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高职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试论高职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日期: 2009-11-19 18:49:56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试论高职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0 引论
   长期以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大痼疾。而国际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证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繁荣昌盛的捷径,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开办以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有职业大学、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和改制升级而成的职业技术学院等。虽然各院校不断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育目标努力,但是在许多院校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仍然离不开传统的套路,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 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理科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工程设计能力的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现能力的,即“技术应用型”的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进行“高等技术教育”。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善于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把设计和方案转化为产品、商品和财富。因此他们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
   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操作技术熟练和组织实施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面向21 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淡化理论,加强实践,适当改变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当缩短理论教学学时,删减技术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增加代表技术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扩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增加独立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动手时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2)建立良好的实践环境,加大力度,建设各个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完善实验实习设备和场地,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制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同时,多开设一些现场教学,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适时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讲座,以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
   (3)加大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正常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本领,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电类专业的“维修电工”、机械类专业的“汽车维修”“钳工”等级证书),获得相应专业的上岗资格,毕业时持有“双证”,以扩大就业的门路。
   2 加强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有一种说法,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英语和计算机的人。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说明英语和计算机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人们所必备的工具。对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应对。
   2.1 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首先应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术,然后熟悉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更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软件设计能力。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培养的不是计算机专家,而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的技术人才。针对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的学习应有所侧重,但一般来讲,学生应能熟练使用操作系统,熟悉一门高级语言,熟悉数据库的基
   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Internet网。
   学校应当提供给学生大量上机时间和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并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同时提供方便的使用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充足的空间去学习、使用和掌握计算机,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2 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是面向世界的中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语种,要想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去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必须掌握英语,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随着国门的打开,有许多进口设备和进口软件进入我国,要想得心应手地使用,就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这里笔者并不强调英语考试证书达到几级,而是强调应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包括在听力、口语、翻译和书写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应用能力,特别不提倡哑巴外语。学校除正常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应该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同时应逐步建立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机制,另外开设一些英语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讲座、英语兴趣小组等。定期请外籍教师讲课,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使学生多一些听和说的练习机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听、说的学习、生活环境。
   3 注重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1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创新,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发展。创新不仅存在于科学和理论层面,而且广泛存在于技术和应用层面。而技术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各行业会从国外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应用系统,有些地方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应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即使在国内的不同企业,也不能按同一个模式应用,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保留合理的部分,改革不合理的内容,要大胆进行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学,一直在家长和老师的“听话,做个好孩子”之类话语的教育下,听话地走完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这种教育造就出一大批勤奋刻苦、基础扎实的学生,但是也扼杀掉了孩子的求知、创新和探索的天性。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能在众多的高学历人员的屏蔽下脱颖而出,首先要发挥高职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其次,在校期间要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尽可能多地培养其创新能力,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不屑于总跟在别人后面吃别人嚼过的馒头,而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要创造各种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科技开发活动小组,由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制作或生产出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体现出优势,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高手”。
   3.2 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必由之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愈来愈快,知识的有效寿命愈来愈短,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愈来愈短,学生在学校积累的知识不可能受用一生。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使之养成爱思考、爱探索、爱研究、爱提问的良好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创新,学会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会学习能使人终生受益。当前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长久稳步发展,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经常给自己“充电”,及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把技术变成产品和财富。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外,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当前知识更新和知识爆炸的年代不断吸取有用的东西,并能从中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 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学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也有很多无奈。对一个高校学生来说不管他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所以他必须经得起成功之喜悦和失败之冲击的考验,做到成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文化和科学素质。当前由于人们对高学历和高文凭的青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多数是带着“高考”失利的无奈心态接受高职教育的,无形中产生了“自卑、空虚”的心理,产生“自弃”或过激的行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加强成才教育,加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使他们尽快走出自己心理的阴影,认识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和高层经营管理者,但是,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拥有熟练的“一技”或“多技”之长,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位置,在服务社会的时候也将展现自己的价值和风采。在校期间,要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
   具有健康的体魄,崇高的理想,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顽强的意志品质,确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律、自爱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良好的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素质。具备这些全面素质的人才不仅能适应就业单位的需求,也能更好的适
   应社会的需求。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各种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能力培养的重点在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对任何专业来讲都是必不可缺的。笔者相信,在国家、政府和教育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高等职业教育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