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浅见

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浅见

日期: 2011-9-1 17:05:1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陆艳芳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是其一生奋斗的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实践、反思、再实践。本文就是这一过程的结果,总结了七个有效的方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教学效率;激情引趣;因材施教;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普遍联系;训练思维;引导自学
   教学是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从其组成要素来看,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和媒体互相联系和制约,从其过程来看又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但所有这一切都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为教学目标服务,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导演,必须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和手段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既具有一般课程的共性,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时必须加以综合考虑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人不是被动地学习,人脑在主动地建构,通俗地讲,知识不是教师“教”进去的,而是学生“学”进去的。只有学生愿意学,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从而将教师所教的知识进行内化,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因而,要为学生创设一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调节其情绪,吸引其注意,激发其兴趣。可围绕教学目标选择一些趣味性的例题、习题或上机练习题,如小动画,字幕等,这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它为什么会动?是如何实现的?从而自觉主动地探索研究,化被动为主动;也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解决一些疑难点,如排序的三种方法,就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其排序过程,生动活泼的画面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感性认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效率最可靠的保障,当一个学生喜欢听某教师的课时,该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眼神都能使其思维更活跃。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首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该目标。如有些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较低,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却较强,教师应鼓励他们在这一方向上加以发展,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再者计算机课程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入门”与否是个关键,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清楚这一点,也必须让学生明白,以保证双方的信心。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滴水穿石”的恒心,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的病情对症下药,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能力,不断启发,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这里所说的重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点,正如诗有诗眼,计算机每门课程也有“眼”。计算机类的教课本一般都较厚,内容深而广,初教时,总感到这是重点,那也重要,力求全面,“望子成龙”心切,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结果学生随着教师走,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其实,如能抓住重点,则教的轻松,学的也轻松。譬如在WINDOS教学中,只需抓住文件、文件夹、路径这些基本概念,再加上右键快捷菜单的操作,就解决了核心内容;又如在Visual Foxpro 教学中,只需紧扣LIST命令把所有的短语加以分别说明,综合举例,在学生理解了该命令的基础上,把其它命令与之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差异,也就掌握了这些命令的使用。如果上述内容按课本授课则重复那些表面上的东西,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深入。这些核心内容的确立需要教师充分钻研教材、实践总结,然后围绕这些核心组织授课内容。
   四、逐层分解,循序渐进
   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即为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有利于知识的存储和迁移,形象地说,如图书馆的书架,存取都方便,知识结构的建立标志着在该学科上已入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这点上我们可以借鉴程序设计中“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化思想,把知识逐层分解,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研组必须进行协调,对各门课程作个总体规划,一方面在难度上安排一个层次过渡,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分别强调问题的不同侧面,即要处理好直线式和螺旋式的关系。直线式是指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各个知识点分布在各门课程里,例如,在BASIC语言中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程序是什么,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在PASCAL语言里要使学生理解数据类型及养成书写程序的规范,在Visual Foxpro语言中则应使学生理解数据库、过程化及可视化等。而螺旋式是指教学内容在各学段逐步加深,如程序设计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因而应把各种设计技巧分布到各门课程中,逐步深入,以分散难度,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五、普遍联系,类比说明
   有些计算机知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甚至被学生称为“天书”。譬如路径这一概念,如教师讲得不好可能使学生一头雾水。这是由于教师未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未能充分利用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实质性或者逻辑性的联系。对于那些抽象的知识,教师一应善于引用生活中的具体经验予以解释,如文件夹、路径可作如下形象比喻:房子为什么要分成厨房、卫生间、客厅?又如仓库划分成不同的存放空间,这就是文件夹的作用;如果你有朋友自远方来,你必须告诉他如何走,这就是路径,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能很好地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二要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前后呼应,如讲解循环时可利用分支语句中的某些例题说明循环原理;选择排序则是以求极值为基础。如此,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才能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
   六、精选内容,训练思维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与创造,因而必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选择那些能对学生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突破口,给学生讲深讲透。如在程序设计中就有很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型,通过它们可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如回文的判断既可逐个字符正反截取进行比较,又可截取、连接生成新字符串后与原字符串进行比较,还可用数组来解题。围绕一个题目,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并对这些方法分析比较,不但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一题多变,即将一个问题进行演变,深入挖掘这个问题的内涵和价值,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深入地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感性,典型的如输出几何图形,从一个简单的矩形演变成菱形,从输出相同的符号到输出左右上下对称数字,通过如此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更教会了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归纳综合能力。
   七、加强指导,引导自学
   常言道,知识好比是黄金,学法则是点金术,高明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金子,更要教会点金术。尤其是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如从FOX到FOXPRO再到VFP),内容繁多(如各种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能保证把将来需用的知识全部传授。而学法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源源不断地更新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好的学法是以好的教法为前提的,一个会教书的教师其学习能力肯定也很强,只有不断给自身充电的教师才会传授给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教会学生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避免放任式的自学,即不能说一句自学了事。要使学生的自学有效率,教师必须先提供一个适用的引导性材料,这一材料用于在学生已知的与需知的之间建立桥梁,材料内容须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查找资料、议论探讨、归纳总结,从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将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内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是符合教学规律、认知规律的方法,都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充分发挥每种方法的长处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即每位教师都必须具有一套灵活的组合拳而不是“洪教头”式的野路子。
   参考文献:
   1.《教学设计》乌美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课堂教学艺术》孙菊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技术》赵伶利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计算机教学设计艺术》谢宝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