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日期: 2013-2-16 23:44:5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中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基地更是培养人才场地的直接之处。传统与实现的差距决定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基地在建设与管理方面都存在着的问题。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改变实习基地现状是最佳良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建设;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业呼唤着复合型、具有实战能力的职业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正是肩负这种使命——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建立在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缺乏系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改进专业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了刻不容缓之急。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本文是结合本人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负责人多年的观察和经验,分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权责分明、长期有效、有资金保障的实习制度,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经验欠缺,缺乏统一管理。
首先是学校对建设和管理实习基地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实行“放羊式”实习方法——让学生回所在地或通过个人途径自行联系实习。有的建立了实习基地,但却流于形式,没有全面实施签订的实习协议。很多学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鉴定制度,往往是一张实习鉴定表了事,专业教师对学生实习动员工作、指导工作也不充分。实习时间设置也有待改善,实习时间过度集中,接收企业不堪重负,而且周期较短,实习生往往刚进入角色,实习就已结束。
此外,大多数企业没有把接待实习生的任务确定为常规工作,视接待实习生为负担,再加上实习人数不断增多,办公设备紧张,怕实习生“惹事”等,很少有企业主动招聘实习生,“实习单位难找”已成为众多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
(二)校企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
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合格人才,从而双方都可能只考虑自身的目标,不会考虑双赢双收。在现实中就存在着:尽管有事实的协议,但双方“貌合神离”,各自为战,一切皆从利益出发。一些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倾向于社会聘请,不愿意“订单”培养,即使签订了“订单”合同,但也是短期的多,长期的少。而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节约成本,想尽一切办法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而实际上大多都是“一厢情愿”;一方面给企业实习经费,一方面“乞求”工人师傅传授较多的实践经验给学生,而企业担心因实习生没有实践经验而影响了正常生产,大多消极被动,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与企业生产模式的矛盾。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是“两阶段”模式,即前期在学校学习,后期(通常安排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实习。这种模式意图让学生在第一阶段通过在校学习,基本掌握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第二阶段的企业实习中,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和丰富化。但这种培养模式自身所存在的弊端限制了企业实习作用,因为实习时间短,一方面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没有达到巩固专业能力的目的;然而一些非专业的关键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大量的工作经验,通过学习、思考、与他人协作等方式才能形成,这也需要保证实习时间才可能实现。由于学生从开始工作到适应工作有一个过程,那么实习时间短,导致了学生刚适应工作,即将取得效益的时候,实习就结束了,明显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而之前企业投入的培训精力与费用也随之付诸东流。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立法是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有力保障。
我国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草案)》中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经贸政策、投资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说明了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加大投入,但是,目前实施的财政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对于职业培训的补贴也没有相应的,特别是长期补助的规定。学校推行实习基地,社会也应该承担教育的责任。所以,对于接受实习生的企业,国家应该在税收上、在资金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另外,要明确学费里面专门用于推进学生就业的经费,包括学生实习在内的费用。国家、学生、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可以减轻学校推行实习基地的资金压力,促进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的“订单式”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中职院校确定契约关系,联合培养特定岗位要求的人才,且学生毕业后按照契约约定,到该用人单位进行就业的教育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中职教育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搭建了平台,找到了途径。当然本文认为“订单式”培养模式绝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合作,而是指校企之间的深入持久的广泛合作。合作双方要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一方面企业可定期派领导或具有丰富经验的师傅来学校,给在校生培训企业文化,指导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去企业给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带去最新的行业信息。总之,“订单式”培养模式就是要利用企业与学校的各自优势实现共赢。
(三)校企共同投资的实习基地可以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对外经营。
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把那些行业、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利用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的现有条件,和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管理经营,既可安排本校学生和本企业员工实习和培训,同时也可接纳外校学生实习,甚至面向市场开展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这样的实习基地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效益,甚至能够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必定会乐于参与,从而达到共赢。
(四)实习基地建设要适应学生专业成长的需要
  实习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环节,而且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实现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目的。
  1.目标转变的需要。教师的成长过程都是从学生、准教师到合格的教师。而在教师教育专业化条件下,教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说明我们的教师教育与社会要求存在差距。而这些差距正是来自实践过程的不足,这也就导致了“专业教育”培养出不够专业的学生的结果。因此,由预备教师到合格教师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无疑阻碍了其专业发展,这就给我们的实习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专业情感完善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教师职业情感有较高的要求,分不同的层次。教师职业情感以职业道德为底线,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生情感的相互悦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互相认可、互相欣赏的稳定的心理结构,是比职业情感更高的情绪体验,即专业情感。专业情感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特性,找到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同时也要使学生因感到教师的关爱而悦纳教师。教师的教育理想,是在教师专业情感的指引下对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步骤的规划和憧憬,这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所有的一切离开了实践、离开了对实际工作的体验、离开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探究和热爱、离开了师生之间充满愉悦的智力交流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3.实习过程与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与当下教师教育的实际培养目标的反差,集中反映在教育实践环节的缺失。一方面是教育实践的过程不能把专业知识内化为教育实践能力,使能力和情感形成滞后于理论;另一方面,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高等教师教育的理论教学中,使理论教学成为无源之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强化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与基础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变一次性的终结性的教育实习为过程性的实习。
(五)加强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制度。
在对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问题上,责权明确、平等协商、共同育人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为此,应坚持管理的法制化,用协议来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也就是说,每一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都要签定协议,明确诸如实习期限、实习待遇、学生的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及对学生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等问题的规定,以保证实习活动顺利完成。根据已做的工作和已有的经验,我认为,实习基地管理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
1.明确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有关系部的职责
(1)订立管理制度。关于这一点,国内各中职院校的认识是比较统一明确的,为了保证实习基地教学的顺利实施,基本上都订立有针对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涉及的是实习基地建立的原则、条件、要求,以及管理方案、经费投入、协议签订等内容。
(2)教学目标。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各行各业的具备基本技能的劳动者。因此,中职院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也要以此目标和出发点,设计出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实习基地。
(3)教学方案。实习教学方案要依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或有关的行业人才标准,由行业专家、工业顾问和有关学校共同制定,形成不同要求、不同人才层次的成套培训计划。理想的教学实习基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互动模式。
(4)教材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的教材应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实行“活页教材”。一方面注重实例的操作练习;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观念和技术,随时将新的技术和知识补充到教学中来。
(5)管理人员配备。对于规模较大的校外实习基地,配备工作能力较强的专职管理人员是必要的,他们不仅要做好基地内部的行政及教学管理等工作,还要负责基地后勤维修及对外联络工作。对于一些只能容纳1—2个班级实习的小规模实习基地,这些工作由带队教师兼任即可。
(6)师资队伍建设。实习教师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实习教学工作,精心设计实习教学过程,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所以,职业技术教育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7)教学评估。有效的评估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习基地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估应该是不同级别的国内乃至国际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要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估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手段。每次实习结束都要对学校、媒体、实习生各层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以资后鉴,不断改善。
2.基地管理人员的工作
基地管理人员或实习带队老师是身处一线的指挥员,对院校实习计划能否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切实抓好学生工作管理。从学校到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能以正确的心态投入实习生活之中。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心态不好,比如有的学生就认为基地远离学校,老师少,监管力量不足,松散一些无所谓。这就要求基地管理人员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改变这些不良的心态,使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遵守纪律,保证安全,真正学到东西。 
(2)理顺校外实习基地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主要涉及的是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基地与合作方的联系,以便保证合作顺利进行,有时还可能得到意外的支持。一方面加强基地与学校教务、学工、后勤部门的联系,使得基地在教学、纪律、学生往返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中,始终做到有条不紊的进行。
(六)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举。
《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的衔接”。这对非学历教育应侧重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培训起到了政策导向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应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即推行多证教育,如会计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贸单证员等。另外在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进一步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根据用人单位需要随时调整课程设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努力为企业真正用得上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实习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显得格外的重要和紧迫。只有提升对实习基地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注重校企双方的沟通,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才会建设出优质的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时才能感受到、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为他们成才作好铺垫。多年来,在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完善实习基地的管理方面,尽管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总之,如何让实习基地发挥更好的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工作。
【参考书目】
  [1] 何伟、沈晶: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几个问题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2).
[2]李平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3] 王俊东,冀满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李心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5]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