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挑战和新目标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挑战和新目标

日期: 2006-8-22 2:31:02 浏览: 15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富喜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现象看,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生源减少、规模缩小的“滑坡”现象。从深层次分析,则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挑战之一,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日趋同步变化,对中等职业教育颇具威胁。
多年来,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高等教育供给阻塞,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减压分流,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以弥补教育结构上的缺陷,形成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时期”。但是近些年尤其是第三次全教会以来,为缓解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重压,对教育结构进行同向调整,高等院校连年大量扩招。这一教育结构环境的变化,无形中使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做出背向中等职业教育的选择,从而形成“普高热”,从生源上直接威胁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发展。
挑战之二,招生分配“并轨”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的同向变革,对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专业教育造成冲击。
一方面,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行业生产转向,企业转制或重组,下岗工人与日俱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专校招生“并轨”,毕业不包分配,加上社会就业片面追求高学历,致使中专校毕业生自主择业难度增大。在这一冲击下,有些中等职校转轨快,及时疏通就业渠道,得以持续发展。而部分中等职校特别是一些依附于行业和企业的中专或技校,未能从根本上冲破计划体制的藩篱,以致因“分不出”而产生“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挑战之三,知识经济逼近和产业调整提升的大背景,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变革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传统工农业结构调整和新产业开发中科技含量不断增大,高科技信息产业和高质量的服务业迅猛发展。从这一背景出发,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传统产业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而且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各个层次的现代管理人员和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操作人员,还要从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知识存量和技能水平出发,承担在业人员的职业再培训和失业转岗人员的新职能培训。
除以上挑战外,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还有其他人为因素,如在强调分担教育成本过程中,有些职校过高收取学费,超越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致使一些报考职校的学生因经费困难望而却步。
中等职业教育虽面临种种挑战,同时也存在种种发展机遇。社会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用人机制的形成等,将给中等职业教育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从面临的新挑战及国情出发,在现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理顺职教发展思路,确立职教发展目标,是各职业学校、各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应关注、策划的要事。试提出如下发展目标。
调整目标
分析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从整体上看,多年发展起来的中专、职中和技校,是一笔巨大的有形或无形教育资源;从微观分析,则存在布局不合理、学校布点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
因此,很有必要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调整。调整目标指向:淡化中专、职中、技校的界限,统一为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合并或联合组强组优。
拓展目标
目前,除普通高校开设高等职业教育外,一些条件好、实力强、职教经验丰富的重点中专校纷纷捕捉机遇,在巩固提高中职的基础上向高职领域拓展。对此,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确立可行的发展目标。
如株洲市政府提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优势,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原国家级重点中专冶金学校经评审已升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中专株洲化工学院、株洲铁路机械学校、株洲铁路电机学校和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湖南省中医药学校分别开设了五年制的高职班;株洲工业学校正在与职工大学合并,实施“联通高职,壮大中职”的战略。
培训目标
在构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中,非正规教育的职前职后培训越来越重要,亟需作为发展目标认真筹划落实。
培训目标方向之一是,统筹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在培训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职业培训目标之二是,在建立劳动就业预备制度中积极发展职业培训产业。这项工作尚处于筹划起步阶段。
如株洲市教育“十五”计划确定:本着“凭证就业,自愿自费,考教分离”的原则,倡导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和教育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对未升入高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职业培训,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用人制度,在3—5年内,力争全市新增劳动力在就业前都能接受1年以上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