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强化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

浅析强化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

日期: 2011-3-26 18:22:1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组织来实施的,常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几乎包括了管理学的所有知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综合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工具的应用,令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和计划能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工作,可使项目整体效率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建筑工程管理的要素
1.1质量管理工程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中首先做到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找出施工重点和难点,并针对质量目标层层分解,以分项工程质量保分部工程质量,以分部工程质量保单位工程质量,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其次是对施工难点、重点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和优化,严格执行施工中的“三检”制度,坚持日常巡查、抽查和旁站的检查方法,杜绝了不合格工程的发生。建筑工程以其特有的质量要素。明显地区别了其他生产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同的使用功能、不同的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各类建筑物都有固定于大地和横跨时间与空间的特性,形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错综复杂因素,从而突出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设计质量与施工工艺工程优劣的重要质量要素是工程的设计质量与施工工艺水平。多年来,对我国的工程管理体制而言,设计与施工是分开的,因而工程的质量责任往往难以分清、工程的最终质量主要体现在竣工验收时的施工质量上,而涉及设计质量的问题则容易被入们所忽视。因此,近年来工程设计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并在整个建筑施工行业内推行设计施工广体化的工程管理新体制。它将有助于促进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
1.3进度管理施工企业都应按照工程特点制定出一份较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必须有设计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以作为施工进度的具体指导原则。但是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①企业内部不同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相互抄袭,严重考虑本工程特殊性程度不够,不能因地制宜的独立编制进度计划。②进度计划考虑不可预见状况出现的程度低。③进度计划中很少考虑到协调配合的时候,项目分包施工矛盾,以及等候阶段性检查验收的时间,往往达成进度计划同施工实际进度不能同步无法执行。
1.4投资控制每项建筑工程都需大量的资金,其中相当多的项目都是由政府出资或银行贷款的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则多数来自住户的集资。筹资这些资金的依据是业主所编制的资金预算,在施工中必须做好投资额的控制工作,而投资控制工作,主要应从设计及概算,工程变更和决算审核这三个方面入手。总之,在施工中,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我们应该从上面的三要素进行控制。
2建筑工程项目的特征
2.1工程项目复杂性程度高、造价高复杂性程度高建筑工程造价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都比较大,时间长,所以相对于其它的项目而言,其复杂性程度高。
2.2外部环境变化大,项目不确定性程度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项目进行中不确定性程度大建筑工程项目复杂性高,如天气、原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加之项目自身建设进度也在不断进行,其不确定性程度高,管理过程应牢牢把握渐进明细的特点。
2.3实行目标管理使项目稳定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目标较易明确,多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相对稳定建筑工程项目较之其它技术开发项目,目标较稳定,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所以项目目标一般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多数采用目标式的责任承包管理。
2.4工程项目管理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建筑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多年,但与国外先进的管理尚有一定差距。由于缺乏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现代的项目管理工具也不能有良好的应用条件。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的阶段,随着市场开放性程度提高,国外的建筑投资商和承包商的进入,政策法规逐渐国际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向现代的项目管理方式转型
3对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3.1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管理的重点施工企业要按照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劳动力的配置应根据承包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种需要数量进行。
3.2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查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3.3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是建筑管理的核心,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建筑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工程施工过程,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建筑进行严格的复核。
4结语
实践证明,实行建筑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推进项目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以此为切入点,可以带动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优化和管理进步,一个项目的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能推动企业的规范化,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
、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晋安一建公司之所以能连续十二年被省、市建委授于"质量优胜企业"称号,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是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二、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靠培训和优选。
三、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要把好采购关。
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则加以总结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的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提高施工质量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工程材料,工程人员,施工顺序等的质量控制和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施工质量的提高,不是某一方就能单独完成的,需要所有工程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
一、 施工质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1.1 工程材料
在材料验收方面:对材料的外观、性状、数量、尺寸等进行核查,不能出现“缺斤少两”的现象;在材料质量方面:每种材料都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对于设计方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应严加查验,不能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同时还应做好材料的抽样复查工作;在材料的存放方面:要根据材料的性质,由专人进行保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应有相应的预案存档。
同时应做好材料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每种材料的供应商,验收人员,存放地址,存放环境,使用情况等做好记录,使得领导对每种工程材料的具体情况能够一清二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进度。
1.2 施工人员
要保证能正确的指导技术工作业,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熟记相应的规范,并能正确理解它,同时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对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明确的方案可以提出。对技术工的作业情况和工程进度,要有准确的了解。技术资料的完善,也应本着从实从准的心态进行,切勿弄虚作假。
对于技术工,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是首要目标。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技术工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一些平常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尽量做到能自己解决。
1.3 责权明确
目前出现的众多工程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施工现场责权不明造成的。要想实现施工质量的提高,必须明确责权,每个人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领导没有具体另外安排的情况下,完善自己的工作。这对工地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用人唯亲,要因材善用,具体人安排到具体的岗位上,责权分清。
1.4 工序
一个成功的建筑肯定是依据科学的工序进行的。很多劣质工程的产生都是由不合理的工序引起的,盲目抢进度,不按合理的工序进行,只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甚至是直接倒塌。因此,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②对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是指对保证工序活动科学合理进行的若干因素的监控。具体包括对人的监控,对材料的监控以及对施工机械的监控等。同时,还应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施工组织方案的调整工作要及时跟上,以免盲目施工,影响工期。
二、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
2.1 工程参与各方的关系协调
一个成功的建筑,绝不是哪个人或哪单独一方的成就,是所有人共同创造了它。所以工程各方应多展开交流,正确认识彼此间的关系。重庆某居民楼盘,在5.12地震发生时,17楼以上的楼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有的裂缝甚至达到3cm。居民楼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允许的。至于到底是施工方还是设计方或是监理方的责任,一时间也不得而知。但是造成的影响肯定是很恶劣的。设计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设计,施工方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监理严格按照监理手册执行,遇到特殊情况,三方一起探讨解决,是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的。个别工地有以下情况发生:设计单位和开发商相互勾结,降低设计标准,不完全按相应的规范设计,监理方对此也熟视无睹,质检部门也收受贿赂,大开方便之门,到最后,受骗的是房子的业主。我们对这种工程方之间彼此“和谐关系”要坚决抵制。我们需要的是合法的,合理的,公开的,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彼此长期的利益。
2.2 安全管理
人员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工程的安全更重要。一旦工地上发生安全问题,不但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在施工人员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除了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配发安全设备外,还应定期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根据具体施工环境,给予施工人员相应必备品。
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还应做好对周围非工程人员的保护。设置栅栏,划定施工区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即便做好了这些防护措施,还应安排专人对施工周围巡查,及时排除因非工程人员不按要求走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险情发生。
2.3 培训工作
为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除了上述几点外,对工程人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施工单位一味只顾产值,忽略了对员工的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公司成本也是一种节约。
2.4 管理制度的执行
现在各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公司制度制定后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许多施工单位也面临这样的难题。公司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综合考虑了诸多因素的结果,是一个单位甚至一个行业广大从业者智慧的结晶,有很高的含金量。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管理制度的执行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因此,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坚决。要使制度给人以真正的约束,让所有员工慢慢习惯自觉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某些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工程人员,应按过错程度,犯错次数,认错态度等综合考虑后给予惩罚,而且要严格执行,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总之,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由于社会影响大,因此要格外注重施工质量。以达到指导实际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