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高职招生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对高职招生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日期: 2009-8-5 5:59:10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一、高职迅速发展与生源的矛盾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史上,1998年和199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教育部在1998年批准设立12所高职的基础上,1999年又批准设立4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使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92所。1999年国家下达的高职招生计划达到22万名。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了高职生。高等职业教育在跨入新千年之际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建立初、中、高等不同层次职业教育配套衔接的完整的职教体系的工作迈出了一大步。职教界人士对我国高职发展的广阔前景充满了信心。然而,1999年高等职业院校第一次在全国大规模的招生却普遍遇到了困难。河南省几所职业技术院校的报到率在50―81%之间,吉林省为79%,陕西省报到率仅为55―75%。后经过多次补招,仍有不少学校未能完成任务。2000年1月20日,北京首次进行春季高考,计划招收高职生1600多名,而自愿报考高职的只有500多名。
   高等职业院校首次大规模招生在各地遭到了冷遇,这给满怀信心致力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各职业院校泼了一头冷水,也为我国刚刚起步的高职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认真反思、分析这一现象,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与对策,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严肃的课题。
   二、高职招生困难原因分析
   1.社会对高职教育缺乏认识,尚未形成对高职的认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不久,而1999年又是第一次大规模在高中毕业生中录取学生,许多考生和家长不了解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更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有的把“高职”和“职高”混为一谈,有的人把高职理解为民办高校。陕西有的考生被高职院校录取后,却拒绝报到,宁愿去上高中专。还有许多人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持怀疑态度,因而对报考高职疑虑较多。
   2.高校扩招造成高职生源减少。1999年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上大学这个原本十分狭窄的“独木桥”被拓宽了一些,高职生源相对减少也很自然。加之国家明确公布今后将继续扩招,多年来困扰社会的上大学难的问题突然柳暗花明。这就使许多未被普通高校录取的考生选择了复读这条路。许多人认为,既然学费不比普通高校少,不如再考一次。
   3.政策歧视无形中贬低了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高职新生的录取中一些带歧视性的政策导致了考生及家长对高职的误解加深。比如目前绝大多数高职属于大学专科层次,但事实上却并不是和普通专科同时进行录取,而是放在专科之后录取。这就给社会造成种种误解,认为高职比普通专科低一个层次,甚至认为上高职的就是“落榜生”。这使得一些考生不愿报考高职。
   4.录取工作缺乏透明度。由于1999年高职录取工作仓促上马,多有考虑不周之处。比如有些地方录取分数线未能像普通高校那样向社会公布,使得一些考生不知高职的“门槛”到底有多高,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各高职院校降低了录取分数,而考生却难于及时了解降分信息。这使部分愿意上高职的考生失去了机会。
   5.学费过高,抑制了上学的积极性。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及培养学生的过程有别于普通高校,其实践教学的环节高达40%以上,学生的培养成本远高于普通高校,所以,高职的学费标准也自然高于普通高校。这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所不了解的,他们与普通高校的学费比较,认为上高职在经济上是“吃亏”的。
   6.“新机制”打击了报考的热情。1999年国家在扩大招生计划中拨出10万名额用于试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试行所谓的“新机制”,尽管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均作了变通处理,并未执行该政策,但仍然在考生中造成了很大的误解。许多考生和家长理解为所有的高职都实行的是“三不”政策,认为这与民办高校无异。
   三、改变高职招生被动局面的对策
   1999年高职招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说明高职的发展没有社会需求的基础,也不能说明高职发展的前景不乐观。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时还不为社会所认可,这也是新生事物常常会遇到的正常的社会现象。改变高职招生不利的局面,是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大问题。针对1999年高职招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扭转高职招生的不利局面,必须排除以下三种障碍:
   第一、社会认可障碍。排除社会认可障碍的根本途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认识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教育体制结构缺陷的重大改革。而这一涉及全民的教育体制结构的重大改革,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必须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普通高教强调学生有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高职则强调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就培养的人才类型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求量较大的技术型人才和高智能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应当让社会认识到,高职人才规格的特殊性,是普通高等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迫切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正是适应这一需求应运而生的。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因所在。只有社会对高职的性质和内涵,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以及就业前景有了充分的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报考就能够热起来。
   第二、招生政策障碍。排除招生政策障碍,就是要为高职的招生工作创造与普通高校平等竞争的前提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考生报考的热情与积极性。目前急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确定和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时,把普通高校和高职的分数线一并确定,同时公布。并且应该把高职与普通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定在同一标准上,使高职与同层次的普通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竞争。
   二是改变普通专科先录取,高职后录取的录取顺序,使高职与普通专科同挡次、同批次进行录取,从而保证高职生源的质量,为高职的顺利起步与发展,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将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创造公平的背景。如果在录取分数线和录取顺序上高职和普通专科不能一视同仁,那就很难改变人们对高职“低人―等”的偏见。
   三是降低高职的学费标准。尽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成本高于普通高等教育,但是在高职刚刚起步,社会对这一新生事物还不很了解的情况下,高职的学费标准不宜高于普通高校,政府应当在教育经费上给予高职适当的倾斜,从而更有利于高职吸引生源。
   四是取消事实上执行不下去的“三不”政策,使报考高职的考生与报考普通高校的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第三、教育体制障碍。高职院校的设立,使我国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打通了中等职业教育通往高等教育的道路。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上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还必须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构筑纵横交错的互通式国民教育立交桥。这个互通式国民教育立交桥,从纵向上来说,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有专科层次,而且应该有本科层次、研究生
   层次的教育。这样,就使得上高职的学生和上普通高校的学生同样有了不断提升学历文凭的机会和途,不至于使专科层次的高职成了“终极学历教育”。从横向上来说,要打破高职与普通高校“单行道”的封闭体制,使二者相互开放,完全“兼容”。不仅各个层次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普通高校深造,各个层次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样也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学历,攻读学位。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需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