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日期: 2009-1-5 18:45:1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以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训练项目;技能
  
  近年来,我国职业 教育 的 发展 突飞猛进,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一些地区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职业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但如何针对当前 企业 需求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仍成为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对分离或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海网(www.xuehai.net)一方面,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在教室里讲授,所讲的内容脱离企业生产实际,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实际操作理论化,课堂教学在教室的黑板上完成了所有的“操作”。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不是针对学生的技能考核要求和毕业后工作的需要,而是针对课本上的一个理论或者一项练习而进行的,单纯地为了教学而实践,不考虑学生所学技能与毕业后工作的接轨,更不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严重地把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影响了教学效果。
  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成功地实施了“双元制”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较好地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是一种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和一些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技巧和能力的培养,理论教育注重实用性,并紧密与实践相联系,服从实践需要,整个教学是针对企业的需要来展开的。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是教学的宗旨。在“双元制”培训体系中,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开设项目定位课程的方式来完成的,即就是一个行为导向的教和学的全面方案,项目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根据项目的需要来设置相应的理论知识点。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强调的是一种分工的教学形式,要求学习者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不是只停留在正确、错误,或者是与否的回答,而是对合理与不合理加以区分,注重个人见解,强调团结协作。
  近年来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打破学科体系的限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按照模块化方式进行整合,在内容的选取上结合职业资格证考核要求和企业需求,通过一个个训练项目串联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项目的逐步实施完成学生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把课堂搬到车间,实现了时间上的一体化、场地一体化和人员一体化,采用了以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的 现代 教学方法,保证了项目内容的顺利实施。
  
  以技能培养为主线,
  优化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
  
  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够用和适用为目标。根据培养的对象和目标来确定模块中各个项目的内容。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来设计和整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内容。根据岗位群的要求,确定实践技能知识模块,并由此确定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文化基础模块内容。专业基础模块重点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强调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必掌握使用尖端技术;专业模块强调的是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选修模块内容是根据当地行业特点和企业的需求来设置的,保证学生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企业的工作。例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四个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设计一系列项目。
  各模块中的训练项目分基本训练项目、专项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模块中基本训练项目内容要保证学生通过这些训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知识;专项训练项目要结合一些企业的生产来设置,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加工情况;综合训练项目是学生小组自己设计的一套作品,通过这个训练把几个工种的技能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如机械专业的学生,通过一个蒸汽机模型的训练把CAD、钳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等技能知识综合在一起。
  在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中,每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是通过若干项目训练结合在一起,理论知识完全是实际操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一个项目需要多种课程方面的知识、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就讲哪方面的内容,需要多少就讲多少。例如对于数控专业,传统教学是按照一门门课程讲解的,但实行了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之后,通过项目把机械制图知识、公差知识、刀具知识、工艺知识、自动控制、数控编程知识、数控操作知识和数控机床维护等课程知识串联起来,知识的讲解是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把几门课的知识进行整合。
  在制定训练项目的时候,要与企业进行沟通。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与项目的设计,制定每个训练项目的具体教学目标。项目内容要突出技能的培养,把有关的专业知识综合成专门技术使用知识体系,就业必需的技能和知识便是模块内容的组成部分。根据知识和技能目标进行讲授和练习,诱导并督促学生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以达到符合要求的程度。再通过检查得到反馈,让学生及时看到学习上的效果。不去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单纯的操作,强调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有效地实施模块化的内容,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系到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既要考虑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以更好地掌握“怎样做”的问题,同时又要考虑有关的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以了解实训操作中“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防止走两个极端,一是防止为了单纯的操作而训练,过分强调操作的单一性,盲目追求工种的熟练程度,造成技能熟练工种单一,不能适应毕业后岗位变化的需要;二是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知识体系的限制,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地针对操作要求来展开,两者背道而驰。
  为了更好地完成训练项目,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明确完成训练项目的步骤,每一步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完成每一步所需的时间。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亲自操作,以便发现问题,确定本项目的难点和重点,以及突破的方法。对于数控加工来讲,编程的重点是不同数控系统代码的使用特点,难点是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工件的装夹和定位、切削用量的确定、工序工步的划分和工艺路线的确定等。重点和难点的解决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
  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较好的办法是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实践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进行训练项目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教科书和工具书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学习中所需要的参数,让学生亲自去制订计划和方案,并去实施。进行项目训练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制订方案,然后小组派代表把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正确无误后,开始操作训练。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强调集体的团结协作,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选择任务,让每个人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分享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平日不喜欢学习的学生私下里也会向学习较好的学生请教,生怕问题答不上来,影响小组成绩。当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表扬时,这些学生更是高兴不已,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实操水平提高很快。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模块化实践教学中,教师由于受自身的水平限制,往往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较少考虑工艺方面和生产的实际情况。表面上看,学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按 企业 生产标准要求去检查,则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操作的规范性较差。因此校企合作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校企合作不但可锻炼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能够真实操作,真正理解生产的含义。我校近年来先后与当地一些企业进行合作,一是把企业作为我校的实训基地,当学生操作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到企业实训基地跟班顶岗,学习一段时间;二是利用学校设备资源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加工,让学生参与生产。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企业产品的生产有固定的程序和管理,每一个产品都有工艺卡,工人会按照工艺卡的要求去操作。因此,在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引入了工艺卡制度。例如对于数控专业来讲,工艺卡的内容主要包括工序和工步的划分、技术标准和要求、参数和切削用量的选择,操作的具体步骤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使用工艺卡的教师要提前填写好工艺卡中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卡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学生编好程序之后,首先应在数控仿真室进行模拟,正确无误后再进行机床操作加工。对于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技能的考核
  
  实行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之后,学生能力的培养备受重视,因此考核不再局限在一次、两次的 考试 成绩,更重视每一个实训项目技能的考核和综合项目的考核。由于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小组中每个人的参与都很重要。我们把一个项目设置几个考核点并结合职业道德考核,考核点是以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为目标,而职业道德则是考核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
  
  在表中“小组”这一栏填上小组成员的名字,“考核点”就是该项目的重点,它的设置由教师根据项目内容来确定。从表中可以看出重点是过程的考核。每一个项目成绩平均起来就是学生这个模块的成绩,取消了期中和期末考核。
  
  加强模块化实践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 发展 的空间
  
  在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中,不但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空间。模块化实践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应随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它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唯有开放,才能尽早获得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才能把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引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最大空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模块化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模块内容设置的灵活性。职业技术 教育 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模块内容应灵活的设置多个层次和方向,这样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自主地、有目的地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模块内容进行学习。第二,模块内容的前瞻性。模块内容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并吐故纳新。模块内容必须引进前沿科技知识,并且把有争议的知识讲给学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进一步发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探讨,以造就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通过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保证了企业与学校的沟通,保证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满足了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