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基础会计》中账户间的结转

浅析《基础会计》中账户间的结转

日期: 2011-9-8 20:28:3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 要: 结转是《基础会计》里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从结转的实质、方法及种类等方面对结转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详细探讨了《基础会计》中账户间结转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结转
  
  《基础会计》是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在多年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总认为会计核算中的“结转”(注:这里的“结转”专指账户间的结转,不包括期末余额间账簿交接的结转,以下同)很高深、很复杂,难以学明白,常常模拟两可,似懂非懂。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专门的核算方法,以会计的语言提供财务信息,而结转是会计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学海网(www.xuehai.net)《基础会计》中账户之间的结转虽然种类繁多,内容分散,但规律性强,只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掌握起来并不难。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账户间的结转做一个简要分析。
  
  一、结转的含义和实质
  
  简单地说,结转是指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的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大家知道,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从筹集资金开始,经过供应、生产、销售环节,到利润的核算与分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运动的核算主要是采用会计分录的方法,而会计分录的核心是账户,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重点和核算科目。一个账户在一个阶段完成了它的使命,就会把这一阶段的内容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再由另一个账户来继续核算,这就形成了会计核算中的结转。
  例如,一个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在采购阶段,叫“在途物资”,入库后就叫“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形成了“生产成本”,完工入库后,变成了“库存商品”,进入销售阶段,叫做“主营业务成本”。可见,会计结转的实质,就是将一个阶段的账户内容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账户中,就像一个接力,按顺序一步一步完成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的会计核算内容,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结构密切严谨的会计核算链。
  
  二、结转的方法
  
  分析了结转的实质,接下来分析会计结转的方法,即在会计上是如何具体来完成这种账户间的结转的。前面笔者提到过,结转是指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前者称转出账户,后者称转入账户。这种账户之间的转入转出在会计上是通过会计分录借贷方的增减变动来完成的,即把转出的账户记在会计分录的减少方,把转入的账户记在会计分录的增加方。例如,前面提到的“在途物资”账户,要把它的发生额结转到“原材料”账户,在结转时做会计分录: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表示原材料的增加,在途物资的减少,即把在途物资账户转出的金额,转入到了原材料账户,结转就这样完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账户的增减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决定,有的账户是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而有的账户正好相反,这是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知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总之,转入账户是在会计分录的增加方,而转出账户是在会计分录的减少方。
  
  三、结转的种类
  
  《基础会计》账户间的结转在不同阶段都有出现,内容相对比较分散,为了便于对比和理解,可以把结转简单的归纳为七类。在不同的阶段,结转均有其不同的涵义。
  1.供应阶段:在途物资 →原材料,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
  供应过程的核算中设置了两个账户来记录材料的实际成本,一是“在途物资”账户: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二是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因而企业购入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时应将其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账户,验收入库后应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转入“原材料”等账户,即借记“原材料”等相关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完成材料成本从采购到入库的过程。
  2.生产阶段: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完成产品的成本核算。
  生产过程是产品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成本核算。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部分,在生产过程的核算中,设置了“生产成本”账户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工业性劳务及自制材料、工具、设备等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在发生时可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在发生时由于无法明确具体的承担对象,因而必须先记入“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因而,期末就会发生从制造费用到生产成本的结转,就是借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账户,贷记“制造费用”账户,完成了制造费用到生产成本的结转。
  3.完工阶段: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完工产品入库。
  在会计核算中,“库存商品”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成本。因而当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产品从生产阶段转入待销售阶段。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即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未完工产品的成本。
  4.销售阶段: 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 已销产品成本的结转。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因而已经确认销售的产品的成本,应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结转已销售出库的商品成本。
  5.利润核算阶段:损益类账户→本年利润,利润形成的核算。
  在会计核算中,通过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企业期末结转利润时应将损益类账户中期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损益类账户有“损”和“益”,即费用和收益之分,二者虽属于同一类账户,但记账方向正好相反,因而结转时要区别对待。
  (1)费用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
  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贷方表示利润的增加,借方表示利润的减少,而费用的转入会使利润减少,因而要转入到本年利润的借方,即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所得税费用”等。结转后各费用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2)收益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
  同样,为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期末需要将损益类账户中的收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收益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它的转入会使利润增加,因而收益类账户要转入到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等,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各收益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将费用类账户及收益类账户均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本年利润”账户借贷方发生额相抵后的余额如在贷方,则表明收入大于费用,为实现的净利润;如余额在借方,则表明费用大于利润,为净亏损。
  6.利润分配阶段: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进行利润分配。
  年终时候,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进行利润分配,即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净亏损,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
  7.年终结转利润分配。
  年终时候,将净利润按法定程序分配后,需将“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如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等,全部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转出账户在发生和结转时的会计分录,其记账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说,一个账户,如果发生时在借方,那么结转时一定在贷方,反之亦然。就像前面提到的“在途物资”账户,发生采购原材料业务时,借记“在途物资”;材料入库,结转到“原材料”账户时,是贷记“在途物资”,一借一贷相抵,转出后,余额为零。
  总之,教师在讲解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对结转的实质、方法、种类及他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具体分清各账户分别核算的范围及界线,不仅能很好地掌握《基础会计》中所涉及的结转,还将更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对学生学好会计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孟繁金,张华.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
  [3]财政部.企
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