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机化发展之路

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机化发展之路

日期: 2012-5-16 17:41:3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 针对国家支农惠农力度的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的逐年增多,农业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农业机械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趋于健康持续发展的实际。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机械是农业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由于近年来农机的燃料成本、使用成本不断攀高,农民急切希望使用既满足用油经济低排放的要求,售价又相对合理的农机产品。低碳农机的概念呼之欲出。为此,通过论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之间的平衡关系,简要论述了未来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农机 发展方向
   前 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曲折艰辛过程,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相比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而言,农机化生产是一种高投入的资源型、规模型生产,它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与此同时,粗放的机械化生产制造和低效率、高能耗的作业方式也消耗了大量钢材、石油等资源,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
   “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等新名词、新概念与新政策被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出,随之成为全球热点。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既然传统农业是低碳经济,而现代农业则是建立在石化能源基础之上的“石油农业”,那么,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寻求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之间的平衡点,将成为未来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1、低碳的简介
   1.1低碳的概念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1.2低碳的历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2007年3月,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所谓“后京都”问题是在内罗毕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上的主要议题。
   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2009年l2月7日~19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达成了无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 《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会议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
   2、低碳经济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2.1低碳经济的提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专家小组发布的《2007年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增无减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凸显.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面对如此令人堪忧的发展前景,各国都对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并对能源的利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背景下,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CO2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0% ,2050年减少60%左右,建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2.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低碳经济就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意味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就是希望以最少的碳排放量.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低碳经济概念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2.3低碳经济的意义
   按照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的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将进一步增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结论表明,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人类活动引起了温室气体积聚效应。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解决或缓解.那么气候异常、早涝洪涝频发、淡水日益缺乏、粮食产出受到威胁、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灾难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因此,减少碳的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唯一的出路。改革开放3O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8年~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 7% 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252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资源能源短缺及气候变化等问题 这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制约。
   3、低碳农机是中国农机的必然选择
   3.1走低碳农机道路的必要性
   首先,走低碳农机道路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现实要求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走低碳农机化道路是我国建设现代可持续农业,确保经济安全的需要。再次,走低碳农机化道路是我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更是农机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3.2当前农机发展的突出问题
   (1)不断增长的高能耗使资源能源难以为继;
   (2)低水平重复建设,机器浪费巨大;
   (3)农机行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业化标准水平;
   (4)政策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5)农机研发制造水平落后,售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3 走低碳农机化道路的紧迫性
   (1)焚烧秸秆、不当的农业耕作、废气排放等引发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2)不科学的畜、禽、水产养殖导致环境污染;
   (3)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是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健康受到影响;
   (4)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遭遇“绿色壁垒”;
   (5)特大干旱不断发生,水污染,地下水漏斗,暴雨洪涝,酸雨频发…水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4、走“低耗节能”的农机化道路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22×108kW,各类机械耗油总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地块分散、作业时间短、机耕道年久失修、农技人员操作水平低等原因,造成了机械作业效率低,大量能源浪费。因此,农机化未来的发展,首先必须要着眼于发展低耗节约型农机,进一步推广先进适用、经济节约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4.1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型能源
   农业和农村能源的开发领域十分广阔,如生物能、风能和太阳能都是可持续的、清洁的能源,农业生产应尽可能地采用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等,同时,积极开展生物柴油的研制,降低机械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4.2抓源头节能
   抓源头节能,就是要从农机的研发、购买、使用维护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在研发设计方面,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进行高性能、低能耗的农业机械设计。在购机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经济的机具,优化机具配套比例,有效防止机具长期闲置和“小牛拉大车”现象的发生。在使用维护方面,要对机手进行正确的规范操作培训,加强对农机状态检测,防止机械老化与超期服役,不断降低农机在生产使用中造成的燃油浪费。
   4.3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农机利用效率
   鼓励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积极修缮田间机耕道、实施固定道作业;探索建立集约化农机服务组织,实现农机资源整合,油料能源节省,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5、走“环境友好”的农机化之路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正是有鉴于此,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领导人纷纷表态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保护地球环境。因此,开发研制环保型农机产品,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必将成为今后农机化发展的趋势。
   5.1农机减震降噪
   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分贝振动声,既带来噪声污染,又使得驾驶人员容易感到疲劳,带来机械操作安全隐患。在机械研制时,应当重点控制降低发动机振动及其他一I二作部件磨合时产生的声音。
   5.2降低有害气体排放
   农业机械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和人的危害相当大,特别是对农机操作者。通过技术改进,完善柴油机排气处理系统,降低了排放有害气体颗粒含量。同时,建立农业机械排气污染物监测防治中心,加强防治排气污染物的监测防治与监督管理,对农业机械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农机排气污染物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
   5.3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lO8 t,其中的50%可作为能源使用,可折合1.5×108t标准煤。发展农作物保护性耕作,可以避免作物秸秆燃烧产生的“滚滚狼烟”,防止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农作物秸秆可以综合利用,例如作为动物饲料、菌类基料、T业原料等;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保墒条件,提高土壤生产力,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秸秆还可以热解气化成沼气,成为清洁型燃料。
   6、走“高端智能”的农机化之路
   面对现代精准农业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机化高端智能不仅可以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还能有效地降低我国出口农产品中劳动力所占的成本份额,提升竞争优势。
   6.1科学立项强化自主研发和科技转化能力
   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进行机械智能化研究。如澳大利亚推出一种能识别莠草的喷雾器、法国科学家开发的摘苹果机器人、英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可代替人或犬放牧羊群的牧羊机械狗等。应积极借鉴国外这些先进传感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提高改进,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型高端智能机械产品,确保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步入自动化、智能化阶段。
   6.2结合“3S”技术发展农机化数字信息系统
   “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将使系统指挥调度达到数字化、科学化、最优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只要把以前相关农机信息输入计算机,就可在计算机上查询到某一区域的基本情况(如施肥量、施药量、种植作物品种及产量等)。通过卫星遥感系统,可以估算作物产量、采集数据、自动调节温湿度等;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时动态监测作业机车运动状态,并及时反馈到农机指挥系统,便于对机车进行统一调度。
   农机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前提下,实现农机化节约、环保、智能型水平的提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要着力于未来,发展节约、环保、智能型农机化,替代和改变传统落后的、资源浪费犁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循环农机化发展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