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构建适应东南亚经贸发展需要的会计课程体系研究

构建适应东南亚经贸发展需要的会计课程体系研究

日期: 2011-1-11 13:55:3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作者:秦少卿 周承彦 覃创建 苏艺

【摘要】 中国 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 会计 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探询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探讨如何培养满足新形势需求的会计人才。
  
  一、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全球 经济 一体化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人才培养应该具备全球视觉与全球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主要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突出表现在生产一体化、贸易一体化、投资一体化和 金融 一体化四个方面,出现了对适应该趋势的生产、贸易、投资和金融等一系列人才的巨大需求。会计作为国际经济的商用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发展 过程的交流和沟通中的地位日益得到加强。学海网(www.xuehai.net)以跨国公司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为例:跨国公司一般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运用东道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和母公司所在国会计准则的能力。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成员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人才培养要求适应区域特点,具备区域特色。
  3.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地址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增长点。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另外,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在南宁,南宁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 政治 、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因此,对既掌握东南亚国家语言,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习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又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二)挑战
  1.缺失东南亚各国法规制度的知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建立在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均存在巨大差异的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均处于发展过程中,各成员国的国内 法律 、法规与国际通用法律法规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同时,收集、翻译和传播各成员国的法律和法规将是长期的过程。因此,现时培养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人才所需的东南亚各国法规制度知识是严重不足的,这就为培养人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关于东南亚语言和人文地理的知识是盲区
  由于 历史 的原因,我国在小语种人才培养方面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善。据调查,目前本科层次以上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主要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四所高校;小语种高层次人才不多,东南亚各国小语种人才缺乏。同时具备培养会计人才和东南亚各国小语种素质的专职教师十分稀少。
  3.严重缺乏东南亚各国的会计资料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反映经济运行的商用语言——会计在经济交流中的地位日趋提高。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会计制度建设进程差异很大;目前国内也逐步开始研究东盟各国会计,但是,基于语言和研究基础等原因,国内现存的有关东南亚各国的会计资料相当缺乏,会计研究基本局限在各国会计现状的层面上;东盟各国会计资料的收集、翻译和研究层次有待进一步加深。
  4.国际学习与交流、实践课程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国内有关院校纷纷掀起与东盟有关的 教育 热潮。目前这些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语言教育和国际贸易知识两方面,许多院校设立东盟各国语言方面的专业并在国际贸易专业下开设东盟贸易的教学模块;国际交流方面主要是接受东盟各国留学生和国内有关专业到东盟各国进行短期语言实习。在国际学习和专业课程实践方面的交流尚处于较低层次,国际学习与交流、实践课程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构建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会计人才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有赖于正确的人才培养政策、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广泛的人才需求。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会计人才培养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人才培养也不例外。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益成熟的状况,在构建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会计人才的课程体系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专业化
  专业化要求培养会计人才需着重把握专业人才的核心。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目标主要体现在会计人才业务水平的精和专两方面,即业务精通和业务处理具有专业水平。而专业化的会计人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层次:
  1.基本能力
  表现在:掌握基本的 计算 能力,如利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计算;掌握处理票据的一般常识,如各种票据、单据的填写;掌握业务处理的一般流程,如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账和编制报表等。
  2.综合能力
  表现在:精通会计业务并能够进行综合处理;善于利用相关资料,能熟练地进行成本计算;熟练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对财务资料进行专业判断,熟练运用筹资和投资运作的基本技术;恰当进行税务筹划,灵活处理涉税事务。
  
  (二)国际化
  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必须是国际化的专业人才,而国际化要求会计人才应具备国际化的观念、知识和竞争力。因此,培养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应该首先培养其国际化观念;其次培养其国际知识;再次培养其国际化的竞争力。
  其中,国际化观念是基础,体现着国际化人才的基本内涵,决定着人才的视野和行为。国际知识是条件,体现了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能力,是表现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国际化竞争力是目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国际化人才本身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良好的职业前景:二是国际化人才为其就业单位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可使 企业 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三)应用型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既通晓会计理论又善于会计实践;既能较好地利用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践,又能将会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提升为理论的专业人才。针对适应东南亚各国经济交往而进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要求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必须具备对东南亚各国经济交往的经济业务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
  业务操作的能力具体包括:技能性能力、技术性能力和工程性能力三个层次。技能性能力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求会计人员能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术,最终能编报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技术性能力仍然体现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但主要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并且具备进行适当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能力;工程性能力体现在企业理财活动中,要求会计人才具备财务控制和规划能力,也就是要具备既能够指导会计实践,又能够展开财务管理活动,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一身的业务处理能力。
  
  (四)复合型
  复合型体现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复合型人才属于一专多能的人才。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主要表现有:
  1.掌握东南亚各国语言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掌握东南亚各国语言为了解东南亚各国状况及其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前提。
  2.既懂国内经济业务又懂东南亚各国经济业务
  培养的人才首先要立足于国内,要熟悉国内业务。但基于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也要求熟悉东南亚各国业务。

3.既懂国内 会计 又懂东南亚各国会计
  作为会计人才,要求熟悉国内会计准则和制度。而且,为了适应东南亚 经济 贸易 发展 的需要,还必须掌握东南亚各国的会计政策。
  
  三、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状况。笔者认为,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四个部分,并将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国际化、应用型和复合型的要求贯穿其中,如图1所示:
  
  
  (一)基础理论课
  基础理论课是夯实人才基础理论、提高人才基本素养的课程,这些课程既包含人才培养的公共课程,又包含专业人才培养专修课程。就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会计人才培养而言,这些课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方法论课程
  包括: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政治 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和线性规划等)。这些课程首先是培育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法学课程
  包括:法学基础和商法等,法学课程主要是为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法规,培养学生的守法观念。
  3.工具类课程
  包括:外语( 英语 和第二外语东南亚各国语……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等),东南亚相当一部分国家采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英语是必修课程;为了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东南亚各国语言有必要作为主业基础课程; 计算 机(计算机应用基础);写作( 中国 传统文化概论、经济应用写作),大学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课主要是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经济管理课程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 金融 学、管 理学 、统计学和市场营销学等。这些课程从学科域或学科群的角度看,属于专业课的上游学科。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经济管理理论,为开设专业基础课提供学科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反映专业本质、体现专业能力的课程,这些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其在整个学科中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培养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框架下,这些专业核心课包括:
  1.专业基础课
  包括会计学导论、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会计与审计电算化、行业会计比较、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案例分析和内部控制学。
  (1)增设《会计学导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发展 历史 、发展环境、地位和作用以及会计学科体系、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专业培养目标等。以《会计学导论》课程作为会计学本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也体现出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的内在联系,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主动性。
  (2)按初、中、高三个层次设置财务会计学课程。《初级财务会计学》主要阐述财务会计记账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的核心能力;《中级财务会计学》主要阐述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的核心能力;《高级财务会计学》应主要阐述 企业 特殊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处理特殊业务或灵活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
  (3)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合并,形成《成本与管理会计》课程,减少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而对于涉及长期、短期投资决策分析、货币时间价值、资金预算等内容,则由《财务管理》课程完成。
  (4)将《审计原理》、《财务审计》、《审计案例分析》和《经济效益审计》等课程合并成一门《审计基本理论与实务》课程,主要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技能、方法及实务操作。
  2.方向性专业核心课
  包括国际会计、国际审计准则和东南亚各国会计的比较研究。方向性专业核心课反映了专业的特色。这些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和具备处理东南亚各国经济业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专业通识课
  专业通识课是在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开设与专业课相关的课程,按类别开设限制性选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均衡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好地为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服务。专业通识课一般包括:
  1.财政金融类课程
  在开设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基础上,增设: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税务筹划、国际税收、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比较和东南亚各国财税体系比较。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内外金融运行体制的了解和国内外财税体系的认识,为今后从事东南亚经济贸易工作做好准备。
  2.贸易类课程
  这类课程是在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基础上,增设: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商务谈判和东南亚各国市场运行体制比较。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初步了解东南亚贸易市场状况,初步认识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业务。
  3.工程技术
  这些课程包括:工程数学、机械工程基础、工艺流程学、预测与决策技术、C语言技术等。工程技术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企业工艺生产过程和有关应用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技术,为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四)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可开设为任意性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阔的 教育 途径。这些课程包括两个方面:
  1.跨专业拓展课
  跨专业拓展课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其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但针对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通常建议学生选取的课程有:国际商法、国际政治学和图书情报等。选取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拓展课程
  这些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学科思维方式的渗透,一般文 科学 生选取科技素质教育拓展课,而理科学生选取人文素质教育拓展课。在东南亚经济贸易会计人才培养框架下,人文与科技素质拓展课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课程一般包括: 音乐 欣赏、书法、演讲与口才、东南亚国家经济地理、东南亚国家传统文化概论、东南亚国家外交和礼仪、大学物理以及科技发展史等。这些课程可为学生将来从事东南亚经济贸易工作奠定文化基础,避免不必要的文明冲突。
  
  四、课程体系实施中的课程内部平衡问题
  
  课程设计主要是基于人才知识结构的角度考虑,注重人才能力体系培育的整体性;从人才培养的过程来看,尚需注意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课程内部的平衡。从我国人才学历教育的角度看,人才培养包括中专、高专(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五个层次,相应的培养层次对应着适当的课程体系层次。为了培养适应东南亚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这五个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方向性和整体性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方向性和整体性上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由于学员的知识层次以及开课学时等因素的影响,这五个层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相应的平衡。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处理:
  
  (一)中专和高专(高职)层次
  这一层次的人才主要是培养操作能力。对于基础理论课的讲授以适度和够用为原则,也就是说,基础理论课教育主要以保证学生能够学习以后的课程为基准,不必作太深入的探讨;对于专业通识课,主要开设本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课程,相关程度不高的课程可以少开设,甚至不开设;对于专业核心课,主要开设初、中级课程,以日常业务处理为主,一般不开设高级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日常业务的操作能力;对于专业拓展课,与专业通识课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具体实施时可以只进行纵向拓展,不进行横向拓展,但是要注意应开设东南亚国家传统文化概论、东南亚国家外交和礼仪等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工作时避免不必要的文明冲突而奠定文化基础。
  
  (二)本科层次
  这一层次的人才培养要求是理论基础与操作能力并重。在基础理论课程教育方面,不仅要保证为学生够用,还要保证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或工作夯实理论基础;在专业通识课方面,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财政金融类课程、贸易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均不可偏废;专业核心课可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开设,不仅要培养其处理日常业务的知识和能力,也要培养其处理特殊业务的知识和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科层次的拓展课既要纵向拓展,也要横向拓展。
  
  (三)硕士和博士层次
  这一层次的人才培养主要特点是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在处理涉及东南亚经济贸易事务方面既具备宏观方面的驾驭能力,又具备微观业务的处置能力。这一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在本科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就本科讲授知识点的基础开展专题教育,形成结构合理、点面结合的课程体系;硕、博层次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围绕东南亚经济贸易人才要求,组织专题研究,由专题性的系列课程组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