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研究

职业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研究

日期: 2011-11-5 14:05:03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芳

  摘 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经常提到,很难将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遇到的经验结合到一起。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没有及时的将实习情况反馈给每位学生。在本研究中,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相互介绍学习经验,互相促进,为师生提供了信息化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职业院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一、序言
  
  1996年,荷兰颁布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法。学海网(www.xuehai.net)在该法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实践经验的习得上。正因如此,员工的在职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基于环境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学会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去处理一些真实的问题。按照这种理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在荷兰,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路线:学生在学校上学,但会在实践阶段去参加工作,就像在职员工的培训一样。
  第二条路线:学生在企业开始工作,同时,每周一次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自己在实践中所学的知识,反过来,他们也会尽可能去使用学校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真实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1]。
  该研究一方面把重点放在研究如何来帮助学生与其他人交流和合作,而不是像在学校中的学习那样;另一方面,就是研究怎样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最优化。学生在校外实习会占用整个学习阶段的一半,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方案,使学生们团结在一起。通过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可以构造一个虚拟的课堂,尽管学生不在同一个企业中实习。这样,学校和实习可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实现的可能性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的教室与传统的教室对比研究发现,使用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在有意学习和协作学习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该研究中,我们还引入了网络学习环境,就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网络来构建协作学习的环境。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介绍自己工作经验的机会,这种与同学的交流是一种异步的交流模式,可以在家交流,也可以在工作的时候交流,等。另外,通过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和讨论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便可以相互学习,在现实情境中更好的开展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解决的问题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他们不仅可以获得认知及元认知知识。根据认知专家研究,当知识构建由目标开始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具有了组织他们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此反复之后,学生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可以在教室中通过引导性的课程开始。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明白什么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例如,生长在干旱气候中的农作物问题。到那时,他们应该有必要知道某一主题能否被划分为几个子领域。对每一个子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提出几个问题,然后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去收集以及交换相关知识。为了构建关于某一主题的知识框架,所有的资源都要去查阅,如书籍、报纸、电视、专家访谈等。很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学习文化,使学生意识到构建知识就是他们的责任及与其他同学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数据库记录了学生所写的内容,保证所有的文件都是最新的数据,在研究如何进行知识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记录的数据可用于分析学生所写的信息之间的联系。记录模式的分析展示出谁发给谁信息。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努力寻找,怎样在教育背景下实现这种教育环境以及怎样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合作。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怎样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整合。
  表1 研究过程

   (一)步骤
  在试点项目中,收集到不同环境下的大量信息,不同路线进行学习的每组76名学生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以十人为一组参加不同的十周课程学习,每一组至少有一名老师监控。只有能够在家使用电脑的学生参与到该项目。如果他们在家里不能连接网络,可以有学校为他们支付所产生的网络费用。控制学生的电话费用,每天的使用不能超过半个小时。
  (二)教师培训
  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培训,主要关于协作学习、怎样开始及维持协作学习过程、怎样以及何时进行干预,解决问题。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了有几个步骤组成的框架,以作为指导及安排学生。指导共分为四个部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和研究者一同讨论,作为一组问题共同解决。
  (三)学生培训
  大部分的老师参加过很多次学生培训。假如老师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实验,学生的培训就由研究者来代替。随后的实验则由教师亲自指导和培训学生。在培训开始时,首先要告诉学生关于该研究项目的相关信息及该研究的目的—计算机辅助的协作学习是否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还要向学生解释“何为协作学习”以及“在这种电子学习环境中,怎样促进协作学习”。当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学生熟悉这个学习环境,以便学生在家里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该环境进行学习。
  (四)评价
  分析工具包是用来分析数据的。这个工具包由一系列的程序组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概述及简单扼要的数据分析。最终,可以生成一份关于该数据库的定量信息。
  评价表主要用来调查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环境的经验。学生可以描述关于协作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过程的支持、与同学的协作学习以及在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中的一些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完成一份评价表。他们可以描述关于协作学习的观点,对计算机辅助协作学习环境的期望以及他们的经验和未来的一些想法,是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进行协作学习成为一种可能。
  
  三、结论
  
  分析工具包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所有的参与者(包括学生和老师)共同产生764条记录(其中,教师记录有107条)。在这些记录中,46%是新纪录或者是第一次记录,也就是说,他们所表达的某一个信息是由某一个主题开始的。其他的记录都是独立的,实际上,只有197条记录是独立的。仅查看数据库的进程,看上去,没有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评论或者建立在其他学生之上的讨论。他们看上去都是不同种类的相互独立的评论。当然,仔细查看记录的内容就会改变这种看法的。如果把记录的内容考虑在内的话,表面上独立或者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记录似乎联系非常紧密。几乎每次进入系统,都要查看其他人的评论。查看评论最多的就是老师(特别是那些安排,教师可能会一遍一遍的阅读,有的老师能读到十几遍,甚至从开始一直延续到实验结束),以及自己做出记录的学生。

学海网(www.xuehai.net)  (一)以小组方式的协作学习与电子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观察小组,差异非常明显。小组内的学生在原先的班级内就认识,在该学习环境中,他们必须从事类似的任务,定期的进行阅读和写作。他们交流信息及经验,同时钻研问题及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学生每周去一次学校,彼此之间很难熟悉,所以他们没有感觉出合作的必要性。他们之前没有这样做过,所以感觉现在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其他的学生在教室中使用该学习环境,从事一些工作任务,其目的是想了解该问题讨论平台的作用,同时,为了在离校之前的实习期间习惯于这种合作学习。他们更喜欢口头上的交流,而不是在数据库中发表一些观点。在面对面学习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之间,这使得结论看上去很理想,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使得在不同车间正在工作的同学及正面临真实问题的同学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正在合作的同学对这中可能非常热心。他们提到,他们从其他同学的成果(其他同学的新消息、创新的想法及观点)中学到了很多内容,同时,也非常积极的解释自己的经验及发现,让其他同学分享。但是,在同一个车间工作和从事相对简单工作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并没有为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还有,他们之前也很少参加合作,所以,对他们来说,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二)时间投入——教师与学生的观点
  学生和老师在试验中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必须定期的进行注册登录,来记录所有的文稿。然而,学生认为这些工作并没有收到更多的效果。后来,他们也就不再必须提交一篇关于他们实习的文章。此外,学生很喜欢为一些实践内容做准备工作。现在,老师会知道学生在时间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并且,及时的给予他们指导。他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所以,有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维持合作学习。这些努力看上去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评价表和从数据库及分析工具包得出的数据,很自然的得到一种关系,即在数据库中教师的角色,学生所写的记录的数量及关于协作的数量和质量的报告之间的关系。教师参加的越少,学生的活跃程度越低。具体详细的关系,会在以后的论文中详细介绍。
  另外一个积极的效果是,学生们感觉比他们参加培训之前,与学校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在工作中运用学校知识,比以前更加得心应手了。另外,因为他们经常与其他人讨论问题,所以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三)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的优势
  1.创建更生动的问题情境。对于像微观世界、太空,以及因为条件所限不能实际演示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创建图文并茂、如同身临其境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把问题情境制作成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可以通过重新复习问题情境的课件,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2]。
  2.使用计算机技术更客观的评价学生。协作学习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法、自评、互评、测验法、个人测试、小组共同测试等。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可以使用BBS、聊天记录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教师除了可以查阅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外,还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和参与程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匿名的聊天,投票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互评[3]。对学生参与协作的时间、发表留言和学习成果的多少,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记录、评分,随时反馈给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小组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客观的、合理的评价。
  3.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引导。在协作学习中,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情况下,学生面对的学习资源非常复杂。一方面,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面对众多的资源会无所适从,感到无从选择;另一方面,这些网上的资源又是良莠不齐,有些资源并不符合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学习资源,对学习资源的查找范围进行限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检查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给予修正和指导。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因为面对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更容易出现教师预料之外的学习结果,这也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引导。同时,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结果,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4]。
  
  参考文献:
  [1]袁磊,孙杰远.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的内涵、特征及结构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
  [2]秦安兰.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与传统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6).
  [3]柴少明,赵建华,李克东.基于活动理论的CSCL协作意义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7).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科学课,2003(12).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