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日期: 2011-5-3 17:20:48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程海波

【关键词】  巴班斯基;教学理论;中医内科学

巴班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学理论家。他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方法,从整体上对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创立了一个以科学方法论为思想基础、以“最优化”为核心内容、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努力方向的新教学论思想体系,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至今,对于我们的教学改革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医内科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其内容陈旧、方法简单、手段单一,考试又是以考察课本上的知识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学海网(www.xuehai.net)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满足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以记忆为主,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临床思维能力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与临床实践工作脱节。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我们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论,把现代教学理论与传统中医教学相结合,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应用到《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实践之中。

  1  教学内容最优化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分,要使教学内容具体化,考虑讲授的逻辑性和顺序性,而且还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内容。中医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正是由于它的疗效好,而被人们所接受,故沿传至今长久不衰。这就需要我们后人将这一传统医学继承下来,不断发扬光大。因此,教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前人及名老专家的治疗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辨证治疗方法的同时加以继承,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读中医经典著作,追溯古代医家临床思维特长和对中医理论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理论,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及时穿插一些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使中医理论与科研、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并增加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开拓了视野;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医学模式已从原来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环境模式,治疗也正在逐步由医-病-药(手术)的治疗模式向群体-保健-预防的主动参与模式转变。面对这样的变化,《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就中医内科的病证来看,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病证,如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名,教师可以直接采用现代医学的病名,结合近代中医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讲述。如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等都是目前社会发展、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所造成的常见疾病。教师进行这方面教学内容的改进,不仅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有益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兴趣。

  2  教学方法最优化

  教学方法是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配合,使这种配合能在规定时间内最有效地解决面临的任务[1]。

  病案式教学法是适合《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留出学时,选择与所授内容相关的临床病案,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后,阐述对病案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判断,教师及时评价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给学生讲授知识,而在于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师要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活动为基础,并基于学生的反应采取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的教学策略。

学海网(www.xuehai.net)

  PBL教学被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指在医学教学的临床前期课程或临床课程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即教师首先将患者的一般情况告知学生,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诉,使学生对患者的病情形成最初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围绕最初印象讨论形成以若干问题组成的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方案,在讨论时教师巡视参与,诱导讨论深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新问题。在收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问诊和体检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加以分析,将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总结、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重点围绕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最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引入PBL教学,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教学手段最优化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医内科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的传统模式,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发生深刻变革。多媒体以其巨大的承载力,使学生的视听器官得以延伸,思维空间得以扩展。多媒体直观性、鲜明性、动态性、形象性的优势,使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用文、声、图等形式表现出来,并结合病例讨论的场景,拉近理论与临床的距离,使《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得以补充和升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中医内科学》中的许多病证都具有典型的特点,直观性较强,皆可录制下来,借助声音、视频、文本等综合应用,使学生看得见、听得懂,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注重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  评价方法最优化

  巴班斯基指出,要选择最优化的评价方法,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而考试就是检验教学过程结果的重要手段。考试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可以改革过去一张卷、一支笔的考试方法,实行多指标定量评价。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临床能力、课堂发言和病案讨论等方面。理论知识的考核既要有知识型问题,又要有技能型问题,尤其要增加技能型问题的比例,以考核学生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型问题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前后贯穿及横向、纵向的联系能力。临床能力测试包括运用四诊手段收集资料的能力,如体格检查是否规范、熟练,辨证分析是否全面、正确,诊断、立法、处方是否准确、有针对性,病历书写是否规范,中医术语运用是否恰当等。另外,平时课堂回答、讨论问题、出勤情况等均计入考试成绩。各种考试方法的综合运用,改变过去学生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试卷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结语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建立在辩证的系统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它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统一的整体。所以,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我们也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改革与优化,争取使《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中医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超宇,刘 妲.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启示[J].开封大学学报, 1998,(1):72-74.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