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

日期: 2010-8-18 16:12:42 浏览: 1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对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阐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出社会发展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具有体育教育能力,还具有社会指导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社会能力培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体育人才结构的社会变化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指导教学,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把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转变为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通才教育”。
   社会发展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社会体育能力。体育锻炼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一社会体育专业难以适应体育发展需要。必须在具备一定专业运动技术水平基础上,加强培养自身社会体育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激烈,而健康的身体水平是取得竞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与社会发展变化相适应,体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化的趋势,对体育人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多体育人才去满足社会的需要。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发展途径
   3.1加深对社会体育的认识
   社会体育工作不同于竞技运动和学校体育,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自身的特点和任务。社会体育是人们自愿参加,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它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生命力强。社会体育内涵相当广,有民间体育、民族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保健体育、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还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家庭体育等等,种类繁多。只有充分理解了它们的内容、功能、意义和组织形式,才能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3.2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身体素质是学生顺利完成各项术科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基础,也是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社会体育项目繁多,如果身体素质水平低,就不能较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能适应社会体育运动的需要。
   3.3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社会体育工作指导者必须具备全面的运动实践技能,不要求具备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对每一项健身运动都要求能运用已有理论知识来指导进行。只有掌握好运动项目的特点、方法、规则、组织形式,才能最大限制的发挥指导作用。
   3.4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严密组织性和管理机制是社会体育的要求。我国社会体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体育组织发育尚不成熟,组织管理较为复杂,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并以自愿为基础,组织管理难度大,直接影响着运动的功效,故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能力和指导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能力。
   3.5加强自学创新能力
   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事物在自身的矛盾体中不断有所扬弃的具体表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一。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和启发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在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表现自己,大胆创新,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3.6增强社交能力
   社会体育参与人员多而复杂,而且存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如何维系社会体育健康有序的方向,使每个成员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与他们能力和特点相适应;如何调整成员之间人际关系,提高群体活动效率,使每个成员都感到满足。良好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调节作用。
   3.7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当前注重术科教学思想影响下,轻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的教育,使学生缺乏对体育正确认识,体育思想浅薄。社会体育需要较强的理论指导,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条件,加大课外辅导力度,拓宽理论学习知识面。
   3.8强化素质教育,提高运动能力
   社会体育内涵丰富,指导社会体育需要有较高的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之中,体育教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明显提高。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场所,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三基”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上网组织指导能力、防止运动中伤害事故的能力、处理运动中突发事件的能力、运动保健常识和掌握多种健身方法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自己运动、会指导他人活动、会科学的运动”的三会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体育的需要。
   3.9与社会活动接轨
   社会体育活动需要专门人才指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关心社会体育的发展,把体育教育与社会指导结合起来,投入到社会体育热潮之中。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要接轨,针对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从我院学生教育实习情况看,突出表现在重视理论指导,在社会实践,尤其在社会体育实践能力方面严重缺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应在学习期间接受社会体育知识教育。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应着眼于对体育实践和体育发展的需要,注重对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拓荒体育理论课的教材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具备广博的体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周爱光.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3.
   [2]杨连岗,宁淑平.试论大专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3.
   [3]于军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及对策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9.
   [4]胡爱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