生产紧密结合,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进入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运动的基本方式,也是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2、制度变迁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技术创新的制约作用
近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深刻体现了制度对技术的制约作用。例如一直致力研究中国技术史的英国李约瑟博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直领先于其他文明的中国,在近代不再领先于外部世界?为什么产业革命不会爆发在14世纪就已经具备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所有主要技术与经济条件的中国?显然,长期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扼杀了技术创新,也是造成中国近现代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更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国经济在1958—1978年间处于长期停滞状态,甚至国民经济一度达到崩溃的边沿,关键在于缺乏稳定发展的社会制度,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极端僵化的计划管理模式、无秩序的社会经济环境极大限制了技术的创新,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相反,以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代表的制度变革和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推动我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另外,近10年来以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在美国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美国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产权保护规则乃至于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而正是这些制度规范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的弥补了市场机制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缺陷,促进了创新机制的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繁荣。
三、 制度与技术双向互动关系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近现代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先进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也带动着包含制度在内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同时,制度对技术又具有制约作用,适应技术创新需要的制度变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4]。只有制度与技术两者相互协调时,经济才能得以持续稳定增长,否则必然导致效率的损失。例如有些国家虽然引入了民主的政体,但它们依然经济落后,而我国不少企业尽管引进了世界第一流的生产设备,却难以实现发达国家的生产率。可以这么说,只有制度与技术的合理匹配才有可能出现经济的繁荣。
在此前提下,那种片面地论述究竟是技术还是制度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意义,或者想回到历史的起点去探询最初的决定力量的努力都是不明智的,不仅容易陷入循环悖论的逻辑误区,而且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也无所裨益。因此,对制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分析并不在于得出一个抽象性的结论,而应侧重分析经济实践中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式,以便得出合理而又适当的选择。
联系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我国2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因,但在诸如产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乃至政治体制改革上缺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以及能够对技术变迁产生充分回报的外在激励框架,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地制度变迁的相对滞后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0]。有鉴于此,我们在今后的经济研究工作中,在重视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的同时,可否避免诸如制度或是技术决定之类脱离实际的无谓争论,而应在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同时,高度重视制度创新的激励作用,研究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症结,解析制度变迁滞后的原因,探寻与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制度变迁路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密不可分、互相促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尽管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谁占主导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它们的理论分析都表明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思,罗泊特•托马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译本)[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9.
[2]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庄起善. 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春光,郭琳.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的双向互动[J].社会科学,1996,(10).
[5]吴敬琏. 制度高于技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5).(责任编辑:林日杖)
[6]王小文. 关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学术月刊.2001.1:111~112
[7]李玉虹 马勇 . 互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比较.经济学家.2001.1:73
[8]雷明 董菁 于东江.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原理.技术进步与对策.2001.7:67
[9]陈琳.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论.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27
[10] 李玉虹 马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的理论探源.经济科学.2001.1: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