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我院《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我院《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日期: 2008-8-26 8:40:34 浏览: 12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杨宝宏

【摘 要】
本文认为,《管理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同时,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与新型的考核方式相匹配,以此,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提出,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新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定位,从整体上进行参与式教学方案的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指导,并在实践中延伸课程教学。
关键词: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创新。多年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效果明显。参与式教学是以管理案例为基本素材,以激励参与、培养管理实践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如:情景参与、讲授与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思考与训练、管理实践等多种形式。它强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管理实践,在参与中理解概念,掌握原理,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参与式教学模式相适应,必须建立新型的考核体系。以下是对我院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实现教学中的“五个转变”:
1.从老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
2.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3.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
4.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
5.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
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参与式教学下,教育的重心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由关注“学习什么”和“记住多少”转向“学会如何学习和思考”,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管理者,这种学习管理者角色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并不断进行创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习管理者,而且是知识创新者。
教师在参与式管理教学中扮演的学习管理者和知识创新者角色,对教师有很高的技能技巧的要求:
1.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背景,这是参与式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2.要有良好的沟通技能;
3.教师要持有客观、公正及开放的心态。
三、参与式教学方案的设计
1.创建“学习团队”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由学生自愿组成5-8人的“学习团队”,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训练项目;由“学习团队”组成模拟公司,在公司“总经理”的主持下,共同策划,共同实施,紧密协作,相互配合;以团队合作、自我控制为基本教学管理方式,教师逐步由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监督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协调者。
2.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通过设置情景、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分析案例、实训项目、提供对策建议等多种方式实现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某单元相关的简短案例,使学生们进入某种管理情境之中。保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讨论或训练。
3.全过程体验的模拟管理。从制定计划与决策,建立组织机构与人员选聘,领导、激励、沟通,直到控制与总结、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模拟。
这些方式与方法,既是有效激励学习的手段,又是体验教学的实施形式。在实施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课程与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
四、参与式教学的组织与指导
参与式教学成功与否,关键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发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包括启发式教学法、生活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
在对案例素材的讨论中,教师需要引导分析思路,给出逻辑框架,要求学生客观地阐述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同时要注意案例所给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企业是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做出决策,要大胆假设,多视角分析问题。
五、在实践中延伸课程教学
管理实践是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没有管理实践的大学生来说,通过管理实践,让他们初步尝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或GMC挑战赛。
管理案例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重在研讨,妙在“引发思索,集思广益”,巧在学生现身说法,亲历现场,进入角色,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和精练管理学教学案例,做好管理案例教材的建设工作。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过去,我们的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且主要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完成,很少或很难有效地运用理论研究企业实际问题要解决学与用的矛盾,最好的办法是管理教学与企业联姻结合企业的研究课题,对企业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或请企业高层管理者一来校讲课,或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扮演一个角色等,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作为一个“总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训练。
六、建立新型考评方式
现行的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即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总结性考核(即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这种方式不符合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学习质量评价与考试方法的有关精神的。教育部有关领导明确指出“要注重人才质量观念转变与调整,要变以前对学生知识继承、对知识掌握程度为判断质量标准改为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综合评价的质量标准。”“应对考试检查学生能力方式进行一些改革,把重视知识考核改为重视能力考核。”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方案中,课堂体验和实践教学学时应占总学时数2/3以上,体现了对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这就需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计分方案进行一些调整,对考试方式进行一些改革,把实践应用考核作为质量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1.调整成绩折算比例。根据“不同课程比例可不同”折算成绩比例,建议把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其中平时能力表现占25%,大作业占15%,总结性考核(即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其内容包括知识性考核与能力性考核两部分,知识性考核占分40%,能力性考核占分60%。
2.实行开放式考核。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必须突破传统考核的封闭性,增强考核的开放性。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考核范围开放、考核方式开放、考试标准开放三个开放。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就了解到哪些部分内容是考核的范围,以引导学生掌握课程重点。
3.建立全程化考核体系。即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即在学期学习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真实学习过程的考核。建立起与教学配套的多环节、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体系。
结 论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建立自主、合作与探究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基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某项活动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充分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它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互动式”教学模式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一种创新性教学过程。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通过任务型教学的途径,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互动式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唐积运.论《管理学》的实践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2]陈辉华,王孟钧.《管理学原理》参与式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石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学课程设计[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简介:杨宝宏,女,1964年10月生,籍贯,天津,副教授。主要承担《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管理沟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主要科研成果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书》,《管理学教学案例选编》,《管理学原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