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管理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管理

日期: 2010-10-21 0:24:37 浏览: 5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邱萍 赵瑞斌

    论文摘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龙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和管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的逻辑构成和理性选择。凸显市场性的要求设置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依据:凸显就业性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定位;凸显务实性要求建设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核;凸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是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凸显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专业建设;高职
  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受众的切入点,是沟通经济社会和受众的桥梁,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课程体系改革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专业建设的成效,专业设置是课程开发中课程分析和课程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学海网

  一、专业及课程建设
  (一)专业及专业群含义
  专业群建设的意义:一是建设专业群有利于形成专业集群,形成群体优势;二是有利于做强骨干专业,形成品牌优势;三是有利于建成系列化实践教学条件,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四是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师的相互补充和支撑优势;五是有利于处理好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可形成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方向,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势;六是有利于增加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点.扩大职业院校的服务面向;七是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形成竞争优势。
  (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目标要明确
  建设一个专业或专业群,必须根据专业调查和市场需求,明确提专业或专业群总体建设目标。(1)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2)嗣绕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3)围绕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4)专、世及课程建设内容要翔实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内涵发展基于专、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以酒店管理专业群为例“平台”是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建  设思路:多管齐下,强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灵活制订教学计划.做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范,全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针对酒店企业人才能力要求,重视技能培养,增强学生专业能力,通过科技创新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
  建设措施:一是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的引导,让学生到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接受教育,并邀请企业家进校园举办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意识;通过党团、社团、文娱、体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每个专业每学期开展一轮这样的活动。二是各专业继续加强与区域内知名酒店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校企合作的接触面,并将校企合作层面从目前的企业支持高校办学为主,扩展到学校支持企业发展的高度,实现校企双赢。每个专业建设1~2个甚至更多的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三是各专业紧跟技术进步,跟随企业的用人标准,及时调整各种主流技术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比重,提高学生对相关国际标准的了解程度,提高对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各种能力的要求,使专业建设在产业主流技术变化中进退有据,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始终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四是加大校企订单、定向等方式联合培养的实践力度,实现全程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通过学生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真正实现学交替。五是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深化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继续施行“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形成,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建立“专业带头人”制度,其选拔标准,一般从技术水平、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加以评判。教师团队建设的另一项任务是“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
  建设思路: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素质、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
  建设措施: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在各专业构建培
  养梯队;教师培训继续向“双师型”努力,加大力度,采取措施鼓励教师获得“双师”认证;进一步加强与实习基地企业的合作,加强专业教师在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兼岗,确保专业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实际;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相关学术会议,聘请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交流、讲学、合作科研或兼职工作,以带动和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鼓励专业教师面向社会,积极参与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的相关技术服务工作,聘请旅游、酒店领域的专家、学者、高管担任顾问,指导学生创新和毕业设计;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教师团队。

  3.以“工学结合、项目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为核心,搞好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建设思路:根据“项目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的指导思想。从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评估标准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四个方面着手,同时推进。
  建设措施: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每年一次的专业(群)市场调研,研究企业用人需求,划分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设计课程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酒店业各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星级酒店认证的资格标准,建立各专业课程评估办法,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抓好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建设,每个专业建设4~5门核心课程。全部核心课程均按照工学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
  每年定期完善和优化各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训计划、实训指导书、教师教案等基本教学文件。在重构行动体系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生产实际,建设可供旅游、酒店类专业进行专项实训、顶岗训练(项目再现),以及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一体化实训环境。
学海网
 4.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使培训和社会服务达到新层次
  建设思路:利用“宗科”集团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契机,发挥整个专业群的优势,大力拓展面向社会的酒店人才培训,配合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努力成为本地域酒店高级人才培训认证基地;成为立足成都、辐射四川乃至全国的服务基地;加大对社会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专业群对社会的贡献。
  建设措施:坚持“双证制”培养方案,专业认证的推广力度,扩大现有初中级培训的规模,形成初中高多层次、全考培训体系。
  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应为:(1)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2)校企合作企业的职:培训基地;(3)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4)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
  5,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建设思路:教学资源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建设措施:发挥龙头专业和群内各专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以及技术、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对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
  二、专业管理创新
  1.专业管理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有什么样的管理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专业建设水平。高职院校自主设置专业必须充分考虑专业体系的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
  2.专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专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管理应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院级严格审查专业设置条件,把握专业建设方向;系部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施;教务处对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进行指导协调与监督,以保证专业建设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需求,贴近职业岗位群,贴近技术领域,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3.专业管理队伍的开放建设是专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形成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实践工作者三位一体的结构系统,使专业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将市场经济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
  4.特色专业的创建是专业管理创新的中心任务。形成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不懈追求。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专业,以特色专业的发展带动高职高专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专业的整合分流与结构优化是专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1)专业的分类整理。当前,要对照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目录(试行)》(教高[200413号)、《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高[2004]4号),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师资等条件,对学校现有高职专业进行分类整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2)专业的结构优化。在保持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适应,与劳动力流向相一致的基础上,立足地方,面向市场,服务经济,以创办优势专业。
高职教育始终要面对两个市场: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满足了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就业市场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需求,是目前最典型、最切合中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实际的专业建设创新模式。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