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普通砖混房屋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普通砖混房屋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日期: 2012-5-18 23:41:1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孟良

【摘要】对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较常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在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适宜的做法,可供一般设计人员进行自检时参考。
   【关键词】砖混房屋 结构设计 技术措施
   Structure Design of Common Brick-cement Buildings
   Liu Meng-liang
   (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ses detailedly the problems with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common brick-cement buildings and the technical measures commonly applied, which are practical and concrete in many aspects and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of designing.
   Key words: brick-cement buildings; structure design; technical measures
  
   普通砖混房屋造价低廉,特别适宜建造象住宅、办公楼等这一类不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建筑,因此量大面广。但由于砖混结构设计简单,因此也常被设计人员忽视。本文是作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砖混结构的设计内容、难点和注意事项,尝试寻找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具体内容如下: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各功能的房间的活荷载取值、风荷载的取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应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
   2.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板缝尽量为40,现浇板带留在靠墙处。宜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
   2.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钢筋直径不宜小于φ8,以防在施工中被踩坏。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2.3、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宜采用现浇楼板。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伸缩缝,钢筋不断。
   2.4、现浇板的配筋可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其它用φ8@200。
   2.5、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
   2.5.1、圈梁要浇圈闭合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隔一定距离将截面加强。注意圈梁(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搭接及锚固长度。
   2.5.2、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时,应将构造柱伸至基底。较大洞口两侧宜加构造柱(2.4米以上)。
   2.5.3、圈梁、构造柱纵筋宜采用HPB235级钢筋。
   2.6、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剖面详图。
   2.6.1、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施工困难。
   2.6.2、阳台的门联窗处窗台宜使用轻质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装修时能被业主凿掉。
   2.6.3、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当顶层阳台的雨罩为无组织排水时,雨罩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挑板配筋应留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被踩弯。
   2.7、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3.1、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2、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原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1.5至2倍。
   3.3、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降低标高。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3.4、基础底板混凝土等级不应小于C20,不宜大于C30,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中的基础混凝土采用C25是适宜的。
   3.5、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总沉降量,在地基不均匀地区,应控制沉降差,砖混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且不易准确计算,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3.6、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的基础图。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
   4、楼梯详图
   4.1、楼梯设计时应注意梯梁下部尽空,以免碰头,这是建筑设计人员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常没有留足梁板结构的高度。
   4.2、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严禁配置内折角钢筋。
   4.3、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采用梁式楼梯较为经济。
   5、梁、柱详图
   5.1、梁上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5.2、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5.3、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靠近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剪扭,并应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5.4、有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
   5.5、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5.6、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应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挑墙。
   5.7、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还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
   5.8、梁腹板高大于或等于450时,应加构造筋,间距不大于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
   6、关于墙体问题
   6.1、楼梯间的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的通长筋,9度时,在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
   6.2、为防止顶层墙体裂缝,可采取如下措施: 保温层聚苯板由45加厚。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时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聚苯板。圈梁加高, 纵筋直径加大。架设隔热层。顶部山墙全部、纵墙端部(宽度为建筑宽度B/4范围)在过梁以上范围加钢筋网片。
   6.3、构造柱至洞口的墙长度小于300、小截面墙(﹤600)如窗间墙等应采用混凝土,否则难以砌筑或受压强度不够。
   7、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7.1、雨蓬、阳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倾覆,挑梁入墙长度为1.2L(楼层)、2L(屋面)。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
   7.2、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楼面梁一般应设置梁垫。支承在独立砖柱上的梁,不论跨度大小均加梁垫。与构造柱相连接的梁,进行局部抗压计算时,宜按砌体抗压强度考虑。梁垫与现浇梁应分开浇注。局部承压验算应留有余地。
   7.3、较高层高(5米以上)墙体的高厚比不能满足时,可增加一道圈梁。
   7.4、跨度超过6米的梁下240墙,应加壁柱或构造柱。墙上梁体跨度不宜大于6.6米,超过时应采取措施,如采用小于墙宽的梁垫,梁垫与外墙相平,以调整集中力的偏心。
   7.5、当采用井字梁时,周边一般做加大截面的边梁并与构造柱连接。
   7.6、注意配电箱的位置,防止配电箱与洞口相临,如相临,洞口间墙应大于360,并应验算其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加一大跨度过梁或采用混凝土小墙垛。严禁电线管沿水平方向埋设在承重墙内。
   7.7、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其抗剪强度,或按开洞板计算。
   7.8、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
   7.9、上下层洞口错开时,过梁上墙体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过梁所受荷载不应按一般过梁进行计算,并应考虑由于洞口错开形成的小墙肢的截面强度。
   7.10、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构造柱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得直接锚入顶层圈梁。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出屋面的烟筒四角应加构造柱。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论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高截面圈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圈梁。
   7.11、在地震区不宜采用墙梁,因地震时可能造成墙体开裂,墙和混凝土梁不能整体工作。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设计,梁上墙体计为荷载。也不宜采用内框架。
   7.12、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体量较大,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中间结构的楼、屋面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7.13、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其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混凝土仅为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C]《结构专业技术措施》
   [2] 罗国强、罗刚编著[M]《建筑施工中的结构问题》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3]文中提及的各类规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