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老残游记》叙事视角的转变

浅谈《老残游记》叙事视角的转变

日期: 2010-1-14 17:58:53 浏览: 1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窦宪超

浅谈《老残游记》叙事视角的转变
   04级 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 102022004026 窦宪超
   摘要:产生于清末的《老残游记》明显带有受到中外小说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中视角的转变。刘鹗没有保持住统一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不会影响新视角所产生的重大积极意义。
   关键词: 老残游记 叙事 视角 转变
   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上基本都采用了全知全能的叙事模式。叙事者处于明显的主宰地位,对故事的各个方面的调节是强有力和显而易见的。这受到了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影响,并经过古代说唱者不断的说唱及相关文人面向“看官”的描写而定型。叙述者以全知全能的姿态讲述故事,牵连起故事发生的时间,调配相应人物的具体活动,演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听众(读者)的兴味,吸引众人眼球。在此情态下,采用限制叙事的中国古代小说仅占少量的余地。在这些采用限制叙事的小说中,绝大多数又是些情节单纯、涉及人物较少的短篇小制,如李公佐的《谢小娥传》、王度的《古镜记》等,视角的统一容易得到保持。较为成功地通篇运用限制叙事模式的长篇小说在清末之前却没有在中国文坛诞生。中国读者生活在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的侃侃而谈的腔调之中。“可以这样说,在20世纪初西方小说大量涌入中国之前,中国小说家、小说理论家没有形成突破的全知叙事的自觉意识”。[1]
   历史走入清末。西方小说伴随着中国人渐渐开阔的视野进入中国文学界。一系列西方小说的表面特征被晚清的小说家们很快地效仿了:取消了传统小说中的楔子,“有诗为证”也没了踪迹,等等。其中的一个重大转变是清末的小说家们开始意识到叙事视角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无意地运用新视角进行创作,尤其是第三人称限制叙事模式。新视角的采纳易于消除“看官”们对全知全能叙事模式产生的效果的真实性的怀疑,人物、画面的真实感得到强化,原来零碎的各个叙事组成部分也开始因统一的视角的串联以整体示人,内容的重复率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开来。但是,这些作家深受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他们习惯于全知全能视角对作者的“放纵”,内心里放不下全知全能视角所给予他们的巨大叙事自由度。于是,他们对欧洲小说的效仿并不是“原生态化”的,而是借鉴中搀杂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特点。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就处在这种新旧“换代”之际。
   《老残游记》明显地带有过渡的性质。游记体是中国古代文体的一种。《老残游记》化用游记体记游的方法,既可以运用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完成对故事的描摹,摆脱读者对故事真实性的怀疑,也可以尽可能多地争取作者叙事的自由度,以尽可能多地揭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达到清末小说家、理论家们所提倡的小说改良社会的功用目的。对游记体的运用是《老残游记》的“金蝉脱壳”之计。
   叙事角度的变化是《老残游记》的重要特征。叙事者必须随故事里面的观察者的脚步、目光、听觉移动,被“束缚”在观察者身上。说书人原来“居高临下”的姿态被放低,说者“调兵遣将”的能力在文本中的表现也被大大弱化。观察者的地位得到提升,开始代替说唱者的讲述,以旅行所见所闻的形式讲述原来的插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观察者的走动之中串联起来,原来说书人讲的故事的零散状态得以改观。此外,由于采用了第三人称的限制叙事,并且,作品主要聚焦于“老残”一人,作者和叙事者的感情更易“达成一致”,作者比说书人具有了更为明确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位置,作者更易也更能借观察者抒发自己的感情,取得小说的社会功用目的。作者饱满的感情通过观察者的活动更容易得以倾注,读者对这种感情的真实性也不会像以往一样更易怀疑,因而第三人称的限制叙事更能俘获读者的心,达到作者的叙事目的。
   《老残游记》的大量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在以往的小说中是没有出现或者不多见的。景物描写的出现首先是由游记体的特征决定的。人物的游动性使作者的笔触随人物跋山涉水,描山状水。但是,我们也可以说是作者采用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方式成就了《老残游记》中作者的写景状物、透视人物心理的成功。由于采用了第三人称限制叙事方式,并且聚焦人物大多数情况下是单一的,人物的不断活动,首先使景物产生了明显的动感,同时,自然景物也沾染上了观察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物不在是自然界中单一的生物存在,而是深含观察者的主观感情,渲染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同时,由于作者和叙事者大多数情况下的内在一致,方便了作者描写人物心理。但种视角也诱惑着作者走向长篇累牍的议论的境地。
   此外,在视角的统一问题上,作者似乎不愿丢弃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造成了前后视角的分裂。作者没有保持对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统一,在一些地方借其他人物论道讲经,作者又似乎难以忍受第三人称叙事方式所带来的限制作者“言论自由”的特点,时时借其他人物站出来议论一番。这些都使得作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老残游记》对新视角的采用突破了以往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新视角对一系列写景抒情产生的影响在其他前代作品中也是极少见的。虽然,刘鹗议论时政的迫切和全知全能视角的影响使他不能保持视角的前后一致性,使作品的一些地方为人诟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但我们更应看到作者的开创性努力和其中的珍珠奇彩。
  
  
   参考文献:
   [1] 陈平原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上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