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日期: 2011-1-5 16:03:1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教学评价是提升高职院校 教育 质量的重要手段,应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涵、内容特征与基本标准入手,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实践经验,提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路,并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组织及运行、综合评价、强化反馈与调控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可以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改革和 发展 ,是高职院校自我检查与调节的基本手段。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以及全球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紧张,人们越来越关心教育质量与投资效益。在高职教育理论与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实际,建立 科学 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与体系健全、富于创新的评价标准,是加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正确发挥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明确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基础。学海网(www.xuehai.net) 现代 教学质量评价起源于 工业 革命之后,工业革命带来的系统论、控制论等工程管理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使教学质量评价日趋工程化。大批教育家在教育评价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其中,以美国教育家拉尔夫?W?泰勒(Ralph.W.Tyler)的教育评价理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根据泰勒的观点,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质应该是系统地收集和解释有关教学资料,以行动为目标来判断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第一,它是一种“系统”的收集资料的过程,不是零星的收集,不是仅凭单个的资料来判断,系统性是一个重要特点。只有将考核、观察、谈话、 文献 等多种渠道的资料加以综合、系统整理,才能成为评价的基础。第二,评价要重视对资料的解释。仅仅将资料收集起来,还不能算是评价,只有对资料做出解释与分析,才是评价。第三,评价是对价值的判断,而不只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第四,评价是以行动为目标的,从行动的角度去进行判断、分析、比较,以利于决策和采用更佳的教育政策,改进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
  根据以上四点,可归纳出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特征:(1)系统性。评价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2)向生性。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业绩效。(3)针对性。评价内容体现学科课程特点。(4)可测性。评价内容指向具体教学行为。
  总之,对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学效果价值的过程,目的是为教育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
  
  既然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就必须有一套可供衡量、对比的基本标准。本校课题组对国内外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了比较与研究,从发展性、学习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出发,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教学素质标准教学素质标准体现于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内化的身心状态,这种状态对教学工作而言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态度与专业态度的体现,决定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工作效能。关于教学基本素质的具体标准,目前国内的多数看法是:(1)有较高的 政治 素质;(2)有崇高的师德修养;(3)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包括职业的、教育学、心 理学 、管理学的素质等;(5)有良好的审美素质。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基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内在特点,笔者认为,高职教师基本素质还应根据教与学的维度,针对教育信念、教学观、学生观与质量观等多个方面给出以下相应的标准:(1)根据高职教学目标,明确对教育观念、教育基本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总的看法和基本主张。(2)对教学过程与本质要有正确的看法,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3)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4)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学技能标准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和表现出的施教能力和技术。概括言之,应当具备以下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2)教学表达能力;(3)教学组织能力;(4)教法运用能力;(5)教学激励能力;(6)教学研究能力。除具备以上六种能力外,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还应主动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培养以下三种核心能力:(1)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 经济 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2)运用 网络 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与学习的数字化成为可能,教师应成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3)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与创造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与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教学效果标准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结果的直接反映。评价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劣应该以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业绩为标准。但是就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通过毕业生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另一方面,在具体评价教学效果时,往往是对各个学科和课程的教师进行单独评价,而单个教师对学生毕业后的表现一般只起到部分作用,学生毕业后的表现与教师评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评价多是即时的和间接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对学生进行教学测量的结果加以评价,必要时辅以专家与学生的书面或口头评价。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本框架本校建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素质评价、教学技能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素质评价解决的是教师是否具备教学的基本素质与素质高低的问题。教学技能评价解决的是教师在具备基本素质后能否应用施教技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效果评价解决的是教师在运用一定的教学设计与施教技能后能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问题。三个部分紧密结合,构成本研究试图建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见下图所示)。
     在本评价体系结构中,教学基本素质评价分为三项,即教学基本知识评价、教学基本能力评价与教学核心素质评价。教学基本知识评价主要评价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与教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建立试题库的方法实施,题库内容包括 教育 学、心 理学 及其他人文社科知识,专业知识不在考核范围之内。教学基本能力评价包括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较常人更为突出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教学核心素质评价包括内化为教学心理品质的 政治 立场、道德修养、专业水平与身心素质等。教学技能评价分为理论课施教技能评价与实践课施教技能评价两个领域。理论课施教技能评价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三类教师分别评价,即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基础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专业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课施教技能评价分为实验课质量评价、实训课质量评价与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包含评教与评学两个互动层,并具有督导评教(包括校、系两级督学组成员)、教师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四个层次。整个评价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评价并行、评教与评学互动的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了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调整充实了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由校、系两级督学组成员,校内外专家、校领导、教务处等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组成。
  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在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区分度、信度、效度与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同时应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要求,制定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三类九套”评价指标体系。“三类”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 体育 教学三个类别,“九套”指每个评价类别各有教师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与教师自评三套评价指标体系,共计九套。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实践教学评价单独列出,并设计了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针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神,彰显了指标的标志性、特质性与动态性,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高等性,提高了评价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创新“教师自评”与“教师评学”领域,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在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使其从自我需要出发,积极地配合学生、专家、同行与管理者的外部评价,主动地获取多方面的自我课堂教学质量信息,有针对性地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与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 发展 。引入“教师自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 现代 教育思想,符合人的终身发展需要,也是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在需求,可以将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有机整合,使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趋合理与完善。“教师评学”即由教师对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与改进,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确保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评价中引入“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两个互动层,构成一个发挥合力的有机体系,可以从师生两个不同的角度,多渠道地提供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使评价更全面,使评价结果更加 科学 合理。
  创新综合评价领域,开辟教学质量保障新途径所谓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由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自评四部分组成,有时会出现仅凭感性认识的片面言论,使教师教学评价的结果偏离自身的期望值,不利于评价工作。本校以教师自评为基础,运用统计学中的相关性概念,分别求解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与督导评教的相关系数,通过对评价数据的再综合以理服人,同时,这种综合评价也促使原始评价数据的采集工作不断改进,保障了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有效,确保了教学评价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见下表所示)。按照统计学理论,相关系数在0.3以下呈无相关性、0.3~0.5为低相关、0.5~0.8为显著相关、0.8以上为高度相关。以教师自评为基础,学生评教与教师自评的相关系数为0.9329,同行评教与教师自评的相关系数为0.7195,前者高于后者,充分说明在教学评价中学生评教的可信度。同行评教由于教师同行评教问卷调查表的小样本统计少于10份,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统计误差。这充分显示了综合评价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开辟了教学质量保障的新途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统计学中的参数检验法、线性回归法、正态分布理论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工作。
  
  严格实施,强化反馈,适时调控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督导机构、系部督导小组与学生信息员队伍,形成校系两级,学生、教师、督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多个层次的评价监控组织体系。笔者认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功能也应实现二元化监控,一方面是直接面对教学一线的监控,另一方面是对教务处、教学系部履行教学质量管理职责的监控。通过教学指标体系评价,有目的地系统采集信息,及时传递给教师或相关部门,将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到系部,反馈到教师个人,然后搜集评价对象的反馈信息,以此实现评价信息的循环,不断修正评价对象或评价者自身的行为。对于偏离目标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调控,并依据评价结果,本着对教师负责、对教学质量负责的宗旨,开展反馈与教师培训工作。
  
   参考 文献 :
  [1]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
  [2]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柏华,徐冰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4]孙东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