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教育的现状及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职业教育的现状及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日期: 2012-4-26 23:58:5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代写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成为社会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迫切要求。自主性学习是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体现了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的状况,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自主性;自我意识;自主能力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学海网(www.xuehai.net)在职业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主性是个人对自己活动具有支配、控制技能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和控制能力。二是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自主性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就是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支配和控制的能力。自主性学习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教育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现代教育不但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能力是:求知的能力,做事的能力,共处的能力和发展的能力。这是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只有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才能完成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及健康)、心理状况(需要、兴趣、能力、性格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等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理想自我是根据主观的自我和主观感受的社会现实所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达到的自我状态。现实自我是指当前实际所达到的自我状态。职业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是高考的失利者,教师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使其正确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特别要了解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在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愉快的接受现实自我,从而使之保持信心,避免自卑。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育家吕淑相说:“要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能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去拿”。在教育中,要坚持个人本位,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发展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要有上进心、进取心,勇于挑战自我,掌握知识和能力,将来能够适应社会,担当起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英国的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它是有效的掌握知识和顺利的完成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特殊能力是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需的多种能力有机结合形成的能力,即学生所选择专业,从事专业的能力。人在任何一项活动中,都离不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在职业教育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特殊能力。自主能力是自己在完成活动时的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自主能力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一般能力中的认知能力和特殊能力中的操作能力。认知能力是完成各种活动中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在各种活动中都不能缺少。职业教育本身内容丰富,涉及到广泛的综合学科,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全面的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为学好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操作能力是身心发展并用去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教育中,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应聘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掌握本专业动手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人具有较高智力,尤其是良好的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和标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贯穿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全过程的教育目标,也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现代职业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李政道博士说:“正确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出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并给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就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独立地进行探索和尝试,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激发、提高学生发散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启发性原则,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质疑,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要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打破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旧有格局,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没有约束,心情舒畅,敢想敢说,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应由重讲知识结论变为重讲知识形成过程,以发展逻辑思维;由重让学生记住现成结论转变为再次发现和重组知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得出新结论;由固守课本转变为重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稳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兴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是自主性学习的起点,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想学”,有兴趣才会愿意学,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毅力,才会主动学习。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在职院学习的学生,文化知识方面基础相对较差,但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专业或 职业活动的喜爱程度,职业兴趣在职业选择中起着重要作138用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领域,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职业兴趣往往会发展成为活动的内在动机,对职业生涯产生持续的作用。/Vocationaledu/职业一旦选择,就会为之尽心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选择的专业,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专业方向努力学习和实践,取得理想的效果。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接触各类人和事,给学生创造参加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岑国桢.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振宇.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周瑛,李晓萍.教育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4]游旭群.教育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2003.
[5]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黄凯.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