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导游用语的艺术技巧

导游用语的艺术技巧

日期: 2011-9-22 20:36:02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婷

    内容摘要:导游是现代窗口行业之一,在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导游语言运用也是普通话推广及运用中的一块重要领地,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就导游语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讲解中运用普通话语言艺术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导游语言的规范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导游 语言 问题 探讨
  
  导游语言,是导游在旅游活动中使用的主要交际工具。导游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学海网(www.xuehai.net)广义的含义包括所有与旅游活动相关的语言,即相对静态的书面语言和交际过程中动态的功能语言;狭义的含义仅指导游辞,专指导游人员引导旅游者参观时运用的讲解语言。本文探讨导游讲解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在讲解中运用语言艺术问题。
  一.导游讲解中的语言问题
  现代语言学中,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导游口语也是其实现服务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导游人员驾驭语言的能力越强,口语运用得越好,游客就越容易领悟,信息传递的障碍就越小,导游服务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导游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做好导游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从导游语言的现实运用过程来看,导游口语具有“快、急、难、杂”的特色。因为现场性强,使得导游在讲解用语中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导游讲解语言不规范。
  普通话的不标准,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虽然导游在考核中一直对语言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导游的普通话水平却一直得不到整体提升。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各单位注重导游全面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对业务能力的偏重。但在导游服务中确实存在许多语言问题。比如,有导游讲解时给游客介绍景区的大体方位,总习惯于说“向上走”,“往南下坡”等。这含混模糊的表达,会造成游客的诸多不便。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一般都是陌生的,尤其进入山林或景区后,很难辨清方向,对上下、南北等,根本弄不明白。从语法的角度说,上下必须有一定的参照物,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南北也必须有一定的标识作为判别。这样的方位指示,只会让游客无所适从。
  (二)导游讲解语言中的无意义用语。
  许多导游习惯使用生活中的一些无意义的表达用语,使讲解语言零碎而??嗦。主要表现为喜欢说废话、滥用新奇词汇、不恰当的夸张和语言琐碎等。这些是导游语言运用中出现得最多又一直被忽视的语言问题。
  所谓废话,就是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带出来的无意义的没用的话语。这些话语对于表达语义没有任何的作用。一些导游员在与旅游者交谈或进行讲解时总是喜欢说“当然啦”、“就是就是”、“然后然后”等一类的废话;还有些导游在交流中使用“你认为怎么样”、“不是我说你”等语句频率较高。这样的语言,作为导游人员自身是无法意识到其毫无意义的,但这会影响到讲解效果,甚至引起客人的反感。有些新的词汇如“酷”、“爽”,包括港台的一些时令用语“哇塞”等。
  夸张用语本是一种语言艺术手法,其目的是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有时使用适当的夸张,可以起到较好的突出事件“新”“奇”的效果,但如果成为一种用语习惯,那就会适得其反。有的导游经常使用“非常非常”、“绝对绝对”、“最最重要的是”等语句;还有的导游为了证实所讲述事实的权威或景点的特别,会使用“经专家论证”、“世界上绝无仅有”等语句,也不顾及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导游讲解中这种语言用得太多使游客的新鲜感逐渐消退,甚至会引起腻烦。有些导游的语言过于琐碎,抓不住重点,说话不分主次,平铺直叙,又缺乏生动,淡如白开水,结果使得游客或交谈对方茫然无措,枯燥乏味。如有的导游经常使用“另外”、“还有一点”等随意提起另外一个主题,显得讲解头绪杂多,没有层次感,思路不清晰。还有的导游用“然后”、“别的说法”等,擅自夹杂许多细小的、琐碎的观点或道听途说的事件,使得交谈或讲解的主题隐没在细碎之中,让游客该听的、想听的听不到,不该听的听了一大堆。 学海网(www.xuehai.net)
  二.导游讲解语言问题原因初探
  导游的语言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导游在带团过程中,大部分是做地方陪同或全程陪同。笔者见到的许多导游,在工作时都习惯使用方言。尤其在作全陪时,导游与游客之间,也许出于融洽关系的目的,也许出于交流方便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用的是游客所在地的方言。地方导游也较多的用带浓厚地方方言色彩的普通话与游客交流甚至讲解。从表面看来,这只是一个语言习惯的问题。但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和语言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如何转变语言观念,如何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水平,如何展示祖国优秀的文化的大问题。作为旅游工作者,应该担负起传播祖国文化的重任,更应该注意学好普通话,做好传播人。
  其次是相关部门和行业的重视程度问题。最近已经有许多学者专家意识到了旅游行业的语言问题,笔者看到市面上的有关导游语言的专著越来越多,甚觉欣慰。但是在旅游行业中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在旅游行业中需要始终保持学普通话的热情。旅游人如何传播文化,首先要掌握传播的工具——普通话。旅游行业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对导游和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管理,每年都导游员必须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但从来都没有对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技巧的内容。规章制度的条款中有对导游的工作程序、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作的要求,唯独没有对工作语言的要求。当然,在一般的面对陌生的游客时,导游出于交流的需要,都会使用普通话。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有意识的去注意语言的得当、优美甚至正确,导致许多导游在平时说话风趣幽默,讲解时结结巴巴。不是内容不清楚,知识不全面,而是在方言转化为普通话时出现了问题。平时不重视,用时必然不顺口。
  三.导游语言运用技巧探究
  要解决导游讲解语言的问题,首先导游必须在平时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多注意用词造句,使语言表达完整而自然。汉语中的词汇是丰富而多彩的,导游员要有心地去学习使用更多的词汇,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表达能力,便讲解更加准确而绚丽多姿。对于琐碎用语和夸张用语,除了讲解过程中做到有根有据、言之有物外,还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和精当,使语言表达简明扼要,尽量使口语简短化。
  其次,导游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语音训练。导游人员结合普通话和文化知识的学习,灵活运用普通话中的音高、语调、语速等技巧,修饰自己的语言。
  导游在讲解或同游客进行交谈时,说话的声音既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有聒噪之嫌,太低又显得不够热情。一般来讲,导游在讲解时主要要根据内容来调节自己的音量。对于重要的内容,行程中的景点或必须要予以强调的信息,要加重音量加强游客对信息的印象。语言的语调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导游在讲解和与游客交谈中使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的同时,还可以避免语言的单调。导游与游客在旅游行程中建立起来的友情,在致欢送词时要用离别来结束,这时语调可显得沉着,稳重而庄严,表达一种肯定、感激、期待之情。
  一般而言导游说话的语速不能过快或过慢。但在讲解中,恒定不变的语速也会使游客听起来觉得乏味。根据不同的讲解内容和对象而适当改变语速,对导游讲解的效果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游客如果是老年人,语速应适当放慢,而对年轻人则可快些。停顿能突出说话的节奏感,能更好的吸引听众。在导游讲解中适当的必要的停顿有助于提高导游的效果。
  再次,导游还应该多运用雅俗共赏的语言。导游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多积累新奇巧妙的民间俗语和与景点相关的古典诗词或名人名言等。在讲解时适当的点缀俗语,既能起到恰当展示本土民情特色的作用,又能增强游客对当地民俗风情的了解,当然能提高游览的兴趣了;而导游如果能吟诵一些与本土的景点或名胜相关的古典诗词,一定也会令讲解增色不少。在加深景点色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展示了本土的文化别趣,名人效应也不可忽视。作为一个景点,游览的价值无外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二是风景。而无论是文化还是风景的出名,都离不开一定的宣传。宣传时的名人名语具有无法想象的说服力和号召力,有的甚至以一文流芳百世。如岳阳楼和滕王阁,本都不是以风景的秀丽著称,而都是以名人的诗文传世。由此名人名言名作名篇也就成为导游的必须知识储备了。 学海网(www.xuehai.net)
  导游要灵动、活泼、巧妙、敏捷、随机应变地使用语言,克服口语运用中的语法和表达方面的问题,体现导游讲解的文化传播作用和美感描述价值。俗话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导游员在讲解中特别要注意语言的正确使用,用得恰到好处,能将一般的景点讲解得妙趣横生,令游客流连不已,反之则会令景致黯然失色。作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导游,应力争创造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的语言氛围,最终实现导游语言的艺术化,达到用美的语言说美的江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导游语言概论》韩荔华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年10月版
  2、《职业口语》张少华 郑泽宏 主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3、《导游带团艺术新编》 蒋炳辉 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年版
  4、《普通话教程》 朱道明 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