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究

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究

日期: 2009-1-4 21:10:35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孟宪坤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本文探讨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创设课堂情景;二、结合实物,精讲理论;三、讲练结合,人机交互;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
随着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学海网
为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典型机型和软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创设课堂情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课,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我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时,根据本科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
课堂激趣方法有很多,我常用的方法有:
1、以物激趣
对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教具实物等。比如,在介绍外存储器时,我就准备了3.5”和5.25”的软盘各一张,一个废旧的硬盘和一张光盘,使学生能一眼看出这几种外存是有区别的,然后再从存储介质、组成材料、容量、存取速度等各方面加以介绍。
2、以疑激趣
精心构思,设置悬念,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关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与探索。比如,我在讲解WORD2000 的页面格式时,自己先设计好一份文档,加上页眉、页脚,选择一种漂亮的页面边框,把不同的段落设置成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再加上不同的底纹效果,把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都用上,尽量做得漂亮些,然后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会很自然的接受这一部分内容,并且会主动地去学习。还能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文档效果。
二、结合实物,精讲理论,让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概念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中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虽已很普及,但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只处在对外观的认识水平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理论课讲解时,只是空洞地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功能,学生并没有一个感观的认识,所以听完也就忘完了。鉴于此,我在讲硬件的基本构造及各组成部件的功能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我精心设计了理论部分的教学课件,从网上下载所有硬件的图片,比如主板、硬盘、CPU、内存条等,还把学校机房闲置不用的486机打开,让学生直接面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再一一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学海网

在具体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时,我是这样讲解的:
第一步:让学生回答出他面前有哪些设备,学生会很自然地说出了键盘、鼠标器、显示器和主机箱。
第二步:分别介绍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些属于输入设备,哪些属于输出设备,向学生展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补充其它输入输出设备,比如补充介绍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音箱、话筒等。
第三步:外存的功能及划分。向学生们展示常用的外部存储器并利用类比等方法讲解它们的功能和材料的区别。比如展示软盘、硬盘和光盘等。
第四步:主板(核心部件)及有关部件的介绍。向学生展示主板并指明CPU、内存、其它插件与主板的连接情况。
第五步:综合上面所讲内容,划分外设与内设。根据计算机的作用讲述计算机的最基本的组成,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工作流程图,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六步:让学生感知各部件。分组观察所打开的机器,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我用以上方法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理论教学部分还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及其术语,往往令学生望文生义。在讲解这些概念和术语时,我都采用举例的方式,把术语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讲解。比如:在介绍内存和外存的区别时,我把内存比为“舞台:”,“外存”比为“后台”。演员在后台休息做准备正如大容量的外存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将要参加演出的演员从“后台”走向“舞台”,正如程序执行时,将其从外存载入内存一样。演员在舞台上正在表演相当于内存存放的正在运行的程序。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对所讲的概念和术语印象比较深刻。
三、讲练结合,人机交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远比听老师讲要有效的多。所以,每节课,我在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后,立即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掌握程度不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每次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都是随机辅导,最后,把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地方总结出来,再次演示、讲解,这样,每节课遇到的疑难问题,都能随时解决,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自由的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学’。
例如,我给学生介绍了WORD2000的文档格式化、图文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一份A4纸大小的彩报,内容自定,要求页面格式加上艺术化的彩边,页面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或文字水印,在一张纸上分栏排版,版面设计不拘一格,色彩搭配要美观大方。结果,大多数学生都按要求完成了作业,并且很多同学做出来的效果很好,有的甚至是老师想不出的创意,学生也想象出来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力。
通过几年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上好计算机基础课,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学有所成。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