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就业导向对中职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就业导向对中职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日期: 2010-10-21 9:55:36 浏览: 6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严菱 林雯

论文摘要:通过对学校各专业中职学生开展就业导向对学习的影响调查,探讨就业导向对中职学生学习的影响,有助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中职学生  影响  调查
  当前,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中等职业教育掀起新的教学改革浪潮,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正在逐步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转变。“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课程改革等诸多方面展开。而作为教学主体的中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对他们自身的学习会产生多大影响?如何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对本校学生开展的调查,探索就业导向对中职学生学习的影响,旨在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提供帮助。
  一、对象与方法
  我们自行设计了中职学生关于就业与学习的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选读中职学校、选读专业的原因,期望的就业去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等方面。

学海网
随机抽取本校2005.2006.2007级三个年级的学生100多名,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填写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四级评定。
  我们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1份,回收率为94.2%,经审核后得到有效问卷465份,有效率98.73%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与就业相关的问题
  (1)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有48.45%的中职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就业的导向性基本形成,学习动机相对明确;26.67%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爱好来选择,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待培养:属于家长要求、被动就读的学生,接近20.97%,他们以被动的心态进入职校学习,学习动机不明确,是最易流失的群体,也是学校、教师最应关注的群体。学生以怎样的学习动机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将会影响其接受职业教育的态度和效果。
  (2)在问及学生选择目前就读专业的主要原因时,47.10%的学生依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所学专业,说明不少学生在准备接受职业教育的初始,就开始考虑就业岗位是否合乎个人兴趣爱好,是否适合个人特长。应该说这个群体有较好的学习内因。而16.13%的学生和17.42%的学生是接受了他人或家长建议来选择专业,这与家庭背景、家长社会经验、社会关系等有一定关联,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指向预期就业目标。
  (3)根据调查结果,72.04%的学生期望就业时能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即对口就业,17.20%的学生期望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相近行业就业,只有3.23%的学生愿意考虑到其他行业就业。这反映了传统的就业观念对学生及家长影响至深,也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本位意识较强,就业的心理定位较高。同时也表明“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有待促成。
学海网
  (4) 44.09%的学生认为,中职学生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高层次高学历毕业生。22.80%的学生认为行业准入制度是就业压力所在,21.93%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欠缺是就业的障碍,认为社会背景不同对就业产生压力的学生也有11.18%。目前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职学生的就业对手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今后两三年内,高职学生毕业人数渐成规模,势必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造成冲击。在学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中职学生要想抢得一席之地,须在综合职业能力方面下功夫。行业准入制度是一道门槛,中职教育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奠定基础,也要有远见卓识,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特色技能。同时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提升学历。
  (5)对未来就业的形势,42.69%的学生认为很有信心,25.45%的学生就业信心一般。一方面可见学生对个人能力、就业去向充满信心和期待,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和难度估计不足。学校如果不予以适当的就业指导,将会出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局面,学生就业满意度会严重受挫。
  2.与学习有关的间题
  (1)通过调查,超过83.00%的学生认为,就业对自己目前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影响或一定影响:只有13.00%的学生认为就业、出路的问题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影响或不清楚。从选择学校、选择专业到规划未来的就业出路,就业如同指南针,指引学生求学的方向;就业如同发动机,为学生学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思考就业问题,关注就业去向,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从调查结果分析,基于就业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的专业选择,大部分学生热爱专业学习,20.86%的学生表现出对专业课程很感兴趣,64.95%的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感兴趣,只有7.96%的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但事实上,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普遍不容乐观,我们职业教育者对此应加以反思:如何保护学生难能可贵的学习兴趣?如何调整他们不容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应认真反思令满怀希望的学生失去兴趣、消极倦怠的具体原因。
  (3)认为是就业需要产生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占33.98%。认为被他人认可、被群体尊重与重视,既体现个人价值是学习动力来源的学生占42.36%。认为教师的引导带来学习兴趣的占15.70%,不清楚学习兴趣来源的有7.96%。事实上,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就业需要、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这两种动力都是可持续动力,是源动力(发自内在的)。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和就业需要其实互相依存。
学海网

返回顶部