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

日期: 2010-10-17 6:32:42 浏览: 4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玉芬

论文摘要: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与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及进程等的教学文件,它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在具体课程上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置专业,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课程标准”,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相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也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因此,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以实现高职院校健康、持续、跨越式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课程标准
  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是学生之本。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式下,毕业生就业情已成为社会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到学校声誉、形象、生存和发展。

学海网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又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半的核心指标。因此,全方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高职院校健康、持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教育部在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即高职教育要根据人才市场来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要符合市场需求。高职教育着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养出供需对路的高技能型人才,让绝大部分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具有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只有面向市场,进入市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为毕业生开拓广阔的就业之路。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指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同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课程建设与开发,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调整等问题,建与社会就业需求相适虚的课程标准体系,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正是市场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实现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凡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发展就快。它们以较高的就业率,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新生报考率说明,它们正在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政府、社会和群众的支持,踏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
  毕业生能否就业,关键看两条:一是所学的知识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学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两条满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而要满足这两条,必须从专业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建设人手。
 
  1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学校教学工作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应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准确把握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现状,掌握由其变化而引起的人才结构的变化,并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应为受教育者提供愿意接受的,能为其就业、生存和发展带来活力的专业和课程。
  2.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是专业培养目标在陔门课程的具体化,课程标准足规定课程教与学活动的同标、内容、要求及进程等的教学文件,它对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编写讲义教程的依据,是教师安排教学进度、确定教学方式和场所的依据,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同时课程标准虚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弹性),而不是一般“标准”意义上的最低要求。课程标准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其有以下几方而不同。
  (1)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教学大纲”是以传统的学科教学理论为依据的,是我国学习前苏联教育理论留下的习惯性的教学方式。“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是认知结构理论和发现式学习理论以及实用主义现代教育理论。
  (2)制定过程中着眼点不同。“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在特点确定的,它的重点是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突出学科知识结构。“课程标准”则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的,它体现了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其标准来自企业,来自职业。
  (3)实施的主体不同。教学大纲侧重于从教学的角度去理解课程,把教师放在主体和主导地位,而把学习者放在被动的位置。课标准则从课程实施的进程出发,充分重视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
  (4)关注重点内容不同。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刘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的学习效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发展要求.而且还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提出了要求,促进学习者充分、全面的发展。
  (5)对实施者的要求不同。“教学大纲”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它详细规定了每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甚至该部分知识的教法及教学进度,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大纲”,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执行的。“课程标准”则是只规定该课程要达到的标准,只是对教学结果的描述,教师可以自由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及活动的场所,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进度,甚至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确定考核方式,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海网
  (6)评价的功能侧重不同。教学大纲的评价侧重于对学习者结果的评价,重视评价的甄别和筛选功能,而课程标准则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统一,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也明确提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由此可见,高职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有利于更好地把素质教育与职业需求统一起来,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3.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要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关键。以就业为导向理念的课程标准建设应遵循以下要点。
  (1)在课程开发主体上,高职院校要联合企业或行业组织相结合共同开发,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与课程标准的开发与设计,发挥各方面的聪明才智,让教育产品消费者参与教育产品的规格制定中来,使课程标准充分体现用人单位需求。具体形式有:一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二是建立有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具体做法是:首先,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包括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直接反映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其次,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再次,把职业资格标准引人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是使高职课程突破学科理论体系,形成符合职业培养目标的特色,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同时,由于其职业能力的内涵宽泛,不仅有技术能力要求,而且包括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提供实验实训设备、模拟实验窒、校外实训基地等,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和思考,使他们锻炼和掌握工作技能。同时,不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更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种开放的教学过程,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对于学生持久就业能力的养成具有现实意义。
  (4)注重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性。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还需要进行人文教育,满足学习者作为社会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课程标准开发还需要着眼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强势,立于不败之地。
  (5)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课程标准的开发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各门课程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
  4.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高职课程标准的构成内容
  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开发高职课程标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高职课程标准应由课程说明,即课程适应专业,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本课程的重要性,学时,学分;课程培养目标,即要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表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三个方面;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实施建议等内容组成。课程标准的格式不同学科可根据需要设定不同形式。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反馈、修订等过程才能够完成。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架构下,开发适合高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标准,还需要解决企业在课程标准制订过程中如何参与、课程的考核与评鉴方式、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反馈来趋于完善。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