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转变教育观念 促进知识构建

转变教育观念 促进知识构建

日期: 2009-11-23 7:09:56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新课程 
 
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面对这些变化,语文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探究 
 
1.更新观念。

学海网
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教师要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特长充分得到发挥。 
2.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每个学生树立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在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从现代教育思想来看,教师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思考教师如何教这个问题。 
4.注重教学过程。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5.个性化教学。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转换教师角色。从《课标》提出的基本理论来看,现代语文教师角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学生彼此平等的沟通对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语文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不是单纯的教师,也不是单纯的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人物。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育教学的意图、策略等影响学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让学生享有独特体验、持续发展的权利。  
 

学海网
二、改变教学行为,帮助建构知识 
 
1.根据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进行教学。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大和加深,抽象思维能力及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已远远不满足于教材上的现成答案,喜欢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各种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要超越高中生的水平,使学生在听讲后产生“原来如此”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此外,教师还可适当进行深层次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开始出现“闭锁心理”,他们已意识到“我”的存在与作用,“我”与外部现实的关系,并开始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非常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意教师或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言的勇气,消除学生因为害怕答错而被人取笑的心理。 
3.根据班级授课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班级授课的长处是可使很多人同时受到教育,还可以造成竞争气氛;短处是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基础好的越来越积极,基础差的越来越消极。如课堂提问后思维能力强的抢着说出了答案,思维一般或较差的却还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少学生年复一年的充当陪客,最终对回答问题也就失去了兴趣,结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班级授课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使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此外,教师还可采用有趣的练习或知识性幽默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改革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机遇。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魏本亚.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J].中国教育学刊,2003,(8). 
[3]闫景丽.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6).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