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数字地球与遥感教育的研究,共30页,22107字
摘要
数字地球是对地球及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认识,是以因特网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为特征具有三维界面和多分辨率浏览器,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数字地球既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特别是对遥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遥感技术的人材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我国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科高校对高科技遥感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就需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目标和规格,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构建起2l世纪遥感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文章着重探索在数字地球技术支持下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和开放自主学习模式。在新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地球、网络环境,通过整合的各种资源使学生自主性地获取信息以此来激发学生发现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搜集、处理、分析的能力;通过开放式的资源、个性化的背景材料、任务情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协作学习模式和开放自主学习模式是数字地球技术同遥感科学教学有益结合的一种尝试和探索,体现了“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这一现代教学观念,有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符合知识经济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关键字:数字地球 遥感技术 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数字地球技术 2
2.1数字地球的概念 2
2.2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组成 2
2.3数字地球的作用 4
2.4数字地球对遥感教育的影响 5
第三章 教学模式研究 7
3.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7
3.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
3.1.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9
3.2数字地球与教学模式研究 10
3.2.1数字地球影响教学模式的改革 10
3.2.2数字地球背景下的两种教学模式研究 14
3.2.3关于遥感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8
第四章 遥感教学模式探索 20
4.1国内部分高校遥感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培养特色 20
4.2我校遥感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研究 20
4.2.1对我校遥感专业培养模式的总结 21
4.2.2我校遥感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 22
结论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资料预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