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教育推行二年制改革之我见

高职教育推行二年制改革之我见

日期: 2009-1-7 17:59:17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文杰

  摘  要:强劲的社会需求是推行高职教育二年制改革的基本推动力,推行二年制改革应以逐步为宜,这是由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二年制改革将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新起点,二年制学制改革必须高举能力本位的大旗,高职学制应以二年制为主,多种学制并存。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制改革;原则;能力

近年来,教育部发出意见要推行二年制高职教育,近期更加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二年制为主。对此,我来谈谈对二年制高职教育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强劲的社会需求是推行二年制改革的基本推动力

    当前,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强劲的需求.首先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种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促使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从而形成了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高速增长。据统计,我国目前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40%,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

学海网

    其次,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我国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这一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自2002年以来.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已连续几年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经有400多家来华投资超过 2000多个项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增长迅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这些企业中大量一线劳动者将直接来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

    第三,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也需要大量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及生活服务、交通、旅游以及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等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第四,中央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把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取之不尽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也将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由上可以看出,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我们高职教育加速、加快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二年制教育较三年制教育将使人才培养周期缩短一年,将大大加快人才的培养速度,更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的需求方向。正是这种强劲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高职教育学制的改革。

 

    二、推行“二年制”高职教育应以“逐步”为宜

    既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那么是否应该一下子全面推行二年制高职教育呢?笔者以为不妥,这是由下列一些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首先,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最近几年从比较优秀的中专、技校、职高升格而来,目前的高职教学大都是借鉴大专、本科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方案,正处于逐步改造阶段,可以说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乃至演变成高职特有的东西.如今若一下子全部推行二年制,那将又是一个生果子,贸然一口吃下去,必然也会造成消化不良.所以应该给高职院校有一个消化和适应的时间。

    其次,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多立足未稳、根基不牢,大部分还正在花费大量精力、钱财用于招生宣传上,推行二年制势必会更加加大招生的困难。例如一个6000人规模的高职院校在三年制教育模式下,每年的招生量是2000人.若改为二年制,每年招生量就必然会达到3000人.每年净增1000人,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若每年经过艰苦努力仍只能达到2000人,则学校的发展、经济的压力就会马上凸显出来,因为.大多数学校都有银行还贷和建设资金缺口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又大部分需要靠收取学费来解决。

    第三,推行二年制教育将要促使学校进行相应的改革,学校将要在人力安排、师资结构调整、财力投资、制度安排、教学计划改造、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以适应二年制教育,显然这种成本投入是相当大的。

    第四,推行二年制教育,社会舆论会想当然地认为三年制的学生优于二年制的学生,二年制毕业的学生就业就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并由此导致招生更困难的联动反应。

所以,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推行二年制教育积极性并不是很高,生怕走得快、吃亏大,故推行二年制应以稳妥为主,逐步推行为宜。  

 

学海网

三、二年制改革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新起点

    从上面分析中可知,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矛盾,将是推行二年制改革的成败关键之所在。

    笔者认为.社会需求是客观事实,已经客观存在了,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如何看待。虽然就目前的高职院校本身的实际来说,推行二年制会带来一定经济上的影响,但若以一种长远和高一些层次的眼光来看,却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二年制改革会对高职教育带来什么?笔者以为,二年制改革会对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带来一个新的起点。

    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三年制的大专课程体系框架,或采用四年制本科的课程体系框架的压缩版,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改造.增加一些实验、实训的课程和环节拼凑而成。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教育几乎是大专或本科教育的低层次的翻版,因此,很难拥有自己独特的或曰特色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特色就意味着没有生命力,高职教育的出路也就比较迷茫。虽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想方设法挖掘自己的特色,想在这方面拼出一番天地来,如目前比较流行的订单式培养方案等.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流于形式的居多,而实际达到厂校联动的少之又少,所以无论高职院校怎么改,由于突破不了三年制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框架而收效甚微。

    所以,笔者以为,不破不立,唯有先打破三年制这个旧的以学科体系为本位的框架,才能创造出新的模式来。二年制改革就带来了这种契机,只有两年时间.再要按照原来的知识架构去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显然是不可能,而必须要采用一种新的原则,有选择、有放弃地构造一种全新的培养方案,这就要真正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构建原则来重新审视并构建学生的培养方案。

唯此,二年制改革将会给高职院校带来新希望,高职院校只有痛下决心,未雨绸缪.以全新的视角来推行二年制的改革,或许正是提炼收获自己特色的好时机。

 

    四、二年制改革必须高举以能力为本位的大旗

    学制缩短以后,很明显专业的核心能力更突出了,不可能再和三年制那样以学科为本位,比较系统、连贯地开展,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高举以能力为本位的大旗来设置和安排培养方案,着重指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实际能力的要求。

    在培养方案的开展上,应在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成立由用人单位来广泛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从职业分析人手,对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明确专业的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以核心能力为主,兼顾一般能力来设置课程体系。在核心能力的考核指标上以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主,以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来验证核心能力取得与否。

    二年制学制将使教育部大力推行的“订单式”培养方案获得更快的发展,因为“订单式”培养强调的就是学生学了马上就能直接上岗,更突出学生的核心能力掌握与否。

二年制学制将使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兴趣加大。由于时间缩短,见效更快,用人单位付出成本相对变低,等待周期或曰应付企业发展变化上更具针对性.这些都会大大加强厂校联动机制的产生和发展。

 

    五、高职学制应以“二年制”为主,各种学制并存

    学制改革首先必须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由于设备要求较先进,管理相对较规范,技能水平相对要求更高,所以较长的学制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更高、更多的技能,以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岗位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技术要求相对较简单,因此可以相对缩短学制。

    以上是从地区性差异上来说,但就某一个地区内而言,也不应该一概而论,即使同处于东部地区内,也有先进的企业和相对较落后的企业,这时“订单式”培养就可以大行其道,作为高职院校也可针对市场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开设各种学制的培养方案,在一个学校内,也可以在同一个专业设置不同学制的培养方案,关键在于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竞争点。

同时,各种学制的设计,也会衍生出不同的教育成本,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教育三年制的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高消费区,高职学生收费普遍比普通本、专科学生收费要高1.5—2倍,在学制上打破后,将会出现不同的收费标准,这会使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职教育。

 

综上所述,教育部所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二年制为主的方针、政策是完全合乎当前经济发展要求和客观事实的。各高职院校在如何做好本校的二年制改革中将大有可为,为探索建设本校的专业特色闯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6.

[2]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4,6.

[3]谈兴华.高职学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设.职业技术教育 2004(7).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