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于旭蕾-加强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

于旭蕾-加强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

日期: 2009-2-6 17:28:12 浏览: 18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于旭蕾

[摘 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我国动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目标,探索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能力模块划分及知识结构,开发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并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
[关键词] 高职教育;动漫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一、 我国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现状
在各个成熟产业都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时,动漫产业也在激励中努力前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动漫产业一直是处于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之中,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出台,动漫产业基地、动漫节、动漫走廊各种投资纷纷涌入,无疑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今天为数不多可待开采的“金矿” 。
然而,中国的动漫产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有关机构测定,目前全国对动漫产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20万左右。为应对社会需求,全国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力求培养相应的人才,高职院校亦是如此。那么,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现状如何呢?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相对狭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历史太短,师资严重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在仅有一两名教师的情况下就招生办学,并且这些教师往往对最基本的艺术教学工作知之甚少,这就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对艺术缺乏了解,写出的剧本或是原画设计毫无创造性和艺术性。
第二,教育指导方针狭隘,一味追求动漫软件教学。
很多高职院校认为只要培养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二维或三维的动漫软件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动漫作品,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其实动漫作品中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动画,一部分是漫画,即漫画创作也占动漫作品很重要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漫画这一部分的培养。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软件操作员,制作出来的动漫作品毫无艺术感觉。
第三,动画理论研究的极度匮乏。
当今中国动漫界缺少有影响力的好杂志,理论的缺乏就导致了学生在进行实践创新时缺乏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毕业分配与就业问题严峻。
从这两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主流方向是影视公司后期制作。能在影视公司做动画片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从事后期特技制作、合成、剪辑等纯技术性工作。
此外,教材、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够完备,以上这些不足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状况与实际工作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自身没有艺术修养,没有艺术感觉,制作出来的作品缺乏创造性等等。因此,培养一批极富创造力、具有文化底蕴、懂经营的动漫产业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任务十分艰巨。
二、改变教育现状的应对措施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国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换言之,可以说培养的是一线的“员工”,动漫专业也是如此。高职教育既然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都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动漫专业就不能盲目攀比本科院校,而应以培养技能型动画人才为主要目标。动漫产业是文化和经济有机结合的朝阳产业,其社会需求量很大,但目前我国动漫产业人才匮乏,需求的动漫人才主要集中在数码信息公司、媒体、影视公司、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等。尤其是高、中端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因而了解动漫产业及其人才需求特点,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动漫人才,是推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动漫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给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带来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
为拓宽学生就业面,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行业和市场要求的,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实际动漫制作的技能,富于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肯钻研,勇于开拓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应确定为以下5类,即:故事原创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和动漫产品营销人才。其中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方向主要面向动画领域,培养掌握二维和三维动画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从事动画、初级原画、分镜头台本、背景和场景、建模、材质与灯光、渲染、后期合成与剪辑等岗位工作;影视特效方向主要面向应用型动画领域,培养从事栏目包装、影视广告、片头制作、非线性编辑和影像制作等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核心能力模块构成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将商业运作与管理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学业与企业的接轨。从专业理论、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全方位设计培养计划,使学生未出校门就能置身于行业经营与生产环境中。针对各岗位对素质、能力、知识的需求进行培养和训练,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培养出专业所需的各种素质,从而达到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市场需求的目的,并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后的竞争力。
针对社会对我国动漫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最终确定动漫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五方面的基本能力:
1.绘画能力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素描、色彩、构成、原画设定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剧本,对角色及场景的文字描述进行线条绘画,完成动漫制作的前期设计过程。
2.影视编导与制作能力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摄影、剧本编写、镜头语言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剧本、拓展思维创新的能力,并能够实际拍摄运用镜头表述自己的思想。
3.二维数码视觉艺术设计能力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运用Photoshop、Painter、Flash等相关软件制作各种材质与贴图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剧本,对角色及场景的文字描述,用电脑进行有颜色的绘画。画出角色及场景的效果图。并且培养学生了解电影镜头的各种运用手法,并设计出针对剧本的分镜头脚本及分镜头效果的绘制。
4.三维创作能力—3D MAX、Maya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3D MAX基础、Maya基础和制作3D MAX动画、Maya动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画的场景效果图制作出三维立体模型及动画效果。
5.影视后期合成能力
本项能力主要学习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Combustion等软件的操作,培养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制作的动画进行编辑修改,把握影片整体色调和节奏,并进行配音完成影片的制作。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设置的现状
在我国,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案不具体、教学计划不完善,专业教材缺乏等等。鉴于此种现状,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始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大部分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在通过对市场中各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企业与学校的磨合过程等,形成了具有“实践性,企业性,项目性”特色的动漫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毕业证和动漫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现零距离就业。科学合理的建设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 适应性原则 以培养适应性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计划适应实际岗位需求,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和现实紧密联系。
⑵ 前瞻性原则 课程设置不仅应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同时应看到发展迅速的动漫产业不断出现的新的技术和领域。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
⑶ 产学结合原则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与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应根据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科目与要求设置课程与专业方向,并选用相应教材,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等级考核资格证书。
⑷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不仅要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灵活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发挥特长,形成特色。实施性的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弹性,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和专业培养优势,允许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安排、学时调整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保持课程体系的最佳适应性和前瞻性。
⑸ 特色化原则 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坚持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道路,着力培养应用型的动漫专业人才。给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以利于培养既掌握各种技能又有转岗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⑹ 整体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素质、能力、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公共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
3.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根据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动画制作流程来讲,可大致分为制作的前期设计、中期制作、后期编辑合成三个阶段,我们在课程设置顺序上以动画的制作流程为基本依据来设置课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以实践的方式进行动画短片的制作和实习。
前期设计阶段以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使学生对广告产品项目策划、原画创作、分镜头设计等工作任务有更高、更专业、更清晰的认识。本阶段应开设素描、色彩、构成、动画概论、动画场景设计、动画造型与动作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为下一环节的动画绘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中期制作阶段属于对前期的一个巩固与应用,使知识更加专业化,均为实践操作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二维动画创作、三维模型制作、材质、贴图设定、角色动作设定和镜头灯光与渲染等实践操作能力。本阶段应开设佳片赏析、3D MAX基础、Maya基础、Photoshop、Flash等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可以在理论上有更高的认识,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专业性,可以从事动画绘制,动画建模等工作。
后期合成阶段是对前期、中期的一个总结,是学生最终把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综合运用的一个重要阶段。课程大体为动画制作的后期处理技术。本阶段应开设Maya动画制作、角色动画制作、影视动画后期制作课程。课程设置上具有实战性,与社会工作岗位人才的需求接轨,对其就业有相当重要意义。
在以上的三个阶段中都应设置相对应的阶段性动漫作品创作实践课程,1.剧本创作,集中5天,分小组各完成一部2000-5000字的动画剧本创作;2.二维动画片的创作,集中15天,分小组各完成一部5分钟的二维动画片的制作;3.三维动画片片段的制作,集中15天,分小组各完成一部5分钟的三维动画片的制作;4.毕业实习,分小组到相关公司完成20分钟动画片的创作。

[参考文献]
⑴ 吴红.动漫产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5.
⑵ 黎明芳,舒磊.四年制本科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大众科学,2007.11.
⑶ 傅立新,顾亿天.从动画流程谈动画专业课程设置[J].中国大学教学,2008.6.
⑷ 冯四东.高职动画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初探.[EB/OL]. https://www.cqeec.com/zywl/soft4/jxky/200807/63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