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

日期: 2011-3-21 0:10:43 浏览: 2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主要对它的教学特点、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立足教学特点,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加强应用性考核,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这门课程,可以为以后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更好、更快地融会贯通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工作原理等。这个部分教师使用教学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第二为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训法等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边学边做。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施分析
教学形式上:可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修这门课程,完全不懂的学生则从头开始,而另一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采用自主学习的办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学进度表有选择地上课,但必须参加期末考试。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节约时间,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在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时,经常要列举一些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例子,用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产生求知欲望,并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将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地讲解。这样,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在案例中变得相互联系而易于掌握。比如在学习Word这一章节时,先让学生欣赏作品,从整体上去了解Word这一应用软件的功能。面对不同设计风格的作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2)任务驱动式教学根据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特点和人们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应该从具体到抽象,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2000时,可以先把以前学生做的优秀作品演示给大家看,并提出问题,比如怎样插入图片,设置动画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3)启发式教学根据知识的相通性和连贯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比如在教授PowerPoint相关格式化以及图片、表格、图表、艺术字与自选图形的插入与设置时,就可以用Word中的相关知识来启发学生,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以教师讲课为主,并辅以学生上台讲解的方式;在实验教学中,发动学生互相辅导,师生共同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去讲,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考核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实践和应用。单独进行笔试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对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增设上机考核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用上机考核或笔试加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综上所述,是我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几点思考。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