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评价模式的实践探讨

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评价模式的实践探讨

日期: 2011-5-20 18:28:4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以“选择— 发展 ”德育理念为基础,探索构建了中职德育评价新模式,以促进中职德育评价工作的客观与公正,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中职;选择—发展;德育评价模式
  
  构建 科学 合理的德育评价方式与体系,发挥评价的 教育 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评价主体单一,即学生最后的定性完全由班主任一人决定。实践中,德育工作形式走过场,内容空泛,缺乏激励的动力,结果导致失去了对职校学生真实的评价。正因为这种评价的不客观、不公正,使得职校学生觉得好与坏、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都一个样。学海网(www.xuehai.net)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对学生品德的测评,要在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因此,改革对学生现有的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2002年,我校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 规律 ,探索构建了“选择—发展”的德育评价模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摈弃了陈旧的、阻碍学生发展的德育老模式,以“选择—发展”德育理念为基础,探索构建了中职生德育评价新模式。
  
  符合中职学校和学生的德育评价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传统的德育评价模式,对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平时行为表现缺乏具体的、有说服力的记载,而片面地以学生的 考试 成绩为主、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印象为辅进行德育总评。这种评价模式完全背离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失真。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我校以“选择—发展”德育理念为依据, 总结 构建了符合中职学校与学生特点的德育评价新模式。
  
  (一)该评价模式的基本原则
  人人参与德育并层级负责的原则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德育不单是班主任的工作,而是所有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工作。同样,德育也不单是学校德育处的事,它需要学校各方面、各处室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因此,在构建该评价模式中,我们坚持了以学校党支部为领导,德育处和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为基本单位,全体党员带头,各处室配合,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人参与德育并层级负责的原则。
  实效性原则德育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对学生的思想 政治 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要达到的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依据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真正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德育工作不仅仅看结果,更应重视教育过程,只有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工作才会实际,才有实效性,德育过程是德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该评价模式时,我们始终考虑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现状、学校现有的资源和遵循了德育的教育规律,做到质与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模式真正促进我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层次性原则传统德育的教育内容抽象,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 现代 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岗位。人的道德素质发展过程具有层次性,评价时既要看到教育对象的闪光点,又要看教育对象在认识、行为表现过程中的进步、发展而肯定教育对象的进步。这样,就能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自觉内化。因此,我们构建该评价模式时始终坚持了层次性原则。
  依托学科教学进行评价的原则学科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专业人才要以人的道德品质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多元价值观影响下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行为等进行分析、交流,能够让学生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去理性分析、判断、选择自己相应的行为方式,去感受社会发展对人的道德要求,从而增强他们自我行为能力并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构建该评价模式始终依托着学科教学。
  
  (二)具体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如下表)
  
  
  德育评价新模式凸现了“选择—发展”德育模式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互动、道德规范教育与体验感悟相结合、引导与活动相结合的理念和思想,贯穿了“选择—发展”德育模式引导和培养中职生在多元化价值中具有自主的理性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能力的精神实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了学生平时在校或在家的行为表现,可以促使其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该模式是对学生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信(道德信念)行(道德行为)等进行的综合性总评,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当前表现突出的行为(如,自卑、懒惰、学习态度不端正、易冲动、不良行为等)都纳入了德育评价范围,通过平时记录量化到对其最终的考核评价,引导他们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实现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层次 发展 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把德育融入到对学生的各种 教育 活动之中,而且也覆盖到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评价模式中将学生的道德素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都列入德育成绩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该评价模式囊括了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各个环节,学生方方面面的素质都纳入了教育者的视野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利于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加 体育 活动,练就过硬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突破了人们对德育工作的片面理解,形成了强大的德育合力,大大增强了德育的实效。传统评价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只是德育处、班主任和 政治 课教师的事,跟任课教师、学生、学校的其他员工少有关联,因此,他们主动参与德育工作的较少,导致了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被动和所有班级德育工作的凌乱,德育的收效甚微。该评价模式,要求人人参与,大家相互监督,并且学校教职员工每人至少联系一个后进生进行跟踪教育,既体现德育工作的整体参与性和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又做到用客观事实说真话,公正、准确地评价每位学生。这种评价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合力,同时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避免了德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评定,班主任往往凭学生的 考试 成绩和平时的印象,在德育处制定的对学生行为考核量化表格的“操行”栏中填上优或良,评价结果千篇一律,如出一辙。而该评价模式,是根据每个学生平时的知、情、意、信、行等第一手资料的积累而进行的综合性总评,避免了德育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同时,对评价小组统计结果反映的德育差生(60分以下的不及格者),评价模式中有专门的后进生辅导内容,育人者会依据学生的现状,深入了解学生,剖析德育差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差生的转化工作。
  
  该德育评价新模式给我校带来的影响
  
  (一)促进了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德育观念的转变。在该评价模式影响下,我校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成为了德育工作的主角,教师把德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渗透了德育理念,学生改变了德育的被动地位,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大大增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原有的德育评价模式下,虽然德育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努力教育学生,但有令不行的现象仍频频发生,德育工作事倍功半,收效不大。在新的德育评价方式下,虽然学生人数增加了,但德育处的投入减少了,效果增加了。近几年来,我校违法犯罪率为零,遵纪率达99%以上,进步率在85%以上,多次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三)促进了我校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上,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睡觉、做小动作、讲闲话的人大大减少,考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班级管理方面,以前班主任最头痛的学生仪表不规范和“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清洁值日工作总是拖拖拉拉问题,现在发生了根本转变,学生能自觉按要求整理仪表,认真搞好清洁卫生;后勤工作方面,饭堂餐具乱放、乱扔剩菜剩饭、言语粗俗、排队不按规定的现象已不再发生;实习、实训方面不再是教师要求做什么,而是学生主动向教师请求做什么。
  (四)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前,我校在社会上知名度不大,家长对我校不信任。现在,我校师生在多方面都获得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口碑。如经常带领学生进行便民服务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2003、2004年升高职考试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带学生到北京参加2004年蒲公英全国青少年 艺术 新人选拔大赛获金奖和银奖;学生参加广东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参加两届全国职中生文明风采大赛,许多学生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学校也被评为优秀组织奖;2005年我校顺利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中等等。这大大提升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成为社会口碑较好的学校,许多家长鼓励孩子报考我校。我校每年的报名数都远远超过计划数,办学规模也日益扩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