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外语学习诸因素与外语教学

关于外语学习诸因素与外语教学

日期: 2010-3-10 0:28:51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关于外语学习诸因素与外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外语能力模式 外语学习因素 外语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王初明的“外语能力模式”,讨论了在外语教学中如何优化各种因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实际运用外语的水平。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涉及多个因素。本文介绍“外语能力模式”并探讨这个模式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外语学习诸因素
   根据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有关外语学习模式的基础上,王初明在其专著《应用心理语言学》中提出了“外语能力模式”(王初明1990:194—201),如下图所示,(为节省篇幅,在此转述该模式的具体说明时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模式以“输入”为起点。输入指语言信息的接触,主要指正规的课堂学习。“输入”会受到“社会环境”,即学习外语的社会气氛的影响。掌握外语的用途的大小决定着“输入”程度的强弱。用途大则“输入”得到增加,学生愿意接触。反之,用途不大,则“输入”会衰减。“输入”能否被学生吸收,一方面取决于输入材料的难易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动机、自信心、移情、焦虑,语言能力倾向以及学习策略等内在因素。
   “态度”指学生如何看待外语学习。“动机”指为什么要学外语。动机和态度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态度和动机是学习外语的动力所在。只有那些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的学生,才能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坚韧不拔地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并最终掌握所学的外语。
   自信、移情和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外语学习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自信”,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外语,他们就绝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进行外语学习。“移情”指学习者克服抑制心理的能力。外语学习者在母语习得体验中会逐步建立起一种具有保护性能的心理屏障,这种屏障影响外语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心理抑制作用越强,语言信息就越难于吸收。“焦虑”指“预期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人的焦虑水平可以作为其动机的激发或唤醒水平的标志,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学习成绩”(邵瑞珍1990:283)。
   “语言能力倾向”是学好外语的潜在能力,反映学生的认知素质。Carroll把外语才能分为四种:语音编码解码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学习的归纳能力以及强记能力(桂诗春1985:232)。
   “学习策略”,指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某种思维方式去获取外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不同的学生往往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这个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其中所有的因素都与能力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随着这两种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的看法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自我形象”。它受能力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态度、动机、自信、移情以及焦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或是积极,或是消极。积极的自我形象可以增强动机,有利于消除心理屏障,促进外语学习。
   获得语言和交际能力是语言运用的前提,但能力和运用并非相等。能力向运用转化,需要专门操练,直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语言运用”是语言能力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它是检验语言能力的实践活动,是外语学习的最终归宿,也是衡量外语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语言运用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又反过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语言运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而反馈能够促使学习者的语言运用不断得到进步和完善。另外,语言运用能改变学习者的自我形象,顺利的语言运用会给学习者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外语的愿望。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s://www.studa.net 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输入
   输入是外语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要想使学生掌握外语,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适当的输入(何家宁2002)。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且能够被学生所吸收的外语输入。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大量地视、听、读外语材料。
   2.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与国外的交往十分频繁,中国已经加入wro,学习外语有很大的前途。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外语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抓住时机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动机区分为两种:参加社团的学习动力和工具主义的学习动力。I.am—betr认为,前一种学习动力比后一种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桂诗春1985:227)。在中国,多数学生学外语的动机属于后者,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尽力使学生具有更远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知道,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一次考试,或者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而已,而是为了进行国际交往,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4.自信、移情、焦虑
   在外语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产生适当的焦虑感。既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由,使他们的焦虑感太低;但也不能对他们要求太多,导致他们的焦虑感过高。需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使焦虑因素有助于外语学习。另外,还应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使他们具有健康、自信的心理,从而克服抑制的心理。
   5.语言能力倾向
   尽管学能是潜在的,但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我们可以激活学习者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外语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对那些与学生外语学习有关的基本能力进行适当地训练。例如,可以通过背诵英语课文(何家宁1997a;l997b),去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6.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同时,还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外语学习方法。
   7.自我形象
   保护好学生的自我形象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容忍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所犯的语言错误。不应因学生出错而责怪他们。在练习时也不应有错必纠。同时,即使学生取得一点进步,也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采取适当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8.语言与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核心目标。Canale&Swain把交际能力细分为:语法能力、社交能力、语言策略和话语能力(黄国文1993:18)。我们应该采用交际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能力培养,才能使他们真正具有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9.语言运用
   学生语言和交际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语言运用的实际训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多地提供语言使用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为“错误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减少”(亓鲁霞1988:197)。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外语,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结束语
   针对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情况而提出的“外语能力模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把握其中的各项因素并把有关原理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去,是搞好外语教学的保证。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优化各种因素,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