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我的学生谢鸿艳论文:开掘民俗文化资源的若干思考

我的学生谢鸿艳论文:开掘民俗文化资源的若干思考

日期: 2009-9-10 18:14:38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谢鸿艳

摘要:文章分析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民俗旅游的性质和特点,分析了民俗文化特质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条件以及发展依据,进而加以事例阐述。用平衡理论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文章提出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依据。从而为促进民俗旅游健康长久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原则
   关于这个话题,旅游业界已有很多的学者们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吴忠军副教授对龙胜以及桂林市民俗旅游的研究,桂林市群众艺术馆教研部副主任苏韶芬女士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以及在网上也发表过同样题目的论文等。得助于业界精鹰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也对此话题提出自己的遇见。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广西是民俗文化资源大省,民俗文化是广西旅游产品的主流,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更深层次地开掘民俗文化资源。选择可开发的民俗文化资源,对选择的民俗文化资源制定开发计划。
   一,选择可开发的民俗文化资源
   近年来人们对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已成为丰富旅游活动,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重要措施。
   民俗旅游不仅可供游客参观游览,进行民俗文化考察,其更加重要的开发内容是设计推出多样的参与性活动项目。游客可以参观游览当地的民居,民俗村,民族山寨,街巷胡同,考察当地民居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自然条件,体验风土人情等。可参与的活动如下榻民居。学习方言,访问家庭,举行或参加异族风格的婚社,参加民族传统节庆活动,观看艺术表演,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学习民族舞蹈,学习地方绘画剪纸艺术,参加民族体育比赛,品尝地方风味佳肴,穿着民族服饰留影,学习民族工艺,购买土特产品,学习民族书法,寻求地方名医治疗等。开发这些参与性活动,主要依靠发掘当地的历史和社会风情的民族文化内涵,要力求真实自然,强化乡土气息,避免矫揉造作和为表演而表演的做法,淡化商业经营气氛。要把真实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参与性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活动。目前,我国比较成功的民族乡土风情节庆活动,都很好地遵循了这一原则,如山东淮坊的国际风筝节,自贡国际恐龙节。曲埠国际孔子节,洛阳的牡丹节,荆州的龙舟节等。
   民俗作为旅游资源,属于高层次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是最具潜力和魅力的旅游资源,因为民风民俗旅游能使旅游者在精神上获得一种享受,并且能增加知识,可作为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渠道和手段。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有些极具特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越来越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风民俗都能作为实现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因为民俗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在其他旅游资源中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均呈静态,而民俗旅游资源则呈动态。自然山水和其他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者在游览中可观,可闻,可触,可感,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其中,而民俗旅游带给游客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能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其中的魅力。在云南西双版纳,每当泼水节来临,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节日的三天中,游客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提着桶,端着盆,见水就舀,见人就泼,沉侵与无比的幸福与欢乐之中。因此,体验性是民俗文化资源独有的性质。
   由于民俗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一定的历史基础,严格说来它是无法再造和模仿的,模仿和编造出来的民俗风情活动就是显得不地道,不真实,这样的民俗旅游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因此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真实性和地域条件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些在现实中久已失传的民俗,更是无法“再现”;另一方面,正因为民俗的动态性,它比一般的旅游资源更能直接影响到游客的身心,只要我们不否认旅游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那么,开发者就得考虑道德评价。在道德尺度下,并不是所有的民俗都的良性的。学术界习惯上将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俗称为良俗,如朝鲜族的敬老,汉族的赛龙舟;而将那些摧残或伤害人身,毒化思想的愚昧,封建迷信的习俗称之为陋俗;介于两者之间的被城之为中性民俗。在这三者之中,陋俗往往是不能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否则就是对旅游业的误导。
   因此,真正作为旅游资源的民俗只是民俗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民俗都是旅游资源。
   二,开发民俗文化资源的原则
   要把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就需要制定开发计划和实施策略。我们可以依照一些成功的例子来开发自己选定的民俗文化资源。下面以桂林民俗风情园的成功例子来作为参照。
   桂林漓江民俗风情园,是由桂林山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台商合资建造的。于1991年8月8日破土动工,1992年11月8日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漓江民俗风情园开业接待游客。此园位于临江路漓江与小东江汇合处,东靠七星公园,西隔漓江与伏波山对应,占地约53亩,总投资约260万美元,其中引进台资200万美元。兴建漓江民俗风情园旨在想中外游客展示广西北部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而最主要的是让游客身临其境观赏少数民族歌舞,领略少数民族风情,品尝少数民族食品,参观民族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按照设计,风情园由21米高的侗族鼓楼和壮,瑶,苗,侗四个 少数民族村寨建筑以及具有椭圆形舞台的演艺厅,露天广场及民族门楼组成,分两期工程完工。目前,只完成第一期工程,建成六大景区:
   第一景区为民族门楼及图腾柱景区。大门高约10米,分为四层,是桂北一带少数民族纯木的牌楼式建筑。图腾柱高为8米,荟萃了广西各族的图腾崇拜。在图腾柱上雕刻有铜鼓,祥龙,彩凤,牛角,面具图案,呈桔红色古朴精致。
   第二景区为苗寨梯田景区。共建有四座苗族吊脚楼。展示有传统苗家的生活习俗和苗族传统的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吊脚楼下有5级梯田共14丘,梯田中竖有6根苗家芦笙柱。
   第三景区为侗寨风雨桥。
   第四景区为鼓楼广场戏台,鼓楼高21米,共11层。
   第五景区为斗马场。
   第六景区为演艺厅。是风情园中唯一的砖瓦结构建筑,占地1900平方米,高16米。采用壮族民居的基本造型,顶端4个小亭,来源于侗族风雨桥的造型结构,整体造型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演艺厅内,可容纳410名观众,并能欣赏到各民族歌舞服饰和绝技表演。瑶寨和壮寨还没有动土兴建。
   这就是桂林漓江民俗风情园的规划和布局。除此之外,成功的例子还有北京的中华民族园,上海中华民族大观园,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海南通什中华民族文化村,昆明云南民族村等。而在我们桂林境内已开发的民俗旅游景区还有刘三姐景观园,灵川县的桂北民俗博物馆,灌阳月岭古民居以及龙胜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等。
   有了这些成功的例子,我们在开掘民俗文化资源是时候还要紧紧遵循旅游资源开发的五项原则:
   ( 一)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原则,要求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首先应该把挖掘当地特有旅游资源作为出发点,进可能突出旅游资源的特色,从战略上认识到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并通过开发措施强化其独特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完整,独特的旅游形象。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就是充分利用了广西的少数民族的优势,每年的举办都对旅游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独特性原则,还要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突出民族特色,增强地方色彩。特定区域内的民族风情,民族习俗,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开发过程中,要突出该民族的建筑风格,艺术品位,文化情趣,审美风格,民风民俗等要素的特色,从而形成鲜明的个性和浓厚的吸引力。
   (二)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是指旅游资源在开发前一定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规律,结合旅游资源特色,确定开发的主题,规模和层次。
   由于市场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局限于客源市场的现实需求的满足,还应该把握时常的各种形式要素,认清现实的基本需求,了解长期的发展方向,预测潜在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用一种动态,连续,长期的发展战略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并使该项工作富有前瞻性和应变性。
   (三)游客参与原则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各项旅游开发工作不能局限于旅游客体――旅游资源上,而要将眼光放在消费者――旅游市场上,改变过去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景点组合和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把旅游市场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进行考虑。
   游客参与原则,要求在旅游滋芽开发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便于游客自由活动。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可以采用渗入,延伸或扩大视野等方法,设置于旅游资源所处的大环境中,使游客在整个游览娱乐活动过程中有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主动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几充分展示自我意识的环境。真正体验人与环境协调统一,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受。
   (四)开发与保护协调原则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人类有意识地开发。至少要具备“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的可进入性。有了基本的并同环境相协调的接待设施,才能被旅游业所利用。特别是近年来,旅游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必然引起负面影响,由于各种原因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必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旅游规划当中,要把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放到首要地位,才能提高它的质量,从而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 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发展旅游业,从而达到赚取外汇,回笼货币,解决就业,发展地区经济等目的,即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对开发项目投资的规模。建设周期的长短,对游客的吸引力,回收期限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但经济效益只是旅游资源开发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开发活动,不能超过社会和环境的限度,否则会造成资源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混乱等负面影响,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必须遵循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统一的原则。
   综合上述旅游资源开发的五项原则,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严格遵守这五项原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苏理立 黄神彪 主编, 《新桂林》,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 ;
   2:苏韶芬, 《八桂边寨的民俗与旅游》 ,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年 ;
   3: 吴忠军,《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1年;
   4: 鄢志武 主编,武汉:《旅游资源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