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温暖工程”与职业教育

论“温暖工程”与职业教育

日期: 2011-8-21 17:18:2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谭家德 熊毅

论文摘要:城乡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温暖工程”的实施和职业教育需要进行创新,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的“温暖工程”的实施和职业教育进行创新探索。 
  论文关键词:温暖工程;职业教育;城乡统筹 
   
  前言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国务院批准在成渝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推动中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学海网(www.xuehai.net) 
  一直以来,我国城乡之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城乡分割的经济结构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乡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一定程度上的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此外,我国农村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具体来说,当前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五大失衡:一是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越来越大。二是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三是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农民就业环境改善缓慢,城乡就业差距在扩大。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收入、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在持续萎缩。五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失衡,农村制度供给滞后,各种相关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 求。 
  就重庆而言,它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市比较发达,农村特别落后。全市3100万人口,其中2/3在农村。这种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缩影。再加上大库区,又处内陆腹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在重庆特别具有代表性,在重庆开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将具有示范效应。 
   
  一、城乡统筹对于“温暖工程”和职教创新的启示 
   
  “温暖工程”计划是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孙起孟同志响应江泽民同志对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希望,1994年提出并于1995年1月正式创立的。其内容是: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协助政府解决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转岗和安置,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首先是做大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此,重庆拟进行“五个方面的统筹”,即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推进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这五个“统筹”都与农民的切实利益休戚相关,尤其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统筹推进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在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指导和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协助政府解决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上,“温暖工程”可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个新的环境下,社会又对作为“温暖工程”的实施载体的职业教育及其创新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职业教育应该勇于探索,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城乡统筹”中的职教创新探索 
   
  (1)有的放矢,职教实现“产销”无缝对接。职业教育和区域发展密切相关,不能关起门来办职教。政府引导学校在教学中向这个方向走,是职业学校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做的。由重庆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重庆市教育局,劳动就业部门应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职教就业问题,相关部门要提供人才需求的信息,教育部门提供人才培养的信息,在政府引导下,重庆市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才能实现有的放矢、无缝对接。  学海网(www.xuehai.net)  重庆职业教育应实施“产销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变学校“招生”为企业“招工”,全面推行中等职业学校与所有新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的制度;将生产企业以及人才开发公司引入,实现由企业办职业学校;企业入校办厂,建立实习生产基地,实现“前校后厂”办学模式。 
 
  这就对现在的职业教育自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与合作企业或单位良好沟通,以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性人才。二是大力推行“订单”、“定向”、“联合培训”等模式。按就业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建立起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的联动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全市各职业技术院校作用,加强与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联系,开展长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三是突出培训重点。以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培训为主,以青壮年劳动力素质培训为主,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重点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专业培训。四是要完善培训补助政策。要逐步使目前以“短平快”培训为主向以提高技能素质为主转变,形成“短中长”合理的培训体系。鼓励城乡青年参加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培训周期较长、就业前景较好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2)农民工培训,政府买单。城乡统筹、城市化进程将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城市,必须给他们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真正完成转变,可以在城市生存、就业,具有一技之长,适应城市生活。而职业教育对于重庆的意义绝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直接影响到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职业教育,肩负着统筹城乡的更高使命。为加快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业转移并稳定就业,重庆市建委从2007年8月开始,先后下发文件指导开展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教育及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创建工作。在2008年3月前,重庆市先期投入300余万元,选择100个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试点。通过两个月的申报、初审、检查工作,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工程等81所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经验收合格,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学校。按照《关于开展农民工业余学校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建委已陆续向第一批81所试点学校赠送了电视机、影碟机、教材、笔记本等共计价值250余万元的教育培训物资。第一批试点学校正式开学上课后,预计将有近3万名农民工陆续接受免费培训。由此,政府在“温暖工程”中转变了职能角色,由统筹协调的角色转变成了实施者,充分地发挥了积极主动性,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最直接有效的利用。 
  (3)社会公益培训关注心理职教。按照新的城乡总规划,12年后的重庆市区将增加300余万人口。在新增人口中,到主城务工的农民工将成为主力。于是,这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转型为市民,开始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一些专家更呼吁,必须重视对农民工心理、精神以及文化的转化。在此背景下,一家纯民间公益的新市民文化教育研习中心应运而生,并开始了艰难探路的过程,“在主城定居的农民工许多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他们在城市感觉被边缘化,而回到老家,又被乡亲们称赞和羡慕。”重庆市社科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艺说,这给农民工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本领虽然得到了加强,但是他们从心理上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而这也正是农民工真正向市民转化的关键和难点所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朱艺才萌生了办一所对农民工进行社会、文化、艺术等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训机构。这个民间公益互助公民学习社区的研习中心,全部免费向所有“新市民”和老市民同时开放。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将给重庆的农民工转型为“新市民”带来新的思路。目前,中心开设的课程包括人文精神、心身家庭、职业素质、励志创业和社会实用五大类,并从形式上分为“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人生新起点”等八个系列。这种民间机构的探索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以渝中区为例,区农办只有3名工作人员,而全区常住农民工达到14万多人,这14万人的培训全由3名工作人员负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民间机构组织的农民工公益培训,应该成为政府倡导的一种模式,并得到政策上的足够支持。而“温暖工程”也不仅仅是关注培训对象的切实利益,同时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怀培训对象的心理建设,“温暖”农民工们的心里。 
   
  三、结语 
   
  “城乡统筹”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职业教育能否顺应时代要求,面对挑战,对于“城乡统筹试验”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机构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城乡劳动者多层次需求的培训制度。“温暖工程”是整个社会的工程,政府应积极发挥其主动性,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这个伟大的工程中来。“温暖工程”的良好实施以及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必将为城乡统筹的胜利完成,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为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