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机电专业技能课程建设的思考

机电专业技能课程建设的思考

日期: 2011-6-25 20:43:58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本为

摘 要: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技能课的建设,必须与现代企业人才规格要求相适应。本文通过对机电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做了一些探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机电 技能课程 建设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培养现代机电类专业技能人才与传统的技能人才不同,更突出了综合职业素养。在机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中,必须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职业技能观念,打破旧的办学模式,创造出新型的实用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子。 
        一、技能课程建设的组成 
        技能课程建设主要由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第二课堂、技能测评四部分组成。学海网(www.xuehai.net)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安排了本专业技能培养所必备、必需的课程。基础理论课以“适度,够用”为度,要强调教学以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如本专业中对机械制图、识图能力(技能)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针对制图、识图能力的要求开设《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加上必要的实验使学生的相关能力、技能得到了初步训练,形成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 
        2、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的好坏是衡量中等职业学校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教学形式,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训教学搞得好不好。
        3、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以兴趣小组和技能比赛的形式进行。兴趣小组,一类为学习兴趣小组,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培养尖子生和技能骨干为主,安排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新性;另一类兴趣小组则以学习互助的形式进行,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般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指导。技能比赛包含三种情况:一种是专业内部的技能比赛,一种是校级技能比赛,包括学校艺术节时安排的相关技能比赛,还有一种是参加市级以上的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能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进一步促使专业技能的养成。 
        4、技能测评。
        主要有考证和企业试题测评为主。考证是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职业资格证的报考工作,通过考证促成学生在相关技能上的突破和养成,如本专业中安排的数控操作工中级考证、CAD中级考证等。企业级试题测评是指用企业所提供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可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模拟面试的形式进行,也可对收集的企业级试题通过整理后在校内进行。由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企业所提供的考核内容应该作为整个专业技能培养的指导意见。 
        二、课程内容选取方法与原则
        1、选择多种课程模式来安排课程内容。

例如《数控机床与维护》课程中,数控机床操作内容可按照“准备启动机床——夹紧工件——输入数据——移动刀具——启动机床——加工工件——测评工件——结束工作”这一工作顺序来编排。这一顺序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过程系统”。 学海网(www.xuehai.net)       2、遵循实用原则来选定课程内容。
        要妥善处理好“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两部分内容。“陈述性知识”是指事实性、概念性知识和理解性、论证性知识,前者解决客观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解决客观现象“为什么”的问题。“过程性知识”是指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前者解决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怎样干”的问题,后者解决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干得更好”的问题。
        3、课程内容由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向诸多学科的综合性转化。
        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可将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等内容综合,按机械设计的实际组合上述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要逐渐由纯科学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转化。
        三、技能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巨大的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要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2、开展工学结合。
        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要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而企业因此也要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
        4、创新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必须制定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要利于学生发展的机电类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专业课与实习课要有机融合,教学环节中坚持课题化的设立思想,教学中的课题设计要适应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在课程建设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致力于课程建设的骨干教师,制定相关政策,使他们不仅善于进行课程建设,而且乐于进行课程改革。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