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教育要走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高职教育要走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日期: 2009-9-10 15:41:07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大发展,目前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且发展速度较快,也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就业率不高等问题。
   培养目标模糊,一味模仿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这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往往模仿普通高等教育,实施的是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没有按照职业岗位去开发课程与教学,因而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产、学结合,建立二元培养体系。所谓二元培养体系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在二元培养体系框架下,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置学生学习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共同完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目前,我国不少高职已将“产学合作”列为教学的基本途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学脱节、学非所用等。学校应该敞开大门,走向社会,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尝试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协同完成教学及实践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掌握实践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矛盾:一方面社会上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相当多的高职生却“有业难就”或“无业可就”。这种矛盾现象说明,我们的高职教育还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的高职学校近年来实施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使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企业的“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的预订单,还是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种模式,学校一是可以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要求,包括人才的类型与数量、职业知识、能力结构等,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二是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现状,了解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依据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教学内容不断补充、更新、修正和完善,为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依据。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都应努力实现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社会需求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办出“品牌”专业,增强高职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生可以根据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爱好。这对于学生就业和岗位适应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优化高职教育的发展环境,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准入制度。要从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高度,认识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意义。在技术技能含量高、通用性强的职业中,大力推行就业准入制度。通过在技术技能性职业工种中建立素质门槛,推动劳动者参加必要的职业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后再从业和上岗。二是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院校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依据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题库、统一考务管理的要求,贯彻社会化管理和考培分离的原则,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同时,要根据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人员的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鉴定工作模式。三是通过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当前,要集中力量抓好职业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的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培训和鉴定质量的控制。要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技能要求高而且量大面广的职业进行重点整治,强化鉴定的监管,检查持证上岗情况,规范用工行为,保证资格证书的质量和权威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