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院校《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高职院校《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日期: 2010-9-17 2:25:20 浏览: 3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贤慧

[摘要]海关商品归类是从事各项海关业务的基础,同时也是报关员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只有正确的商品归类才能使报关单更准确,从而加快通关速度,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但要真正地掌握商品归类的基本归类原则,并活学活用基本归类原则进行正确的商品归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实际,总结本人在几年的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方便学生学习、掌握。
  [关键词]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为了对进出口货物做到依税率计征关税、正确进行海关统计以及监督其合法性,需要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

学海网
因此按海关的有关规定,报关员要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名称、成交价格、原产地、商品编码,正确填制报关单,并提交报关单证和办理通关。报关单证中重要栏目之一就是如实正确地填制商品名称、规格及对应的商品编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商品归类”。
  一、商品归类课程、结构及其专业重要性
  《商品归类》即《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HS),是世界海关组织(WCO)制定的一部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目录,主要协调国际上多种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商品分类目录。我国为履行作为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公约》缔约方的义务,以《协调制度》为基础,结合我国贸易以及其他政策情况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
  协调制度商品分类目录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第77章为空章)、5000多个6位数级商品编码,整个分类体系法律效力文本有归类总规则、注释(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和商品编码表三部分组成。《进出口商品税则》中体现的商品分类体系、商品的属性以及商品间的区别和联系,商品归类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是从事报关工作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是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重要内容,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一国的海关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基本情况,掌握归类总规则的具体规定,熟悉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结构、主要内容及类注、章注,掌握商品归类的依据和要求,并能快速、正确地进行商品归类。
  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而且自觉性不高,这是我多年来的感受。另外,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应用。特别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实行双证融通、双证对接的重要性,普遍要求学生毕业时至少要取得两个证书:毕业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报关专业的学生,我们希望学生毕业时能取得全国统考、通过率低、含金量高的报关员资格证。如果我们对《商品归类》的设置只安排72个总学时,主要用来讲授归类原则,缺少归类练习的话,那学生掌握的效果不会好,而且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相冲突了。因此我们在《商品归类》的课程设置上作了调整,给《商品归类》安排了两个学期每周3个课时,总共96课时。每当讲授完一定内容后及时安排学生同步练习,并随堂讲评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商品归类知识。
  另外,由于《商品归类》的课程性质是要求结合归类原则精确地找到商品的8位数字编码。单凭课堂上90分钟很难掌握好这门课,更多时候要靠学生在课堂上快速记笔记,课后复习消化、多练习归类。所以,学好这门课程不单要求老师讲得好,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学生有着一定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很高的自觉性,课后多练多摸索、归纳,才能根据老师所教授的归类原则将商品准确无误地进行归类。所以说学生本身的表现如何是能否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之一。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结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理念进行阐述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寓意深刻,特别是对于《商品归类》这门课程来说,就更贴切。“商品归类”的对象是所有国际贸易中海关监管的货物,而每一件商品的编码都有8~10位数字组成,如果直接告知学生每一件商品的编码那是不现实的,而学生也不可能记住那么多商品的编码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生掌握商品归类的方法,即所谓的“渔”了。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1.详解六条归类总规则,并利用流程图标出其的使用条件
  由于国际贸易商品种类繁多,变化无穷。而在协调制度中,有具体列名的商品相对较少,而一般列名和未列名的商品居多,很多时候利用具体列名或注释不能直接解决商品归类。为完善归类制度,确保每一种商品可准确无误地归入某一固定编码,排除其他模棱两可的情况,协调制度设置了6条归类总规则,分别阐述了在商品归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时的解决方法。
  规则一:归类总的指导原则。说明有法律效力的是品目条文、注释以及归类总规则二~五。
  规则二:(一)不完整品、未制成品、未组装件、拆散件的归类。符合相关条件应按完整品、制成品或整机归类。(二)混合物或组合物的归类。当所加入的材料不影响原商品的基本特征时仍按原商品归类。
  规则三: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的商品的归类,按顺序使用规则三:(一)具体列名→规则三(二)基本特征→规则三(三)从后归类。
  规则四:最相类似物品的归类。这一规则使用率甚低,因为最相类似的标准难以确定。
  规则五:解决包装物的归类。(一)特殊包装容器的归类。与货品一同报验时依货品归类。(二)一次性包装物依货品归类,而商家能重复使用的包装物应与货品分别归类。
  规则六:解决子目的归类。
  这6条归类总规则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商品的归类,特别是看似可以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模棱两可、易误归的商品。因此,首先必须详细分解各条归类总规则,让学生掌握归类总规则的相关规定,而且必须结合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易懂。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品目以后,也采用相同方法分别确定四级子目,这样该商品的8位商品编码就归好类了。
  2.对归类有影响的商品知识、条件要有说明解释
  由于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商品品种繁多,有些常见,有些闻所未闻,特别是对于化学机械工程仪器仪表比较陌生,对于机械设备的组成结构、功能原理如何,在哪个行业使用等等都不清楚,而往往这部分的条件对归类又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上课时,对归类有影响的商品知识要有充分的解释说明。
  1.是要让学生熟悉《商品编码》教材的基本结构,特别是类注、章注、子目注释的内容。因为有些商品知识以及相关需要注意的归类原则会通过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来加以说明。如第七章的章注二说明了相关品目的蔬菜所包括的品种,其中就包括了甜玉米,这就避免人们按常理思维把甜玉米当作是一种谷物而误归入第10章。
  2.注释中的商品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专业性太强,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这就需要老师就有关知识点的讲解尽量简单化、通俗化。如第六类的第28章和第29章分别是无机化学品和有机化学品,一般以是否含碳作为划分两章的依据,但学生对化学品的化学分子式都不知道,对其构成一无所知,根本无从判断。因此,我直接告诉他们,一般以“X化XX”方式来表达的多为无机化学品,归入第28章,而第29章的商品名称则多以某种固定的名称来表示,如醛、醇、醚等。学生在确定将无机化学品归入第28章以后,却又不知道如何分辨无机酸、碱、盐,这时还要告诉他们,简单理解无机酸是非金属氧化物,无机碱是金属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无机盐是酸和碱的化合物。然后分别结合例子进行分析讲解。如二氧化碳,碳是非金属,该氧化物应按无机酸归;氧化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是无机碱;而硫酸锌、碳酸镁等以酸与金属的表达形式就是无机盐。
学海网

  另外,在商品归类练习题中不难发现有些商品是带有条件的,而这些条件有些影响归类,而有些是故布疑阵,对归类没影响但影响了学生的归类。如果学生没分辨清楚的话,容易被这些没有影响的条件牵着鼻子走,不知如何下手甚至误归。如中国产生漆,塑料袋装的鲜大白菜等等,这些产地和简单的包装方式对归类是没影响的。
  3.善于结合图表讲解相关商品的归类区别
  在上课时,方法如果没有创新,老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容易使学生犯困。如果善于总结归纳归类原则,结合图表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容易把握。如纺织品服装的归类。本协调制度的第十一类是纺织原料及制品类,从第50~63章共14章,其中包括动、植物及化学纤维、半制成品及制成品服装等。虽然它所涉及的材料、制成品的种类繁多,但它们的归类原则有共性。我将本类商品的归类原则概括为:大三步曲和小三步曲。不仅简单明了,而且操作性强,学生掌握很快,效果非常明显。如图:
  例1:棉制针织婴儿手套。从题面来看,婴儿手套就是婴幼儿服装,因此直接依第一大步归入婴幼儿服装,在依针织面料归入品目6111。
  例2:涤纶无纺织物制外科手术服。从题面看,它不是婴幼儿服装,再者无纺织物是品目5603的商品,是特殊面料,且无纺织物是非针织或钩编面料,所以依第二大步将其归入6210。
  例3:男士机织棉布长裤。从题面来看,它不是婴幼儿服装,再者棉布不是特殊面料,所以依第三大步来分析:(1)面料是机织的应归入第62章;(2)货品是男士长裤应归入6203;(3)材料是棉布应归入62034290。
  4.有优先归类原则的商品与其它商品的归类要说明清楚
  在本协调制度的教学中,经常会提到“优先归类”这四个字。所谓“优先归类”,顾名思义就是将符合条件的商品首先归入所指定的品目。品目2517、2843~2846、2852等等。在各相关章的注释中会有说明优先归类的原因和归类方法,但学生一般很少自觉去看注释,而且即使看了也不一定明白其义,这就需要老师结合例子强调解释清楚。如放射性氯化钠归入品目2844,但放射性氯化钠矿砂只能归入品目2501,不能归入2844(见章注一)。又如第25章是非金属矿材料,不同的石材分归入不同的品目。然而不管是何种材质的石粒,只要是用作铺路或做地基用,一概归入品目2517(见章注)。
  5.比较、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或容易混淆的商品
  商品多,品种复杂,而且很多商品有很密切的关联性,稍不注意很容易误归。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容易混淆的商品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冷冻的蔬菜,即使冷冻前烹煮过,仍归入0710;但是如果冷冻前经过炸、半炸则应归入2003。还有,在对混合物进行归类时经常会提到一条原则:先按总量最大者归,若等量则从后归。也就是说要先比较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的轻重,选重量最大者归类;如果各成分的重量相同则按各成分在协调制度表中排在最后的那种归类。
  又如蓝色机织物,含棉50%,涤纶短纤20%,氨纶短纤30%。从题面看,棉重量最大,看似应该按棉的机织物归入52章,但是在机织物的归类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同章或同品目或同子目或54与55章的商品可以先加和再比较。也就是说,题面中的涤纶短纤与氨纶短纤同属55章,应将该题中的涤纶短纤和氨纶短纤的重量加和与棉比较,这样他们两大类的重量就是相同的,各占50%,那么应按从后归的原则将该题归入第55章。
  但是并不是所有混合物的归类都适用这条原则。如第9章的不同品目的调味香料的混合物。按第9章的章注释一(二)来看,不同品目的两种及以上产品的混合物应归入品目0910。也就是说不同品目的产品的混合物则不需比较重量,直接将该混合物归入品目0910。
  6.教练结合
  高职高专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实践技能。一般而言,大多数文科类功课只通过课堂的听课,临近考试前“开夜车”死记硬背就可以混过关。但《商品归类》这门课不同,它需要多练。平常老师在课堂上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安排练习,课后需要学生自觉地找练习题来操练,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该门课程。但是在本科学校里,这门课被定性为理论课程;再加上只有72个课时,所以老师很少在课堂上安排练习,主要是理论讲解、分析,介绍归类原则。结合高职高专的实际,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设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课时分配为2:1,让学生在学习归类原则的同时加以实练,更好、更快地掌握商品归类。
  四、总结
  《商品归类》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的考生该题得分很低,每年该题的平均得分率大概在10%左右。因此,为了让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提高报关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拿到两张证书(职业资格证和大专毕业证)顺利毕业,一方面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必须钻研摸索,找出一套更适合的教学方法,认真备课上课。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觉,提高个人的自学能力,这样教学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文丽.商品归类基础.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2]温朝柱.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基础与训练.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