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精品课程建设初探

精品课程建设初探

日期: 2009-1-10 8:53:41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汉峰

   摘  要:精品课程正处在产生、发展、完善之中,它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精品课程建设要有科学的规划,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它必须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套切实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精品课程;概念;建设;评审指标

 

    一、概念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教学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学海网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精品课程定位:高水平、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

    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应该是“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适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应集中于主干课程。

    2.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精品课程就不单指教材或书本,也不单指教师,更不单指教学技术手段。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如果仅将精品课程当作出版几本高质量的教材,而不同时考虑教师教学,不同时提高教师素质,不考虑教学技术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善,精品课程建设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单指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还包括学校非正式、非正规的课程,即潜在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树立大课程意识。大课程或全课程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全面开花,而意味着我们在突出某一重点领域时,不能忘记和忽视作为全面领域的部分,对这些部分的重视,可以成为重点建设和中心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3.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

    从性质与类别上看,基础课受益面大,某些专业课受益面积小,但不管是面大面小,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同样,从水平层次上看,重点大学、一般大学、高职高专也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与特色,所以应该存在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序列。精品课程不是高水平重点大学的专利。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4.精品课程的衡量标准

    精品课程虽然分层次,多样化,但不意味着不要标准。既然是精品课程,必须要有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同层次、类型的精品课程就该有相应层次和类型上的统一标准,一门高水平重点大学的精品课程,.是适合其高水平重点大学教学需要的高标准,若将之机械地搬到一般大学或高职高专,很难称其为“精品课程”。反之也如此,一个高水平师生群体使用的教材,挪到其它水平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可能会失去了精品的示范指导性和适用性。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各高等学校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高职称教师和博士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5.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应有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要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7.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各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应对国家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三、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教学队伍20分

    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8分)

    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8分)

  2.教学内容22分

    1)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10分)

    2)教学内容与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6分)

    3)实践教学: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优秀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6分)

    3.教学条件20分

    1)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8分)

    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教学效果明显;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的实验并选用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6分)

    3)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编、制作了系统软件资源。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6分)

     4.教学方法与手段(18分)

    1)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10分)

    2)教学手段: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8分)

    5。教学效果20分

    1)同行评价: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6分)

    2)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6分)

    3)录像资料评审:仪态端正、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8分)

    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1.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学海网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 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料、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以委托专家到校观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3.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上网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网上进行,特殊情况也可以到校检查。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停拨维护升级费,但保留其两年申报复查的资格。复查合格的恢复“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但不补拨维护升级费。被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不能重新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4,知识产权管理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高等学校和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5.经费支持

    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提供经费支持。支持经费包括建设补助费和维护升级费。建设补助费在评审结果公布后3个月内拨付,维护升级在年度检查通过后拨付。教育部根据每门国家精品课

     4.教学方法与手段(18分)

    1)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10分)

    2)教学手段: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8分)

    5. 教学效果20分

    1)同行评价: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6分)

    2)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6分)

    3)录像资料评审:仪态端正、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8分)

    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1.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 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料、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以委托专家到校观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3.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上网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网上进行,特殊情况也可以到校检查。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停拨维护升级费,但保留其两年申报复查的资格。复查合格的恢复“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但不补拨维护升级费。被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不能重新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4,知识产权管理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高等学校和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5.经费支持

    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提供经费支持。支持经费包括建设补助费和维护升级费。建设补助费在评审结果公布后3个月内拨付,维护升级在年度检查通过后拨付。教育部根据每门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多少和维护、升级情况适度调整支持额度。

    五、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1.精品课程建设首要任务在于造就名师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一的工作,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注定不会成功。因此,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教学,就不会因为某一名教师退出教学工作而中断。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也就是造就大批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

    2.精品课程建设要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材,但又不能单纯关注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一本(套)书或一本 (套)教材的建设。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从系统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学中存在的“一本书或教材包打天下”的局面,必须打破高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材的过分依赖,要将作为导读导教的教科书与大量的指导阅读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改变一本教材统治高校教学,从而导致大学知识量过少、知识面过窄、知识理解过死的被动状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应该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能力和智慧。特别应该加强大学生对原著的学习,因为教材是编者对原著的归纳,不同的编者归纳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归纳,但由于教材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导致学生错误的认知而不为人知。学生直接接触原著,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归纳能力。

    3.精品课程建设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

精品课程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的类别,甚至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教师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别。这决定了同一课程所起的作用不会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和照顾方方面面。比如,精品课程建设中要不要照顾西部地区?实施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专家学者对此是否定的。他们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而不是要迁就现有的水平。精品课程宁少勿多,宁缺勿滥。通过少数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4.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国际化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国内现有的水平和状况,必须放眼世界,向世界先进国家看齐,扩大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有条件可以派教师出国培训。

    5.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在我国以往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质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贯主题,也为各高等学校所重视。比如,教育部于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成果——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在已经出版了几百本,从编写出版质量看,总体上体现了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广大高校所欢迎。精品课程建设,应该在考虑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精益求精。要进一步加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宣传力度和使用范围,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6.精品课程建设要与科研相结合

    只有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并不是组织一批人马简单地编写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任务。好的教材和课程就是一部具有影响的学术作品,它能够影响下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另一方面,科研不仅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溶入课程体系,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如严谨、求实、创新、存疑的精神带人课程教学。比如,著名科学家黄昆先生并没有正式出版过教材,但是,他的教学是公认的精品教学,他所担任的普通物理学课程是公认的精品课程。他教学中使用的概念,严谨而又具有新意,他的教学别具风格,令人沉思,常常将学生带到科学理性的王国,使学生着迷。

    7.重要的是尽快建立起教学规范,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专家学者认为,建立正常的学术规范和教学制度环境,比精品课程建设或者某某工程建设还重要。因为精品课程建设、某某工程建设,只是表明做了什么事情,是治标不是治本。提高教学质量,根本上是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使高等学校、政府

 都在制度框架下自觉地开展工作,这就能够杜绝政策朝令夕改,因人设事,杜绝政策的不稳定和长官意志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损害。

    8.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学术自主与政府干预关系。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学者自身的事情,行政干预应该掌握“度”,不能用行政手段取代和过度干预学校内部学术事务;二是处理好自发与人为的关系。精品课程是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不是哪个人自封的,也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因此,必须坚持长期的自我建设原则,不人为拔高、不人为干涉,要自然成熟。另一方面,要给予政策和经济等各方面的支持,加快其成长成熟的步伐;三是处理好评估过程中的软件硬件的关系。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硬性指标,但不能过于僵化,要有弹性和柔性,否则,过于刚性,对精品课程建设,对创新是不利的。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