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农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初探

农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初探

日期: 2009-2-5 0:26:12 浏览: 16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宋艳梅

农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理论课枯燥难懂,以致不愿意深钻,那么,如何讲好专业基础理论课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四种方法。
一.激发兴趣
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初入职中,学生对专业课难以产生兴趣,学习较被动。要搞好专业课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爱农村、喜农业的思想感情。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教育,介绍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发展趋势,组织学生观看科教片,参观科技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并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示范户经济效益的社会调查,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农村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卸下了学生思想上的一个沉重包袱,学农照样有奔头,产生了一种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振兴本地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感。
二.强调理论课的实用价值
专业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也就是强调理论的实用价值,理论一般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规律,其内涵较深,对职中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而对理论课的讲解就要有针对性,针对专业技能的需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把握深浅,讲法上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容易接受。
三.触类旁通帮助理解
现在使用的教材很多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当不好懂。如何处理这类问题?首先要追究其实用价值。如果属于该学科的高尖领域,职中培养的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去从事高尖科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所以我们不必讲,比如光合作用机理中本身仍有很多未弄清的领域,这类问题在教材中出现,不需要再去深究,而有些问题本身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在从事农业生产中的经营管理活动,这些问题就又必须讲。
例如在讲到《土壤肥料》中土壤的化学性质这一章时,教材中提到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力的因素有三个:(1)离子的电价数;(2)离子水化膜的厚度;(3)离子的浓度。这就很难讲清。这本身已超出了现今职业高中化学课的能力范围,但这个知识点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指导因土施肥,必须讲得学生懂,这确实有点困难。这时,我发现高二学生已学过电学的基本知识,而这个问题刚好可以运用库仑定律加以解释,即可以把离子看成一个点电荷,离子的电价数高则点电荷的电量高,离子水化膜的厚度正好就是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土壤胶体对离子的吸附就是通过静电引力产生的,这实质是库仑定律在《土壤肥料》学中的应用,当我运用学生较熟悉的库仑定律作类比讲解时,学生一下子就接受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有关课程的有机联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教学中的难点,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诱导
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样理论课的讲解始终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多方面多渠道地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去体会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真正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在动手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总之,唯有动手才能全面地检测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例如,植物细胞肉眼看不到,如果不直接观察,这一部分内容就不可能学好。这里就要借助显微镜,让同学们直接看。眼见为实。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技能。此外,每年我们还带着学生进行食用菌场、猪场、渔场的校园实习基地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宋埠果园场和周围农村进行季节性的专项实习,鼓励学生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查和农产品的市场调查,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了技术,培养了热爱农业,勤于钻研的优良品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很多的,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但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将理论的作用实用化,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