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提高中职教师教室管理能力的建议

提高中职教师教室管理能力的建议

日期: 2011-8-7 14:45:3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提高中职教师教室管理能力的建议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性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室管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个人素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教学与研究》一书中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把有效的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教学的实施分为主教行为、助教行为与管理行为等三种。主教行为是指教师作为教师角色在课堂中发生的主要行为,这种行为是以目标或内容为定向的,它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指导;助教行为是指使主要教学行为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中发生的教师行为,它是以学生或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定向的,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和积极的教师期望等;管理行为是为教学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是教师实现教学所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它主要涉及课堂行为问题的管理与时间的管理。[1]本文着重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展开讨论。
   学校教学都是以团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在多达四十多个学生的班级里,由一位教师负责教学,要想使能力不同需求各异的一群学生,通力合作专心致志于统一目标的学习,事实上是有困难的。非仅如此,有些学生由于经验不足或是缺乏兴趣或其他原因,上课时不但不专心听讲,甚至扰乱教室秩序,破坏其他同学的听课与教师的讲课思路,导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因此,要想完整、顺利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室管理自然就成为学校日常管理的主要课题之一,也是一位教师所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之一。所谓教室管理(或教室经营)[classroom management]是指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处理方式;包括消极地避免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与积极地培养学生遵守团体规范的习惯,据此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便顺利完成教学目标。[2]一般说来,作为教师都会体验到教室管理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上实践教室管理时,有时却往往使人感到无从着力,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经常手足无措,如果是职业学校的新教师或新班主任,有时真是课前强颜欢笑,课后偷偷抹泪,感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组织即教室管理实在太难了。
   一、中职教师教室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我们认为,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室管理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带来“普高热”,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比以往有所下降,中等职业学校中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为谁读书,为何读书;二是现代的学校教育以民主管理为主要趋向,再加上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严格训练的行为管理方式,已不合时宜,当然也不宜提倡;三是部分课任教师的管理位置没有摆正,认为学生的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所有事情一古脑全推给班主任,长此以往,易造成课任教师的管理权威失信,形成更严重的教室管理危机;四是部分教师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我将菜烧好就是了,至于学生吃不吃,是学生的事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五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室管理还存在经验和能力的问题,由于管理上不到位,影响了组织教学的开展。
   第一种原因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属于社会原因,我们不去讨论。第二种原因是现代学生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法扭转。第三种原因可以通过职业学校的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来摆正位置,提高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意识,尤其是提高职业能力来加以解决。对于学校来讲,要加强对教师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大对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投入,组织教师展开有关教室管理的讨论与相关研究工作。第四种原因是由于教师将教育与教学分离开来造成的,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等职业化、专业化意识的教育。第五种原因造成的教室管理障碍可以通过本文所介绍的“对教室管理相关问题的了解”和“在日常教学中建立团体规范”等途径来加以削解。
   二、提高教室管理能力的相关准备和建议
   教室管理是教师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教室秩序是一种团体秩序,团体秩序的建立,当然与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关,也与团体规范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任何团体秩序的建立与维持,均有赖于团体成员对团体规范的共识;有共识才能有共信共行,有了共信共行,团体规范才会发生约束成员行为的效用。在民主的社会里,团体规范的建立一般靠众议公决的方式。学校虽然也实行民主,但中学教室内团体规范的建立,则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也可让学生在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后,教师分析各位同学以往课堂学习的有利经验和不利因素,对照以上要求制订“班规民约”。帮助学生制订“班规民约”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但日常课堂教学时的教室管理工作还是需要教师自身来完成,而教师要做好教室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有关问题。
   (一)对教室管理相关问题的了解
   教师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要想建立团体规范来管理学生,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此外,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机构在法规上对学生在校行为考核及处理的有关规定,也应该先予了解。只有这样,才会“言出有据”,做到“依规管理”,“以理服人”。
   1.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从心理学理论的观点着眼,也可以从学生的身体发展及其生长的家庭环境着眼。也就是说,既要通过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共性问题,也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点。
   (1)从中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中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各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系统各种因素基本上趋向稳定状态,智力的品质和个别差异基本定型。认知系统的完整结构已经形成,其功能更加完善。
   中职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于理论思维趋于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职学生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中职学生的认知的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两者总是相互作用的。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对认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中职学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更强烈,理想、世界观开始形成,行为的自觉性更高,这一切都给认知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维的成熟、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室管理中,教师不能用对小学生或初中生的那些简单的办法来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更趋于理性和更加多地融入情感。只有真正让学生“亲其师”,才能让学生“信其道”。
   (2)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观点看。埃里克森所建立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简称心理社会学,在立论基础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个体出生后与社会环境接触互动而成长。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一方面由于他自我成长的需求,希望从环境中(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上)获得满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要求(要求他必须遵守社会规范)与限制(禁止他不许率性而为),使他在社会适应上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困难。埃里克森称此心理困难为发展危机。发展危机并不表示只有负面意义,相反地,对个体自我成长而言,发展危机也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因为个体受到危机感的压力,他必须学习如何调适自我,从而符合社会对他的要求;调适自我之后,使危机得以化解,就等于个体的自我获得了进一步的成长,也表示个体的人格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个体的自我发展,并非在一生中经过同样的心理历程,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即在不同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有赖个体自行学习,在经验中调适自我,从而化解困难问题而形成的危机。前一阶段的危机化解之后,才能顺利发展至第二阶段。埃里克森将人生全程按危机性质的不同,分为八个时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