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巨野农民画——从艺术到产业

巨野农民画——从艺术到产业

日期: 2010-7-16 14:24:00 浏览: 3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赫明存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巨野农民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艺术到产业的转化过程和发展状态和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并由此提出了进一步向产业化道路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民画 工笔牡丹 艺术 产业
巨野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古称大野,是春秋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地。秦末汉初,彭越起兵之所。西汉置县,唐武德四年,取“西狩获麟”之意取名为麟,全县现辖27个乡镇,88万人口。由于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滔滔黄河水奔腾不息,绵绵黄土地纵横千载。

学海网

巨野农民画艺术历史渊源深厚,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近年来,从巨野县出土的陶器、玉器、汉画像石刻等各种文物资料看,人物图像和汉墓壁画,无不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说明秦汉时期,在巨野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先人,绘画已颇具成就。到了宋代,巨野出现了一些书画名家,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清代文学家刘藻等不仅诗文名世,而且书画兼工,闻名遐尔。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巨野名士王维翰和才女谢天香以书画联姻的爱情故事传为书坛佳话,并被明代凌梦初选入《二刻拍案惊奇》。至清代及民国时期,当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书画家群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墨迹、石刻、画本等优秀作品。为此也出现了许多书画世家,并代代相传。
在长期的书画创作实践中,巨野县的农民书画家们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散发着巨野人泥土的芳香。无论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物象,还是工笔、写意、白描等不同手法,都独具特色。由于西临牡丹之乡菏泽,上下千年的牡丹文化积淀孕育了麟州人独有的牡丹情怀,巨野县的当家画种——工笔牡丹,在继承中国传统工笔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手段,勾勒严谨、工整典雅、色彩绚丽,充分展示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特点,在画苑中一枝独秀。
建国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巨野县书画艺术更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以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黄恩涛、刘昌杰、周申、陈明、董森、王世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书画家,紧扣时代脉搏,以丹青妙笔抒发理想壮志,描绘幸福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当地风土民情的优秀作品。随着农民书画事业的发展,到了70年代,巨野书画创作已颇具规模,黄恩涛、刘昌杰、董森、王世超等书画家和作品陆续入选全国美展和省美展,姚桂元、刘新义、黄呈晋、梁福相等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书画家们也开始拿起手中的画笔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去,以集体的形式办起了工艺美术厂,大量绘制彩蛋、屏风、画扇等,并大量出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全县的工艺美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当集体形式的工艺美术厂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时,书画家们开始以分头创作,集中销售的形式走向市场,并带动了广大从业人员的创作激情,有的传徒授艺,有的争办辅导班,使巨野农民画的创作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目前,全县涌现出绘画专业镇3个,专业村10多个,具有相当艺术水准的农民画师已达1500多人,年创作各类书画作品40余万幅,产值近亿元。巨野农民画声名鹊起,影响与日俱增,在当代我国农民书画百花园中绽蕾吐芳,尽展风姿。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都对巨野农民书画艺术的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并于2000年11月由中国文联正式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高占祥同志亲自题名。巨野农民画真正的从艺术走向了产业。
巨野书画艺术事业的蒸蒸日上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随着农民画事业的发展,巨野县先后成立了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青年书画研究院、老年书画协会等组织。2001年11月建立了山东艺术学院巨野书画艺术培训中心,2002年4月又专门成立了农民书画研究会、中国巨野农民书画院等书画协作体,并先后组织巨野当家画种?D?D工笔牡丹画,赴深圳、西宁、银川、济南、阜阳等地进行展销活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又更加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以画致富,发展书画产业的思想路子,成立了巨野县书画产业化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发展书画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大了对书画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巨野丰厚的文化资源,打造“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和“巨野工笔牡丹”两大支柱,使之形成品牌体系,以绘画专业镇为基础,以多年形成的销售网络为依托,以销售联谊会为纽带,逐渐运用现代市场机制,抓培训、推精品、注品牌、重管理,使书画产业成为全县的一门新兴产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巨野县的工笔牡丹画已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各大画店和书画市场出售的工笔牡丹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均出自巨野人之手,进而使巨野享有“中国工笔牡丹之乡”之美誉。
巨野农民画已经从艺术走向了产业,但笔者认为要使其产业化的路子走的更远,仍需有很多的工作要做:1、建立基金,对极富影响,民间风格浓厚的老画家作品,进行保护性收藏,重点保护。2、定期举办“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巨野农民画民间艺术节,即可对农民画进行集中展示和演练,又可扩大宣传。3、与本地初高中和小学等教育力量联合,创办工笔牡丹画素质培养基地,为发展巨野农民画培养后备力量。4、建设巨野农民画艺术汇展中心,使之成为全国农民画创作、辅导、展览、销售、理论研讨中心。5、积极探索,加强联合,使农民画更深刻的体现产、销、研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6、加大研发相关产品力度,使工笔牡丹画带动其他相关艺术产业的发展,如:彩蛋绘画、泥塑、刺绣、条柳编等。7、加强政府引导力度,普及群众参与意识,使巨野农民画产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巨野农民画得益于古城麟州久远的历史文明,生于斯、长于斯的民间艺术也得天独厚的受到其滋养,尤其是工笔牡丹画西临牡丹之乡?D?D菏泽,近水楼台,发展得一支独秀,丰厚的文化积淀在巨野农民画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历经了艰难的发展历程,它在历代麟州人一手拿锄、一手拿笔的辛勤劳作中,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在中国现代农民绘画殿堂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大众日报,2006年11月18日
2、家能写“国色”,户擅绘“天香”.中山日报,2005.4.11
3、山东巨野农民画墨香飘万里.光明日报,2007.2.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