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

日期: 2009-5-31 8:39:53 浏览: 14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
当前金融风暴已严重冲击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否完备、企业内部控制是否严密、以及企业的财务分析是否完善;这都将对企业能否平稳度过金融风险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是否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确保企业资本运营的可靠和安全?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管控和风险防范体系?如何确保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如何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如何建立精确的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面临这些实际问题,究竟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完善企业资本运营风险防范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精确的财务分析制度,还要不断的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如今,中国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在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今天,必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在新的形势下,探讨高端会计专业知识更凸显出会计行业与全球经济命脉的一体性,以及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士对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性。
目录
一、如何确保企业资本运营的可靠和安全………….3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管控和风险防范体.……….4
三、如何确保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6
四、如何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8
五、如何建立精确的财务分析制度…………………...10
参考文献………………………………….………12
六、附录: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13
一、确保企业资本运营的可靠和安全
1)经营多样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其销售市场、生产基地以及原料来源地的多样化。
2)融资多样化。是指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追求多种货币资金的来源和应用,即实现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
经营风险的特点
因为这种风险不但影响公司在国内的经济行为与效益,还直接影响公司在海外的经营效益或投资效益。
(1)它带有主观意识。
因为它取决于在一定时期内公司预测未来现金流动量的能力,而公司预测这种能力是干差万别的。
(2)它不包括预测的汇率变动。
因为公司管理当局或广大投资者在评价预期收益或市场价值时,已把预期汇率变动考虑进去了。
(3)其风险影响比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大。
(一)资本运营可靠安全分析
风险关不通过,其它一切都是免谈。
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200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33.3亿美元。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三年上涨,涨幅也越来越大,对外投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风险保障的需求就更大。
对外直接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风险是一般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最先需要考虑的一大要素。只有风险在企业可接受范围之内,才有可能进一步考虑产品的开发、工厂的选址以及长远的规划等问题。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也存在诸多风险是企业都难以捕捉,防不胜防的,因此,再成熟的风险评级报告也有难以预料的风险。比如说,按照评级显示,意大利是相当成熟的市场,风险级别很低,但是却也出现过企业货物被烧的风险。“对于一些人力不可预知的风险,解决的关键就不在于如何评级警示风险,而在于提供相应配套的保险保障。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对外投资风险防范和保障方面,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政府的防御措施都相当成熟。而我国由于起步较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验贫乏,政府方面在对外资贸易风险方面的工作也很薄弱。资料显示,由商务部提供的对外投资数据以及外部投资环境,在时间上以及内容上均相对分散,缺乏整体性和可观性。 
“以前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贸易,大部分风险警示都是由商务部或外资司不定期发布,随机性很强,而且基本上也都是能预料到常规风险。比如说,汇率的风险,战争的风险等。当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已经有巨大投资的时候,不定时的风险预警出现,企业也不能马上就撤资。这种风险预警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性。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惟一一家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主要是海外投资保险业务、来华投资保险业务和租赁保险业务。投资保险的产品种类包括,海外投资(股权)保险、海外投资(债权)保险、来华投资(股权)保险、来华投资(债权)保险、海外租赁保险和来华租赁保险。
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评估,规避海外政治性风险提供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海外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资平稳发展。
虽然中国信保在推出险种方面逐步成熟,但是参与此类风险保障的机构独其一家。如果各保险公司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将更有利于保险市场的成熟以及对外投资环境的稳定。”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管控和风险防范体系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下列指标综合分析,进行监控。  1.资产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通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低(低于50%),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大于1),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也就越小。但企业经营形势比较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2.资产周转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一般来讲,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3.现金流量。分为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企业现金流量充裕且现金净流量与短期债务之比越高,说明企业用现金净流量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反之说明企业支付当期债务的能力就差,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
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企业财务风险虽然危害巨大,但并不是防不胜防。只要我们了解了财务风险的特征、诱因以及监控指标,我们就能够做到在事前积极防范,当风险来临时能及时化解,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平稳地发展。
一般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财务风险进行积极地防范。
1.加强风险教育,使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减少赊销行为,避免盲目决策,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企业领导一定要重视财务工作,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改变其单一的“事后核算”职能,坚持“事前参与决策,事中跟踪监控,事后核算总结”的方针,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能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
3.保持企业资产良好的流动性,加速存货的周转,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控制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比例,时刻保持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偿债能力。
4.保证企业经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至少与2至3家金融机构保持顺畅的业务往来,以备危及时刻能“拆东墙补西墙”,而不至于使企业马上陷入财务危机。
5.合理筹措资金,适当控制融资规模资金并非多多益善,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改变单一的贷款融资方式,合理选择发行股票、承兑汇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及商业信用等方式,以“融资组合”的方式筹集到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这样不但能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6.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采取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既可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又能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融资能力,进而可以达到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7.企业要建立风险预警制度,财务部门要定期向企业领导汇报财务状况。当企业处于财务风险边缘时,要适时调整战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调整资产结构、增强支付能力上,所谓“未来水,先垒坝”,把财务风险拒之于企业之外。
8.当企业运转出现阻力、危机四伏的时候,要敢于“自暴家丑”,请一些专家学者为企业“诊脉”,找出问题之所在,对症下药,而不要等到“病入膏肓”时,再临时抱佛脚,到那时恐怕连神仙也无济于事了。
“金融大鳄”索罗斯有句名言:“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给自己留有出路与活路”
因此,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找出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隐患,并使企业远离之,才能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与狼共舞”的同时,不被“狼”吃掉。
三、 如何确保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一项好的内控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控制触角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没有留下控制死角也即企业的各项 经营管理活动均纳入了内部控制范围其二,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即内控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 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其三,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受到特别的重视也即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要把对 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其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
从目前企业内控制度实践操作看,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工作难点,具体地讲,就是解决四个如何 。
第一,如何把握授权的度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在这里量上的度起决定作用,当量的变化到了极限时,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内控制度的量度界定也就成为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企业 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 企业法人代表,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量度界定是关键一环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一个方面,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控制度效能的发挥,在巨大的权力面前,政策法律尚且相形见绌,何况一个内控制度,舞弊必然产生;另一方面,对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授权,才能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行,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土壤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以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 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
第二,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 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这里就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社会实践告诉我们,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存在,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的国度里,矛盾尤为突出因为不少企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舞弊行为时有发生,所以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就必然成为内控制度实施中的难点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指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利操纵者的权利约束,也是对权利操纵者之间的权利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就笔者的实践而言,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关键有两点:一点是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另一点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
第三,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提起内控制度,人们往往想起出纳人员管钱不管账,管支票不管印鉴,管报销不管稽核等其实内控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 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 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 管理者在从事 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重点,是对企业不同的 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怎么干的标准完成这个任务,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是一个难点
第四,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控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因此,财务会计人员要真正能担当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如上所述,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 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机械生产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四、如何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
企业的业务安全需求不断变化,相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企业不断扩展业务,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地与企业网络连接,进行移动办公和开展在线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对核心信息资产的威胁机会增加。信息安全已经从单独的保护计算机系统发展到保护业务安全。
信息安全问题之所以成为企业管理中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资产与物理资产的差异性。一般而言,信息资产与物理资产的基本区别是,信息资产是动态变化的,而物理资产是固定不变的。信息资产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动态特征——从信息以运行数据(客户账户、业务交易等)的形式产生开始,直到在各种业务功能和过程中最终的应用(ERP,CRM,商业智能)。IT界为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推出了许多单一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分别用于解决生命周期中某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信息的生成、处理、分布、存档、检索和处置。某一种信息资产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各有其价值。企业的这种动态资产在其进展的每一步中必须受到保护,以防止外部和内部的威胁。但是,这种企业内部开发的功能和目的相对单一的保护手段,常常因开发内容不全面、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等缺陷,造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状况,使得企业在信息资产安全管理上常处于被动和盲目的局面,其信息资产在遭受破坏后信息及信息用户的社会属性使得法务会计师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成为必要,而法务会计师因其所具备的法律和资产管理方面的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经验,使得其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成因,法务会计师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对策。
在企业信息资产保护中,定义信息资产,以信息资产为对象的形式是企业信息资产保护的关键。这是因为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引入资产保护,可以使抽象、复杂的信息管理明朗化。企业信息资产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它可以是有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因为,信息资产具有不同的价值属性和特点,其存在的弱点、面临的威胁、需要进行的保护和安全控制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机构中的信息资产进行科学分类,以便于进行后期的信息资产抽样、制定风险评估策略、分析安全功能需求等活动。此外,信息资产还具有很强的时间特性,它的价值和安全属性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根据时间变化的频度,制定资产相关的评估和安全策略的频度。
因为信息安全事关企业信息资产和业务安全,需要通过法制渠道满足企业在电子商业和管理环境中维护竞争优势的需要,法务会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为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资产保护计划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在企业信息资产遭受破坏时依法追查相关组织和人员的责任。法务会计师可以根据企业信息资产风险要素链,即使命-资产-资产价值-脆弱性-威胁-事件-风险-残余风险-防护需求-防护措施(国务院信息办《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进行延伸,根据不同企业自身的特点,对企业的信息风险价值链进行分析和调整,如资产/业务威胁-防护措施-风险,资产-资产价值-威胁-脆弱性-防护需求-防护措施-风险,等等,在企业的信息风险-价值链中找到自己所提供服务的着力点,在IT化环境中为维护企业信息资产安全,减少和消除信息安全风险,发挥自己独到的作用;从资产的分析评价、漏洞的分析评价、发生的事件(日志)等出发,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边界,对信息资产的风险和价值进行分析计算,检查和测试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程度,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风险监控,并为潜在的或实际的电子企业纠纷提供专家分析。
五、 如何建立精确的财务分析制度
一、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1)收入分析。重点分析收入增减是否正常、收入结构是否合理,查找变
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供领导决策。
2)支出分析。重点分析支出增减变化是否正常,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与
收入是否配比,节约状况是否良好,从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发挥好参谋作用。
3)效益分析。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对比各项指标,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医院的各项工作。
4)风险分析。计算医院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估量医院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揭示医院的经营风险状况。
5)管理分析。通过对床位利用率、药品差价率、各项物资的周转天数、资金利用率等指标的分析,评价各业务、管理科室的工作业绩,为院领导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决策提供参考。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要求
1、以翔实的会计数据、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比,从众多因素中找到主要矛盾,抓住关键问题,从而提出措施和建议,促进医院各项工作。
2、每个季度末进行全面的财务情况分析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每月编写
财务情况说明书,列举当月各项收支及收支结余的同比增减率,提出需要说明的事项和重大的事项,必要时需重点分析提示。
3、分析报告的撰写要求中心内容突出、语言精炼、表达准确、层次分明。
三、财务分析的组织程序
财务分析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负责进行,各科室积极配合财务科做好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工作。财务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目标,明确具体要求。
2、收集资料,掌握情况,保证分析判断的正确性。
3、整理、归纳各种相关资料,进行纵向、横向的指标对比,从中查找差距。
4、分析现状,抓住关键,提出改进意见,撰写分析报告。
四、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
1、比较分析法:将报表中的各项数据与预算、前期、其它等同类数据进
行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差异的一种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可以说明预算的完成情况,了解医院业务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工作的改进情况,发现不足,从而推动医院赶超先进水平。
2、比率分析法:通过两个相互联系指标的对比,确定比率,分析医院的
财务状况和业务状况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构成比率分析、效益比率分析和相关比率分析等。运用比率分析法可以考察医院的收支明细结构是否合理,评价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水平高低,判断医院的风险状况和管理状况,从而协调好医院的各项工作。
3、趋势分析法:将两期或连续数期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求出它
们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的一种方法。采用趋势分析法可以提示出医院财务状况和业务发展情况的变化,从中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预测医院的发展前景。
4、因素分析法;从数值上测定各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变动对有关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采用因素分析法可以分析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大小,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胡伟娜﹤﹤财务管理》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级中心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
2、丁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尹世杰,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117~118.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78~2000.
5、邵天营.陈复昌,财务管理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6、谷 祺、刘淑莲,财务管理学,大连:东北财大出版社2007.
7、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余绪缨,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张显国,财务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0、汤谷良,企业财务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1、陆正飞,高级财务管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2、钟新桥、刘荣英、杨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六、附 录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企业并购对其财务框架会发生重大影响,相应带来财务风险: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造成企业价值下降,财务风险高涨;杠杆效应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益和财务风险都相应放大;股利和债息政策也随负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和流动风险贯穿企业并购的始终。因此,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目前,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还只有4000亿美元,而到2000年,就上升到3.5万亿美元,并购浪潮可谓风起云涌。国内企业间的并购亦是如火如荼。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方式日益为企业所推崇。本文是对企业并购的含义、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一、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M&A),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Merger)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现金或股权收购)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统称为“购并”或“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并购方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或全部产权和完全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用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并购对公司财务框架的影响及其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资本结构偏离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并购所需大量资金的融资渠道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以及认股权证等。由于并购的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和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企业并购所借入的大量债务和新发行的债券、股票往往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形成资本结构偏离,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资本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的暂时背离是以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代价的。债务资金的规模庞大和新发行债券、股票的沉重压力使并购方不得不考虑融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杠杆效应
债务的存在是财务杠杆发生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是产生财务杠杆效益的源泉。同时,正因为财务杠杆效益存在,使得债务的存在合理。随着债务增加,杠杆效益亦是水涨船高,高财务风险的背后是投资高回报的预期。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导致杠杆率增加,特别是在杠杆收购案例中。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流量偿还负债的并购方式。杠杆收购旨在通过举债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资金的10%,投资银行的贷款占资金总额的50%~70%,向投资者发行垃圾债券占收购金额的20%~40%.所谓的垃圾债券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发行的利息很高,但评级很低,存在较大违约风险的债券。高息垃圾债券的发行及大量投资银行的贷款使企业资本财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并购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使并购中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抵消财务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股利和债息政策的影响及偿债风险
三、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的判断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更多的股权进行交易。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赢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采用举债的方式,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
(三)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比如用短期融资来维持目标公司正常营运的流动性资金需用,用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来筹集购买该企业所需要的其他资金投入,在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并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降低财务风险。如何规避和减少财务风险,可以采取下列具体措施: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同业市值比较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二)从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资金筹措压力最大。
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比如公开收购中两层出价模式,第一层出价时,向股东允诺以现金支付,第二层出价则标明以等价的混合证券为支付方式。采用这种支付方式,一方面是出于交易规模大、买方支付现金能力有限的考虑,维护较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收购后的巨大还贷压力;另一方面是诱使目标企业股东尽快承诺出售,从而使并购方在第一层出价时,就达到获取目标企业控制权的目的。
(三)创建流动性资产组合,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但若降低流动性风险,则流动性降低,同时其收益也会随之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流动资产组合是途径之一,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四)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在财务杠杆收益增加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目标企业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杠杆效应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取决于此。高额债务的存在需要稳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来偿付,而增强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必须:(1)选择好理想的目标公司,才能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量。(2)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3)在整合目标企业过程中,创造最优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成功,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