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制度转型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制度转型

日期: 2006-9-27 4:45:24 浏览: 13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币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低下、人才机制不灵活
企业生命周期过短、决策盲日、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等问题。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民营企业困境的内外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障碍;现代企业制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币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的60%、工业增加值的40%、实现利税的77%、出门额的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 ,年产值增民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民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币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人城乡就业发挥了币要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待加以研究、解决。
一、民营企业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币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下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从“个体”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第二种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第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史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人的“瓶颈”一些部门在行使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了女入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币弱化。
(二)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日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家族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学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人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币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人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币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囚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许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囚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 9 年。北京中关村“电了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五)决策盲日,风险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人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民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日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 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 的经验主义。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人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民营企业困境的成因
(一)内部障碍
1.家长式管理
一些民营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单一的雇佣关系,由此就导致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地位不平等、待遇不公正,乃至相互不信任;且又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证去协调双方的关系。这种所有者与经营者长期共处的“囚徒困境”所形成的“一言堂”,直接制约着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
2.缺乏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体制
一些民营企业虽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存在,但由于受其与生俱来的“家长式”工作作风和“家族式”用人风格的影响,因而所有者容不下来自于所有者之外的声音和行为。有些监督部门如审计、监察及规章制度等往往形同虚设,难以生效。相反,另一些民营企业则因组织部门边界划分不清,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具备、不具体或不完善而造成部门之间配合差,工作相互推诿,各自为阵,职工之间不信任、不同心,整个企业缺乏民主、团结、进取、创造的企业精神支撑和爱岗位、爱企业、爱学习的企业文化环境。还有些民营企业机构更替频繁、人员变动过快、制度花样百出,让人难以适从,给人不安稳感,造成企业在员工和公众心目中难有好印象。
3.发展思路不清晰
一些民营企业所有者要么将经营范围任意扩大、经营战线随意拉长而不顾自身实力条件和市场需求,乱铺摊子、乱上项目、乱闯市场;要么对其所经营的现有业务缺乏战略眼光和前瞻能力,忽视知识更新,抱残守缺,没有从长远发展角度去及早规划和准备,不从市场找顾客、不随顾客创业务、不依业务竞市场,从而导致其业务做不大、其经营忙还乱、其管理难奏效;要么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式经营。缺乏经营的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么热衷炒作市场或迷信什么“策划大师”、“某某模式”,不是靠踏实的经营作风和务实的经营思想去开拓市场、壮大企业,其短命的下场可想而知。
4.利益分配矛盾重重
由于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性、规范化,其决策机制又不健全,因而在涉及对人的职位安排和福利待遇发放等方面的利益分配上就表现出相当的“长官意志”。
5.思想观念严重滞后
一些民营企业所有者尤其是决策者不是靠企业实力和自身素质维持企业生存发展,而是靠拉关系、走斜道、找优惠、钻空子来经营管理企业。一些民营企业领导者只注重利己”而忽视“利他”,只追求短期效益而不谋求企业长远发展。发展思路不清晰。一些民营企业所有者要么将经营范围任意扩大、经营战线随意拉长而不顾自身实力条件和市场需求,乱铺摊子、乱上项目、乱闯市场;要么对其所经营的现有业务缺乏战略眼光和前瞻能力,忽视知识更新,抱残守缺,没有从长远发展角度去及早规划和准备,不从市场找顾客、不随顾客创业务、不依业务竞市场,从而导致其业务做不大、其经营忙还乱、其管理难奏效;要么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式经营。缺乏经营的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么热衷炒作市场或迷信什么“策划大师”、“某某模式”,不是靠踏实的经营作风和务实的经营思想去开拓市场、壮大企业,其短命的下场可想只看重数量扩大外延发展式的规模经济而轻视质量提高内涵扩充式的知识经济,只顾惜自身的政治地位而不潜心实现企业的市场价值。一些民营企业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要么只顾眼前个人利益不遵纪守法,要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么不满现实自暴自弃。一些民营企业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在经营理念上又缺乏诚实守信,自己束缚了手脚,难以求得发展壮大。要改变这种状况,既有赖于民营企业高层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及其正确引导,也依赖于民营企业职工自身的观念转变、思想改观和素质完善。
6.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济合同意识、正当竞争思想、税法知识、环保意识和守法经营观念等,使其生产经营要么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不知,要么遭受别人侵犯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无奈。外部障碍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保护个人产权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缺乏对民营企业物权、债权的完整规定;对民营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已有的依据也难以真正落实;民营企业业务核算、会计监督、税额核定等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或虽有一些规定,但彻底执行却不得法、不得力,人为性、随意性较大;与发展民营企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尚未形成体系,而现存的有些规定的口径尚待统一规范。这在市场经济秩序不很规范的当前突出表现为一种靠人际关系经营、向政府要政策立市、钻法律空子创业。市场竞争体制难以规范。一些“七站八所”等行政执法机构只顾收费罚款,而不向企业提出整改措施、出示具体依据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借此吃、拿、卡、要、压;某些依附于政府主管部门的中介机构,凭借行政授权强制“服务”,向企业收取高额费用;一些单位和组织更是经常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以此作为维持聘用人员的日常开支、增加自身福利、抬高自身名誉的一个重要来源。"经营范围领域不充分。民营企业发展至今,依然大多局限于第三产业,且又主要集中于流通和饮食等服务行业。另一方面,目前的民营企业主要属劳动密集型,而知识密集型民营企业不多。
(二)外部障碍
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保护个人产权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缺乏对民营企业物权、债权的完整规定;对民营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已有的依据也难以真正落实;民营企业业务核算、会计监督、税额核定等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或虽有一些规定,但彻底执行却不得法、不得力,人为性、随意性较大;与发展民营企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尚未形成体系,而现存的有些规定的口径尚待统一规范。这在市场经济秩序不很规范的当前突出表现为一种靠人际关系经营、向政府要政策立市、钻法律空子创业。
2.市场竞争体制难以规范
一些“七站八所”等行政执法机构只顾收费罚款,而不向企业提出整改措施、出示具体依据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借此吃、拿、卡、要、压;某些依附于政府主管部门的中介机构,凭借行政授权强制“服务”,向企业收取高额费用;一些单位和组织更是经常对民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以此作为维持聘用人员的日常开支、增加自身福利、抬高自身名誉的一个重要来源。
3.经营范围领域不充分
民营企业发展至今,依然大多局限于第三产业,且又主要集中于流通和饮食等服务行业。另一方面,目前的民营企业主要属劳动密集型,而知识密集型民营企业不多。
三发展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实践证明,民营企业要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 ,就必须突破家族制管理模式的束缚,引进市场竞 机制,克服自身存在的责、权、利关系不清的弊端, 逐步实现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就目前的情况看,民营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一)建立集体决策机制,使高层管理者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仅 靠企业主对企业的发展作出决策不免带有很大的随意 性,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 响"而建立健全的集体决策机制,既可以使企业的决 策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又有利于调动高层管理者 的积极性,强化企业对他们的认同感,从而增强企业 内部的凝聚力。
(二)实行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吸引和重用非家族集团的优秀人才
能否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中 来,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建立有效的培育和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是企业 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在信息社会,人是社会 生产力中最宝贵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之间 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 用人制度是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可靠保证。
(三)在明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民营企业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引进竞争机制
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国民营企业面临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因 此,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企业的最高管 理者必须转变观念,在引进优秀人才之后,应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真正做到人尽其 才、物尽其用、优胜劣汰,突破家族制的旧式管理模 式,使民营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四)建立健全的劳动制度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与企业 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加强对企业员 工管理,建立合理的员工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福利、保险和劳动保障等制度,也是实行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将员工的个 人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是实行企业正常运转的可靠保证
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 不仅是国家加强企业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因此,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才能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和民主制度
民营企业的组织制度建设离不开我国的国情。因此,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监督机构和民主制度,除了建立股东会、 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外,还应建立工会、党团组织、 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和机构。这不仅有利于员工在企业内部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还有利于发挥党 员和团员的骨干作用和政治优势,保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能够顺利地进行。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民营企业从总体上走出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之后,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不相适应的矛盾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企业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便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企业内部责、权、利关系没有理顺而造成企业效益低下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过程中,加强对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明确界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享有的与财产相关的各种权利,真正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使市场机制在企业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J].经济问题探索,2002(6).
[2]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J].南方经济,2001(1).
[3]何振国.社会主义与私营经济[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厉以宁: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制合作企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张厚义,明立志: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吴芬清,蒋志飞:大突破——中国民营经济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