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日期: 2010-3-1 12:26:07 浏览: 9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我国职业长期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求,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这其中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但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农村职业院校为寻求新的发展,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来改变的困境。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校乡、校县、校会、校站所、校校、中外7种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办出了特色和水平。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创造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等由双方共同确定:企业负责承担部分办学经费,并负责向学校提供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校企联合,企业为学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创造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之路,三是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教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直接面向企业,面对社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校乡联合办学模式是以一乡、一镇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基点,将办学的重心下移,直接为基层定向培养人才。这种办学采取灵活学制,农闲进行教学,农忙开展生产实习,“理论和实践不脱节,和生产两不误”,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致富带头人。依托县农职学校专业优势,在县乡、村、户之间形成辐射,构建起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服务网络体系。坚持以县、乡农村职成学校为基地,以科技实用项目为内容,以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农民为对象,以科技示范户为骨干,从而达到学一技之长,帮一户脱贫,带一村致富;培养一批能人、形成一个农民服务组织、推广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开办不同的培训班,如农业技术培训、农村管理干部培训、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人力资源的优化提供服务。安徽省泾县高级职业中学,从1996年起,与泾县太园、云岭等乡镇实行联合办学,派专业课教师下到各行政村任科技副村长,实施“111工程”,做到一个教师扶持10个农户,带动100个农户共同致富。学校根据乡镇经济规划,提出“一村一品、一片一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总体要求,学校给每位挂职教师分任务。教师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送科技下乡。学校立足本地办学,服务经济建设,知名度大了,口碑好了,为学校招生、就业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
校县联合模式是学校主动服务地方建设,开展院校与县域经济的全方位合作。根据县里对人才的需求,职校与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培训或学历。贵州省道真职业高中与县局、人民武装部、县委组织部、县劳动局、烟草公司等单位联合办学,面向在职于部、农民、复员军人、下岗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先后培训学员一万余名,提高了人员素质,为复员军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有利保证。新疆昌吉畜牧学院就是由大型畜牧龙头的董事长任理事长、州畜牧局长任院长、学校参股的新体制实体。昌吉畜牧学院的建立是办学体制的一次创新,它构建了一个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教、多方受益、互惠多赢的平台。它第一次把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紧密结合了起来,让政府、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十一家龙头企业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实现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愿望,使“订单教育”变成了现实。企业在联合办学中有了发言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企业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要求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学生而言,通过订单办学这种全新模式,一脚跨进校门,就等于另一只脚跨进了企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了,从根本上解决了就业。如今,学院先后与昌吉市、福海县等签订了全方位合作协议,为“科教兴县”、“人才兴县”提供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校会联合是指学校、专业协会、农户互动的办学模式。即由职业学校牵头,以专业教师和毕业生为主体,组织专业协会,再通过专业协会把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培训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就把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紧密地置于专业协会和农户的互动之中,使职业教育直接有效地为农服务。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地由农职学校牵头组建成的农村各类专业协会遍布各乡镇。例如,宁安兰岗职成学校的西瓜协会、讷河职成学校的马铃薯协会,已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当地农民也因此脱贫致富。
农村职成学校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横联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水利站、农机站、畜牧站等为农服务站点,上挂专业科研院所,共同科技项目的开发和实用技术推广,使产学研结合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这种范式有效地解决了科研院所的实验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也使职业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孵化科研项目过程中,找到了自身为农服务的位置。黑龙江省采用校站、所联合模式,2003年开展推广种植业科研成果120项,畜牧业科研成果105项。
职校与其他学校间的联合办学。有职校一职校间的联合,有职校一大专院校间的联合,也有职校一普教一大专院校的联合等多种形式。可以是本省本市学校的联合,也可以是跨省市学校的联合。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在发挥本校优势的同时借鉴他校的长处和优势,共同办学,为当地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职院与县(市)所属普通初中、高中、职业高中联办,按照分层次教育理念,把那些适合锻造成职业技术人才的学生选拔出来,第一年放在县、乡(镇)办中学,作为学院的预备班,教授文化基础课,第二、三年整体转入学院,学习专业技术课。通过这种方式,走一条技能性人才成才之路,使广大农村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进入企业,进入城镇,从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高层次转移,也为农村教育改革闯出一条全新之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昌吉市第三中学、乌苏市红星镇中学等数十个县市普通中学开展了联合办学,在校生达500多人。河北省易县职教中心与天津市涉外学校、天津市轻工业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天津市的两所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完备,办学水平较高,但生源不足;易县职教中心地处太行深山,经济欠发达,由于毕业生就业难,了学校办学。三校联合后,不但使分别地处城市、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走出了办学困境,三资企业有了可靠的技术工人来源,同时搭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桥梁,开通了城市就业的直通车。城乡职业教育的结合,激活了城市职业学校,也激活了农村职业学校,是值得提倡的一举多得的好经验。
中外联合指职业学校与外国法人组织、个人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联合办学。中外联合办学是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一流的办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国外的合作伙伴,使联合办学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他们先后与英国里丁学院、加拿大的百年理工学院等国际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成为河北省15所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资格的学校之一。此外,学校还与英国合作,建立了“伦敦考级站”,成为我国仅有的两家考级站之一,学生在考级站通过考核后,便可到英国任意一所大学深造,实现了涿职人与国际职教接轨的夙愿。中外联合办学,不但引进了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且通过中外教育的“嫁接”,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抗冲击能力和自我更新、自我修复的能力,推动了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