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学》1-8章教案
第一章 引 论
第二章 概 念
第三章 判断
第四章 演绎推理
第五章 演绎推理
第六章 类比推理与假说
第七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八章 论证
第一章 引 论
[目的和要求]简要地了解普通逻辑学的对象范围、学科性质、发展简史,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好思想准备。要求学生围绕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维实际,初步了解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方法,以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 时] 2课时
[要 点] 一、什么是逻辑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三、逻辑简史
第一节 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一、什么是逻辑
1.逻辑的语源学:逻各斯、Logic、名学、辩学等。
2.“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
(1)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例如: “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2)指人类的思维规律
例如:“律师讲话的逻辑性很强”。
(3)指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
例如:“今天上逻辑课”。
3.逻辑的定义
(1)狭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
有效推理就是正确地从已知推出未知,并且不会出现真前提而假结论。
(2)广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和有效交际的理论。
有效交际就是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并且理解与表达相一致。
【思维训练题】一个猜帽子的游戏
有甲乙丙三人,同向站立。在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三人各戴上一顶子:红帽或白帽。三人都知道有三顶红帽和两顶白帽。丙可看见甲和乙的帽子,乙可看见甲的帽子。主持人问丙是否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丙答不知道;又问乙是否知道,也答不知道;问甲是否知道,甲答知道了,是——。
甲是怎么知道的?他的推理过程是——。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1.普通逻辑的对象
(1)思维的逻辑形式
——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
(2)逻辑基本规律
——主要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3)简单的逻辑方法
——主要指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2.逻辑的性质
(1)基础性: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列于七大基础科学中,位居第二。“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2)工具性:提供逻辑手段和方法;“思维的文法”;《工具论》、《新工具》
(3)无阶级性或全人类性:自古以来,中国、印度和西方都曾对逻辑这门学科的发生、发展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3.逻辑形式的结构
(1)逻辑常项
——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表示思维的形式;
(2)逻辑变项
——表示思维的内容。
注意:逻辑学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
在“所有的S都是P”这一逻辑形式中,“所有…….都是”是常项;“S、P”是变项。
【思维训练题】
(1)有些劳动产品是商品。
(2)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
(3)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湿。
(4)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所以,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5)如果物体摩擦,那么物体发热;物体没有发热,所以,物体没有摩擦。
请同学们指出各例中的逻辑常项与变项。
第二节 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总体上: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与能力;思维创新的前提;理解、论说的基础工具。具体有:
1.可以培养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
2.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自发的逻辑感觉——自觉的逻辑意识——自为的逻辑训练——自由的逻辑精神。
3.有助于提高沟通交际的能力
就是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的能力。能够准确严密地表达思想,论证思想,使之符合准确表达的三个条件:合逻辑,合语法,有说服力。
4.有助于提高整体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批评性思维的前导(问题意识);
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线形与非线形)。
5.有助于获取新的知识
6.有助于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
“不讲道理”,就是不讲逻辑。
7.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编辑工作中的体会)
而对司法工作者而言,学习普通逻辑更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使说话和写文章具有条理性
2.有助于提高论证能力,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3.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推理能力,保证办案质量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1.抓住中心,循序渐进
概念、判断是基础,推理是中心,再进行论证。
2.勤思多练,注重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