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服装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中职服装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日期: 2011-6-22 12:56:0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内容提要:】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提出以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为核心的“实践探究式”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课课堂教学新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实践—分组协作—交流评价--课堂小结”,并介绍了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装专业课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一、 问题的提出:
   目前,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教育技术突飞猛进,引导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而服装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却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服装专业课的教学,很多老师仍采用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其特点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服装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服装专业课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素养,使中职的服装专业课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二、新模式的探究构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中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方法与工具。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服装专业课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对学生服装专业课使用能力、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实践探索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实践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繁、难、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服装工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服装职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要达到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需要提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以学习、实践、探究为核心的“实践探究式”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课堂教学新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实践—分组协作—交流评价--课堂小结”——它以问题探究实践为主要学习方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探究实践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培养具备服装专业课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材的重要保证。
   三、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新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
   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气氛,利用多媒体网络、素材库等,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相近的情境,使学习能在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如向他们展示以唐装为主题的图片课件,并重点向学生演示主题中的设计选题、来源、设计方案、款式图、评估、生产说明等部分,鼓励和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服饰为主题,创作一个的充满个性、反映时尚潮流的服装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去激励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实践发展。如在结构制图课中,通过电脑展示一条新款式连衣裙让学生观看,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绘出1:5结构图,接着围绕其内容展开分析、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把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训练中,即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典型案例,边领会、边模仿、边演练课堂教学技能,并通过自行设计、自我练习、小组讨论、小组试讲等各种形式强化学生设计创新能力。鼓励每个同学通过努力制作出一份合格的结构图。
   3、自主探索实践: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实践。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策略与技巧)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如在时装画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进行服装市场调查、面料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年度服装流行趋势,去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国内外优秀时装画的图片网页,然后采取分小组竞赛的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和网络搜索有关信息,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自主探索这些问题。每位学生可以卷面形式设计一个系列的服装款式,包含主题名称、设计说明、效果图、平面款式图、饰品设计、面料小样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总结出设计一个系列的服装款式的策略与技巧。
   4、分组协作: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开展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
   如在职训中,可以班级为单位,分成4~5个小组(每组6~8人),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协作内容。根据服装行业需求情况,结合服装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对组内成员进行行业职位细分——计算机制版、排版、推档、排料、工艺制作、采购、手工饰品制作等,并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然后各小组再根据小组成员自身特长和能力进行岗位分工协作。这样能够各尽其能,培养岗位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锻炼了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
   5、交流评价:学生可分小组把学习中所实践探究的结果做成各种形式的作品,由教师和学生组织自评、互评。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前进的基石,可以起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归纳等到作用。
   如学生通过一个系列的服装款式设计,最后以成衣的形式把设计的服装呈现出来 。在学生完成设计作品之后,由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组织自评、互评。对该作品从设计思路、形式、款式、特点、版型要求、工艺标准、面料选择、配件运用、流行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制作思路,还需要解答教师所提的问题。
   6、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必不可少,它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点晴之笔,不但融合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性评价。
   通过实践总结,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取到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培养中职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赵继承 中专服装专业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
   徐杏梅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巨瑛梅,刘旭东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